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栅栏商业街,地处老北京城的中心地段,是中轴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东起前门大街,西抵煤市街,这里可谓是北京古老、著名且又别具一格的街市和繁华的商业闹市区。这里保存着大量原汁原味的古老建筑。这些古老的建筑和发生在它们中间的“城南旧事”,都是古都北京重要的人文瑰宝和文化资源。“头顶马聚源,身穿瑞蚨祥,脚踩内联升”就曾是北京传统商业的象征,这些都集聚于大栅栏。直到今日,瑞蚨祥、内联升、六必居还古韵依然,而同仁堂、张一元茶店、长春堂、月盛斋熟肉店都已经门庭更新了。这里古老与现代交织在一起,逛一逛历史韵味浓厚的百年老店,买一些传统古朴的手工艺品,感受北京独有的市井文化风貌。
琉璃厂从清时的“京都雅游之所”,逐渐发展成京城最大的书市,人文荟萃。今日,这里聚集了古玩书画的众多商铺,文人学者汇聚,游客如织,给古街带来了蓬勃的朝气。
让我们走进大栅栏、琉璃厂,徜徉在古老的商业文化河流之中,去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下掩藏着的历史风貌。
商贸与娱乐的交融
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知,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走在这条著名的商街上,不仅能品味到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以来,500多年间累积的文化底蕴,感受历史风雨下坚挺着的古街灵魂,也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中享受购物的乐趣。即使不用“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条街也从骨子里浸润着繁华。
从前门大街远远便能看到正对着正阳门的那片开阔地,拐进去,一打眼就看到铛铛车静悄悄地停在路边,地上的两条铁轨远远地延伸向街的深处。从西边的岔路口进去,便是前门西河沿街。街的东边尽头处是1盐业银行旧址。它于1915年由袁世凯批准建立,是典型的西洋式建筑,中间的立柱让人仿佛看到了雅典神殿。它是中国早期自办的商业银行之一,和前面不远处的2交通银行旧址,以及往北一些,西交民巷内的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大清银行等等,构筑了当时民族金融业的天下,和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遥遥相对,成为了整个民国时期的金融街。今日,即使金融繁华不再,但故事久存。拾阶而上,那些方正挺拔的立柱仍昭示着曾经的影子。
在两大银行旧址的南侧,有一大片被圈起来的工地,据说这里在民国年间是著名的shopping mall(据我猜测就是当时的北京“大卖场”劝业场),现在正努力恢复原貌,想来不久后,我们便又能见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民国商业气质。
工地的旁边进去便是3珠宝市。这条街在清代时因为有许多经营珠宝玉器的商行和店铺聚集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原来不仅交易珠宝玉器,同时也是熔炼、兑换银两的集中地,街中设有熔炼银两的炉房,为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到今日,原来的钱庄、银号、金店都已不在,只留下一些小商贩在叫卖着特色旅游纪念品,找不到丝毫曾经辉煌的感觉了。
沿着珠宝市一直走到大栅栏街,再继续向南,过六必居不多远,路的东侧,粮食店街40号就是4源昇号。这里是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的诞生地,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赵氏三兄弟改革酿酒工艺,创造“二锅头”品牌以来,这酒的清香便浸润了一代代北京人。
看过了二锅头的传承,再回到大栅栏街慢慢往前走,所见几乎都是老字号,马聚源、步瀛斋,以及5北京照相机总厂门市部。古老的、现代的,一代代相机的变迁便在小小的空间内呈现出来。
再往西,几乎走到大栅栏街的尽头,有一座6大观楼影院。这里是南城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之一,据记载,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外国片《麻疯女》,当时观众很踊跃,场场爆满,成为当时老北京平民的娱乐中心。据说100年前,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影片就是在这里首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百年电影发展的序幕。今天楼里也还在正常地放映各类影片,或许你会在不经意的细节里发现历史的影子。
青云阁安怡之家宾馆LONG TABLE谭鑫培故居纪晓岚故居晋阳饭庄
大栅栏商街走到头,马路对面便是大栅栏西街,街口有高高的栅栏,上书“观音寺街”,这便是老名了。
路的北侧有7青云阁。早年的青云阁是个人气极旺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这里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因而引得文人雅士、富贾贵胄多愿汇聚于此。程砚秋、马连良、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先后在此登台亮相。清末文人许愈初曾在《肃肃馆诗集》中引诗为证:“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古董几摩挲。栋栋书场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台球这一时尚运动便是在那时被青云阁引进的。如今则改成了酒店,中式的建筑,古典的家具和各式传统工艺品,让人们仿若走进了旧日的时光。
再继续往西走,还是路的北侧,能看到一处别具风格的建筑,在一片传统京味建筑中,有一些原始的风情,门头处悬挂着的小船与木头的立柱,小丛的野花,别具风情。现在是8安怡之家宾馆和9LONG TABLE(Restaurant
琉璃厂从清时的“京都雅游之所”,逐渐发展成京城最大的书市,人文荟萃。今日,这里聚集了古玩书画的众多商铺,文人学者汇聚,游客如织,给古街带来了蓬勃的朝气。
让我们走进大栅栏、琉璃厂,徜徉在古老的商业文化河流之中,去发现琳琅满目的商品下掩藏着的历史风貌。
商贸与娱乐的交融
前门大栅栏,几乎无人不知,即使在国际上,也很有名气。走在这条著名的商街上,不仅能品味到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以来,500多年间累积的文化底蕴,感受历史风雨下坚挺着的古街灵魂,也能在琳琅满目的商品堆中享受购物的乐趣。即使不用“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条街也从骨子里浸润着繁华。
从前门大街远远便能看到正对着正阳门的那片开阔地,拐进去,一打眼就看到铛铛车静悄悄地停在路边,地上的两条铁轨远远地延伸向街的深处。从西边的岔路口进去,便是前门西河沿街。街的东边尽头处是1盐业银行旧址。它于1915年由袁世凯批准建立,是典型的西洋式建筑,中间的立柱让人仿佛看到了雅典神殿。它是中国早期自办的商业银行之一,和前面不远处的2交通银行旧址,以及往北一些,西交民巷内的大陆银行、金城银行、保商银行、中央银行、中国农工银行、大清银行等等,构筑了当时民族金融业的天下,和东交民巷的外资银行遥遥相对,成为了整个民国时期的金融街。今日,即使金融繁华不再,但故事久存。拾阶而上,那些方正挺拔的立柱仍昭示着曾经的影子。
在两大银行旧址的南侧,有一大片被圈起来的工地,据说这里在民国年间是著名的shopping mall(据我猜测就是当时的北京“大卖场”劝业场),现在正努力恢复原貌,想来不久后,我们便又能见到仿佛穿越时空而来的民国商业气质。
工地的旁边进去便是3珠宝市。这条街在清代时因为有许多经营珠宝玉器的商行和店铺聚集而得名,并一直沿用至今。这里原来不仅交易珠宝玉器,同时也是熔炼、兑换银两的集中地,街中设有熔炼银两的炉房,为交易提供了很大方便。到今日,原来的钱庄、银号、金店都已不在,只留下一些小商贩在叫卖着特色旅游纪念品,找不到丝毫曾经辉煌的感觉了。
沿着珠宝市一直走到大栅栏街,再继续向南,过六必居不多远,路的东侧,粮食店街40号就是4源昇号。这里是中国第一瓶二锅头酒的诞生地,也是北京二锅头酒的发源地。从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赵氏三兄弟改革酿酒工艺,创造“二锅头”品牌以来,这酒的清香便浸润了一代代北京人。
看过了二锅头的传承,再回到大栅栏街慢慢往前走,所见几乎都是老字号,马聚源、步瀛斋,以及5北京照相机总厂门市部。古老的、现代的,一代代相机的变迁便在小小的空间内呈现出来。
再往西,几乎走到大栅栏街的尽头,有一座6大观楼影院。这里是南城最早放映电影的场所之一,据记载,放映的第一部影片是外国片《麻疯女》,当时观众很踊跃,场场爆满,成为当时老北京平民的娱乐中心。据说100年前,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影片就是在这里首映,并从此揭开了中国百年电影发展的序幕。今天楼里也还在正常地放映各类影片,或许你会在不经意的细节里发现历史的影子。
青云阁安怡之家宾馆LONG TABLE谭鑫培故居纪晓岚故居晋阳饭庄
大栅栏商街走到头,马路对面便是大栅栏西街,街口有高高的栅栏,上书“观音寺街”,这便是老名了。
路的北侧有7青云阁。早年的青云阁是个人气极旺的综合型商业娱乐场所,这里集购物、娱乐、饮食、品茗、服务于一体,因而引得文人雅士、富贾贵胄多愿汇聚于此。程砚秋、马连良、梅兰芳等京剧名角先后在此登台亮相。清末文人许愈初曾在《肃肃馆诗集》中引诗为证:“迤逦青云阁,喧腾估客过。珠光争闪烁,古董几摩挲。栋栋书场满,家家相士多。居然好风景,堪唱太平歌。”台球这一时尚运动便是在那时被青云阁引进的。如今则改成了酒店,中式的建筑,古典的家具和各式传统工艺品,让人们仿若走进了旧日的时光。
再继续往西走,还是路的北侧,能看到一处别具风格的建筑,在一片传统京味建筑中,有一些原始的风情,门头处悬挂着的小船与木头的立柱,小丛的野花,别具风情。现在是8安怡之家宾馆和9LONG TABLE(Restau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