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转热管流动和传热数值模拟

来源 :工程热物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j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旋转热管内部工质的流动和传热机理开展研究,建立数学模型,采用VOF模型描述两相流动和传热传质过程,考虑了相变饱和温度和饱和压力的依变关系,获得了工质的速度、温度以及两相分布特性。研究表明,冷凝端和绝热端交界处热阻较大,壁面过冷度大;旋转热管轴向热阻很小,具有较好的等温性;随着传热量增大,冷凝端过冷度和蒸发端过热度均增大,总热阻增大。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较好地模拟旋转热管内工质的流动和传热特性。 In this paper,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mechanism of working fluid inside the rotating heat pipe are studied. The mathemat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The VOF model is used to describe the two-phase flow and heat and mass transfer process. The dependence of the phase transition saturation temperature and saturation pressure is obtained. Working fluid speed, temperature and two-phase distribu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hermal resistance at the junction of the condensation end and the adiabatic end is large, and the supercooling degree of the wall is large. The axial thermal resistance of the rotary heat pipe is small and has good isothermal properties. With the increase of heat transfer, Evaporation end of the superheat are increased, the total thermal resistance increa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is method can simulat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ing fluid in a rotating heat pipe well.
其他文献
以实际应用于600 MW间接空冷机组散热器中的福哥型四排翅片管为对象,进行流动和传热性能的热态风洞实验。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管束在不同迎面风速下的流动换热性能实验关
钢琴课是音乐教育专业中非常重要的课程,如何科学、合理地上好钢琴课,让学生真正掌握相应的钢琴演奏艺术,对于每一位从事钢琴专业教学的教师来讲都是至关重要.本文主要探讨钢
本文以回热式气体压缩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火积)耗散分析与热力学分析,建立了回路中各点温度与设计参数的数学关系,明确了各设计参数间的约束关系,从而将系统设计优化问
硼具有比镁、铝更高的能量密度,是一种具有很大应用潜力的理想固体添加剂。但硼颗粒着火过程机理尚不明确,尤其是着火过程中关键阶段:氧化层增厚的过程,更需要深入研究。本文
凹陷涡发生器是一种高效的燃气轮机涡轮叶片冷却结构,本文对分别具有球形和泪滴形凹陷涡发生器阵列的表面传热与流动性能开展了实验和数值计算研究。本文分别采用Standardκ-
本文通过实验及理论分析,对Ni纳米线在旋转磁场下的运动行为进行研究。Ni纳米线的旋转运动分为同步旋转和异步旋转两种形式。通过受力分析结合量纲比较的手段得到,本文研究范
在传统风力机的设计基础上,对适用于立式太阳能热气流电站的涡轮机进行了初步的理论设计,并利用LUENT软件对所设计涡轮机的物理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涡轮机
利用平面激光诱导荧光(OH-PLIF)技术测量了CH_4/air预混湍流火焰前锋面结构,通过图片处理得到了测量平面上的二维火焰面密度。基于不同的假设建立了三种不同模型,利用二维探
根据对象锅炉结构特性和煤质特性提出了三种燃尽风布置方式,并对燃尽风风率对不同布置方式下炉内燃烧和NOx排放的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研究表明,燃尽风率为30%左右时,三种
本文对润滑油对柴油机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形貌特征进行了实验研究。通过透射电镜(TEM)技术研究颗粒物形貌特征的变化。利用快速颗粒物光谱仪对颗粒物粒径分布和数量浓度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