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对工作无限真情和痴心投入,才能永远不掉队。具有敢于斗争和勇于亮剑的精神,才能做好审计工作。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姜鹏飞
浮华世界里,真心抵万金。熟悉姜鹏飞的人,都知道他是辽宁省审计系统的“狠角色”——个不高、话不多,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刚毅果决。
为确保国家专项林业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他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辗转于几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为核实农村打井资金使用情况,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没膝的泥地里;为揭开豆腐渣工程背后的腐败,他昼夜奋战,反复核实;为争取案件调查的宝贵时间,他不畏恐吓,锲而不舍,终将黑幕公之于天下……
审,非严谨无以明透;计,非细致无以致深。多年来,姜鹏飞透过审计这台“显微镜”,组织实施重大审计项目60多项,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03亿元,为财政增收节支10.7亿元。2019年,姜鹏飞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求精:专业技能的“领跑者”
姜鹏飞是辽宁省审计厅固定资产与涉外投资审计处处长,也是系统内公认的“排头兵”。只要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厅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守岗有责、履职尽责、危难领责”是厅领导对他的评价,每次临危受命,姜鹏飞不仅能圆满完成任务,还常常超出预期。“来能战、战能胜”是他的信条,而这背后,则是他数年如一日的学习与钻研。
2005年,刚参加工作的姜鹏飞被安排参加全省地税审计的试审工作。面对海量税收数据,如果仅凭原始手工查账方法,根本无法按期完成任务。姜鹏飞利用所学的税收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特长,白天和同志们一起工作,晚上加班编写审计程序模块,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经过数万次比对试验,最终攻克难关。2005年年底,姜鹏飞撰写发表的《地税系统计算机审计方法》经国家审计署向全国推广,并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型人才库”。
近几年,传统的审计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姜鹏飞又将大数据审计方法与地质雷达、红外探测等新技术有机结合,引入工程审计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016年,在对某公路隧道工程审计中,通过地质探测雷达对隧道支护钢架进行检测,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施工,50多名建设、施工、监理人员因此被依法追责,涉案金额1.02亿元工程资金全部被追回并上缴财政。
2017年,在对某省直部门审计中,通过深度挖掘大数据,预先锁定审计目标,实现精准打击,发现相关人员涉嫌利用职务之便私分国有资产1.23亿元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移送涉案人员46人。
2018年,先后3次在审计署组织的全国审计系统会议上交流投资审计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工程审计向纵深发展……
多年的实战让姜鹏飞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他先后撰写了《省级科技专项资金绩效研究》等多篇论文,成为全省审计培训的经验教材。2018年,在全省审计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上,姜鹏飞又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取得第一名……
当赞许声响起时,姜鹏飞却坦言:“我只是多学一点、早学一点。我坚信,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
求真: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姜鹏飞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源于内心长久的企盼——他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个边远贫穷的小山村,贫苦的生活经历让他懂得基层群众生存的艰辛。所以,他想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情,让国家的资金一分不差地用在刀刃上。因此,当走上审计工作岗位后,他严以律己,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损害百姓利益的不法行为绝不放过,坚决说“不”。
在农村开展审计工作是个“苦差事”,涉农项目点多面广、资金分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但因其隐蔽性,很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姜鹏飞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坐在老百姓家的炕头上拉家常,然后按图索骥,摸准查实。哪里抗旱井打得深度不够,哪眼井不出水,哪片林子密度不够……一系列涉农伤农的案件揭开面纱,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近年来,是辽宁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可有些该放手的权力却被用于私人牟利;有些该到位的资金却迟迟没有到位。姜鹏飞带领团队的同志们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为辽宁经济安全运行“把关号脉”。
2012年,姜鹏飞担任某传媒单位原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审。该单位为应对审计,事先对财务、合同管理、电子数据等进行了“周密”设计,相关电子数据全部销毁。审计组明知有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合同、数据销毁了,就从外围调查暗访做起。某日,姜鹏飞带着目的与该单位数据员在办公室闲聊,无意间发现在角落藏着一台废弃的电脑服务器。“随口”问时,数据员支支吾吾,说是单位淘汰报废的。按常理,单位电脑淘汰后应当回收至仓库,这会不会是销毁账目的服务器?姜鹏飞立刻协调有关方面封存电脑。打开后,里面果然存放着销毁的数据。沿着这一线索,一件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浮出水面……
一个项目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个项目的开始。一年中,姜鹏飞参加一线审计的时间都在10个月左右。他电脑不离手,无论白天黑夜,遇到问题随时研究。在他眼中,审出一分一厘被乱花的资金,查出一丝一毫被私用的公权,都是为改革保驾护航,为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求廉:一线反腐的“亮剑者”
“兄弟,放我一马,这张卡就是你的了,你可能半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面对诱惑,姜鹏飞始终坚持原则,不为所动;面对跟踪和恐吓,他毫不畏惧,一查到底。
“審计的第一要责就是查究问题,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坚决不动摇。”姜鹏飞坚定地说。
工作17年来,姜鹏飞共向司法、纪检监察及主管部门移交案件线索65条,168人被追究刑事或党纪政纪责任。
不羡富贵,不慕名利,姜鹏飞以铮铮铁骨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也在无形中鼓舞和影响着他所带团队的同事们。“工作多年,姜处长恪尽职守,廉洁从审。他说,既然选择了审计这份职业,就要背负起相应的职责。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团队成员侯斯铭说,姜鹏飞的话已成为她工作疲累时继续坚持的无形动力。
正人先正己,在姜鹏飞的影响和培养下,他所带领的团队成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5年来,团队中8位优秀的审计人员走上了重要岗位,他们像姜鹏飞一样“严”字当头,立德立威,继续充当着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神”。
都说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如今,早已荣誉等身的姜鹏飞依然常年奔波在路上,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对家人的愧疚与歉意。他说,要和无数审计人站在一起,用青春领航,用信念护航,确保“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姜鹏飞
浮华世界里,真心抵万金。熟悉姜鹏飞的人,都知道他是辽宁省审计系统的“狠角色”——个不高、话不多,做起事来却雷厉风行、刚毅果决。
为确保国家专项林业补贴资金落实到位,他顶着30多摄氏度的高温辗转于几十公里的崎岖山路;为核实农村打井资金使用情况,他深一脚浅一脚地奔走在没膝的泥地里;为揭开豆腐渣工程背后的腐败,他昼夜奋战,反复核实;为争取案件调查的宝贵时间,他不畏恐吓,锲而不舍,终将黑幕公之于天下……
审,非严谨无以明透;计,非细致无以致深。多年来,姜鹏飞透过审计这台“显微镜”,组织实施重大审计项目60多项,查出违规违纪金额103亿元,为财政增收节支10.7亿元。2019年,姜鹏飞被评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
求精:专业技能的“领跑者”
姜鹏飞是辽宁省审计厅固定资产与涉外投资审计处处长,也是系统内公认的“排头兵”。只要有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厅领导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他。“守岗有责、履职尽责、危难领责”是厅领导对他的评价,每次临危受命,姜鹏飞不仅能圆满完成任务,还常常超出预期。“来能战、战能胜”是他的信条,而这背后,则是他数年如一日的学习与钻研。
2005年,刚参加工作的姜鹏飞被安排参加全省地税审计的试审工作。面对海量税收数据,如果仅凭原始手工查账方法,根本无法按期完成任务。姜鹏飞利用所学的税收专业知识和计算机审计特长,白天和同志们一起工作,晚上加班编写审计程序模块,每晚只睡两三个小时,经过数万次比对试验,最终攻克难关。2005年年底,姜鹏飞撰写发表的《地税系统计算机审计方法》经国家审计署向全国推广,并入选“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型人才库”。
近几年,传统的审计方式已逐渐不能适应审计工作需要,姜鹏飞又将大数据审计方法与地质雷达、红外探测等新技术有机结合,引入工程审计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2016年,在对某公路隧道工程审计中,通过地质探测雷达对隧道支护钢架进行检测,发现施工单位未按设计要求施工,50多名建设、施工、监理人员因此被依法追责,涉案金额1.02亿元工程资金全部被追回并上缴财政。
2017年,在对某省直部门审计中,通过深度挖掘大数据,预先锁定审计目标,实现精准打击,发现相关人员涉嫌利用职务之便私分国有资产1.23亿元的严重违法违纪问题,移送涉案人员46人。
2018年,先后3次在审计署组织的全国审计系统会议上交流投资审计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工程审计向纵深发展……
多年的实战让姜鹏飞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他先后撰写了《省级科技专项资金绩效研究》等多篇论文,成为全省审计培训的经验教材。2018年,在全省审计系统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上,姜鹏飞又以接近满分的成绩取得第一名……
当赞许声响起时,姜鹏飞却坦言:“我只是多学一点、早学一点。我坚信,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都是奋斗出来的!”
求真: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姜鹏飞对工作的全身心投入,源于内心长久的企盼——他生长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一个边远贫穷的小山村,贫苦的生活经历让他懂得基层群众生存的艰辛。所以,他想为老百姓切切实实地做一些事情,让国家的资金一分不差地用在刀刃上。因此,当走上审计工作岗位后,他严以律己,工作上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对损害百姓利益的不法行为绝不放过,坚决说“不”。
在农村开展审计工作是个“苦差事”,涉农项目点多面广、资金分散,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但因其隐蔽性,很容易造成贪污腐败。为掌握第一手资料,姜鹏飞到田间地头了解情况,坐在老百姓家的炕头上拉家常,然后按图索骥,摸准查实。哪里抗旱井打得深度不够,哪眼井不出水,哪片林子密度不够……一系列涉农伤农的案件揭开面纱,坑害百姓的不法分子受到应有的惩罚。
近年来,是辽宁经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可有些该放手的权力却被用于私人牟利;有些该到位的资金却迟迟没有到位。姜鹏飞带领团队的同志们充分发挥审计反腐利剑作用,为辽宁经济安全运行“把关号脉”。
2012年,姜鹏飞担任某传媒单位原主要领导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主审。该单位为应对审计,事先对财务、合同管理、电子数据等进行了“周密”设计,相关电子数据全部销毁。审计组明知有问题,却始终找不到突破口。
合同、数据销毁了,就从外围调查暗访做起。某日,姜鹏飞带着目的与该单位数据员在办公室闲聊,无意间发现在角落藏着一台废弃的电脑服务器。“随口”问时,数据员支支吾吾,说是单位淘汰报废的。按常理,单位电脑淘汰后应当回收至仓库,这会不会是销毁账目的服务器?姜鹏飞立刻协调有关方面封存电脑。打开后,里面果然存放着销毁的数据。沿着这一线索,一件涉案金额巨大的案件浮出水面……
一个项目的结束,往往意味着另一个项目的开始。一年中,姜鹏飞参加一线审计的时间都在10个月左右。他电脑不离手,无论白天黑夜,遇到问题随时研究。在他眼中,审出一分一厘被乱花的资金,查出一丝一毫被私用的公权,都是为改革保驾护航,为了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
求廉:一线反腐的“亮剑者”
“兄弟,放我一马,这张卡就是你的了,你可能半辈子也赚不到这些钱。”面对诱惑,姜鹏飞始终坚持原则,不为所动;面对跟踪和恐吓,他毫不畏惧,一查到底。
“審计的第一要责就是查究问题,否则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坚决不动摇。”姜鹏飞坚定地说。
工作17年来,姜鹏飞共向司法、纪检监察及主管部门移交案件线索65条,168人被追究刑事或党纪政纪责任。
不羡富贵,不慕名利,姜鹏飞以铮铮铁骨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也在无形中鼓舞和影响着他所带团队的同事们。“工作多年,姜处长恪尽职守,廉洁从审。他说,既然选择了审计这份职业,就要背负起相应的职责。无论走得多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团队成员侯斯铭说,姜鹏飞的话已成为她工作疲累时继续坚持的无形动力。
正人先正己,在姜鹏飞的影响和培养下,他所带领的团队成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优、能打硬仗的“审计铁军”。5年来,团队中8位优秀的审计人员走上了重要岗位,他们像姜鹏飞一样“严”字当头,立德立威,继续充当着国家和人民群众利益的“守护神”。
都说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如今,早已荣誉等身的姜鹏飞依然常年奔波在路上,怀揣着对事业的热爱与忠诚、对家人的愧疚与歉意。他说,要和无数审计人站在一起,用青春领航,用信念护航,确保“中国号”航船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