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石头”

来源 :党的生活(黑龙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462283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有这样一个特殊的行业,有这样一个艰苦卓绝的劳动群体——为了采掘地下的滚滚“乌金”,他们常年出入潮湿昏暗的矿井,每天都在面对随时可能意外降临的危险。53岁的李殿玉就是这个群体中的一分子。
  他个头不高、体态敦實,相貌寻常。有伙伴挖苦他:这人最大的“爱好”就是下井。每次,他爬过不到80公分高的薄煤层采区,又在井下30多摄氏度的地热高温采区一“闷”,整个人像掉进了黑色染缸,用灯一照,只有牙齿是白的。
  “哪像个大矿长!”很多人不理解,“都处级干部了,干啥还那么拼命?”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些年,无论在哪个矿、哪个岗位,李殿玉都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地忙,对待工作的热情就像一团熊熊燃烧的火。
  在大家眼中,李殿玉的性格常常让人想起电视剧《亮剑》里的李云龙——有胆有识、敢想敢干,坚毅顽强、重情重义,可以说,他是黑龙江煤炭行业一个令人叹服的传奇人物。
  李殿玉生长在一个矿工之家。17岁那年,他应招进了城子河煤矿,成为一名井下检修工人。
  那时,采掘机械化的程度不高,从井上往井下运送物料、设备,哪怕是更换上千斤重的采机设备的“大活儿”,都得人拉肩扛。
  李殿玉总是有活抢着干,从不偷懒。伤了、痛了,也不放在心上。有一次,他在作业过程中受伤——第五节腰椎骨折。医生再三嘱咐他“好好静养,否则可能导致瘫痪”,可一个月后病情稍有好转,他就踉踉跄跄地走向井下作业面。
  “咋就那么实心眼儿呢?”有人劝他,趁工伤之机转到井上,干点儿轻巧活。
  李殿玉不肯。曾与他共事四年的检修班机电段段长王永安非常理解他的那份“执拗”:“殿玉这人不整虚的。要干,就得干出个样儿!”
  凭着这种“实打实”的干劲,33年间,李殿玉从班长、段长、副区长、区长、掘进副矿长、生产副矿长,升至行政矿长。
  2008年到2010年间,李殿玉在平岗矿担任掘进副矿长。有一段时间,他带着工人“打高产”,连续23天没着家。一天,担心他吃不好的媳妇急了,捧着一尺来高的油饼和四大盆拌菜候在井口……其实,矿上离李殿玉家只有五六分钟的车程。
  2013年8月,李殿玉当上东山矿矿长之后,很多人觉得李殿玉更有权了,可以使唤使唤人了,可他对于关键问题仍然亲力亲为——每天早晨一睁眼,必给调度员打电话询问夜间作业情况;每天只要没有特殊事儿,必到井下各工作面走一趟,犄角旮旯都不放过;遇到生产问题,他经常实地查看研究,现场办公,能当场解决的立即拍板,不能解决的,也要制定稳妥的方案加以落实;遇到关键问题,晚上睡觉前,他还要翻看图纸、资料、谋划解决办法……
  “他业务精得就像‘能掐会算’似的。”搞技术出身的滴道煤矿七采区副区长郭宏达,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位靠实践历练出来的“土专家”,“他根据作业条件定掘进任务,按照他提出的方法,一个月下来差不了五六米。你说神不?”
  多年井下的摸爬滚打,让李殿玉练就了一身“硬功夫”,考虑问题也更细致入微,有些招数甚至堪称“独创”。
  井下作业,煤尘无孔不入,不仅带来安全隐患,还容易让工人患上矽肺病。以前,降尘措施就是喷水,不仅效能差,还“一走浇一身”。于是,李殿玉让技术员设计了一个风扇装置安在喷头前,使喷出的水化为雾状,吸附灰尘的能力大大提高。


  “这依据的是风洞雾化原理。看似简单,可这层‘窗户纸’不捅破,大家就都没想到!”从事多年机电设备管理的副矿长崔海威摆弄着这个小玩意儿,自叹弗如。
  当然,李殿玉的创新点子远不止雾化减尘这一个——维修易损易耗件成本高、效率差,他专门成立了钻机维修站;已关闭巷道的材料回收费时费力,他要求所有采区物资材料必须限期回收;运输皮带跑偏、断带、漏货的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他就设立皮带区进行专项整治……
  就像一架高速运转的钻机,李殿玉每天都在井下、办公室、调度室三点一线间往返,整天琢磨的都是安全生产、经营重点与发展思路。和他共事过的伙计们也纳闷:啥时候见他都倍儿精神,没见“打蔫儿”的时候,于是给他起了个绰号——“铁汉子”。
  可是,人毕竟不是“铁”打的。随着年纪的增长,李殿玉也有体力不支的时候。有时,在井下忙碌一天上井洗完澡后,累得饭都不想吃。
  李殿玉精通业务、善于探索,哪个矿出现了难啃的“硬骨头”,常常派他上阵。一来二去,李殿玉落了个“救火矿长”的名声。
  2013年8月,李殿玉临危受命担任东山矿矿长。当时,东山矿上下正在为价值5000万元的综合采矿设备无法从井下回撤而焦灼。由于井下顶板压力过大,液压支架两侧的碎石“哗哗”往下掉,45台液压支架被堵在“死胡同”里。
  上任的第一天,椅子没坐热的李殿玉带着图纸就下井了。他冒着随时可能出现落石的危险,“钻”在岌岌可危的液压支架里观察,寻找突破口。
  工人们都明白,回撤液压支架,如果处理不慎,工作面可能彻底垮塌。一旦出现这种局面,45台液压支架恐怕一台都拽不上来。
  为了给东山矿“提气”,分公司推出了激励措施:“如果能成功回撤,公司将给予25万元奖励;如果难度太大,可以撇下几台设备,保证安全回撤。”
  生性要强的李殿玉哪肯轻易认输?上任后的第一次班子会上,他表明态度:“困难再多,阻力再大,咱们班子也决不能认怂!”
  苦思冥想三天后,李殿玉在班子成员面前摊开了井下地图:“从这个垮塌的侧面打开一条通道,做好液压单体和木顶支护,然后从这条通道把设备一个个挪出来……”
  李殿玉在图纸上“刷刷”一比画,大伙儿恍然大悟——“曲径通幽,这招儿绝了!”

  按照李殿玉设计的方案施工,20天后,总价值5000万元的45台液压设备,一台没落,全部撤回。
  李殿玉常说,经营管理就像下棋,“一步走对了,并不代表能赢一盘棋;可一步走错了,很可能满盘皆输。”液压设备回撤问题解決后,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到运筹全局上。
  煤炭生产很讲究“科学布局”——采这片煤时,就得计划好下一片煤怎么采,最怕“卡壳”“断线”。有着54年开采历史的东山矿,因为逐年掘进深度不断下延,地温高、断层多等情况也愈发复杂,在煤层接续上面临潜在风险。为了短期内见效益,不少煤矿常采取“有水快流、有肉快吃”的做法,结果“好煤层采完了,好日子就到头了”。
  当时,东山矿有两个主力煤层,煤层厚的7号煤层和煤质好的3号煤层。可李殿玉并不满足,他要开拓第三战场——煤质虽差却储量丰富的6A煤层,同时恢复废弃多年的第三采区。多采区运作在保证了煤炭产量的同时,也通过优劣原煤的合理搭配,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更利于煤矿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国煤炭行业进入“严冬期”,很多煤矿的运营举步维艰。其他矿有人好奇:“这些问题哪个矿都遇到了,怎么他一摆弄就都解决了?这个李殿玉咋就那么能?”
  东山矿党委书记孔令民拿出生产进度表,告诉记者:“4月份,我们完成采煤24万吨,超计划6.5万吨,按这样的发展势头,完成全年任务没问题。现在,我们已将着眼后两年的采面了。殿玉矿长就是特别有远见!”
  在李殿玉的谋划下,随着采掘进度、安全生产、质量达标、冗员化解等扣子一一解开,东山矿逐步走上“顺畅接续——完善运转——提高产量——增加效益”的良性轨道。
  即便在2014年全国煤炭市场面临下行压力的情况下,东山矿仍完成生产原煤220.7万吨,采掘进尺超计划2686米,商品煤销量143.37万吨,完成利润7095万元,全矿人均月工资4420元,年持续增长15.5%,创下2002年东山矿复矿以来原煤、进尺、利润、外销、工资五项最佳纪录。
  这些成绩,甭说在当下的鸡西煤炭分公司,就是在龙煤集团都首屈一指!
  李殿玉对工作较真,尽人皆知。哪怕出现丁点儿过失,任何人都难逃他的严厉批评。可挨训后,更多的人对李殿玉不是心怀怨恨,而是满心惭愧。
  “在生活上,殿玉矿长是掏心窝子对我们好。要是干不好活儿,我们都觉得对不起他!”曾与李殿玉共事过的张辰矿总会计师成照慧深有感触地说。
  李殿玉对管理人员如此,对井下工人更是善待有加。工人们对李殿玉也有着各自不同的评价:仁义,仗义,讲究,爷们儿。
  2008年,李殿玉担任城子河煤矿东三采区区长。当时,曾跟他十年打拼的老伙计曾念宏不幸患上肺癌,已处于晚期,所剩时日不多。
  不久,李殿玉被调到平岗煤矿担任掘进副矿长。每天,他白天忙着下井,升了井就往曾念宏家跑,直到曾念宏走完人生的最后一程。
  曾念宏去世的前一夜,拉着李殿玉的手依依不舍:“哥们儿,跟你没干够啊……”深夜,两个大男人泪流如注。
  曾念宏去世后,李殿玉不仅为曾念宏操办丧事,转年春节前,又自掏腰包给曾念宏的家属送去钱和年货。在李殿玉心里,曾念宏虽然不再是他的下属,却是他永远的兄弟。
  在更多工人眼里,李殿玉憨厚、实在、重感情,就像自家兄弟的“老大”。在井下,他会询问工人一家老小的生活情况;干活时,看到哪个工人忘了戴手套,他就摘下自己的给对方戴上……
  李殿玉没一点儿架子,工人们也愿意跟他唠嗑。无论走到哪个岗位,李殿玉都能在短时间内与群众“打成一片”。
  工人有困难,李殿玉更是当成“头等大事”。初到东山矿,李殿玉在走访中一采区时发现,井下1000多米的上坡没有“人车”,工人升井、入井走上一趟很辛苦,特别是到了冬天,地面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井下却零上30多摄氏度,这么大的温差,升井要走10分钟,工人苦不堪言。
  李殿玉立即责成有关部门安装“人车”。可有干部提出异议:“这一段太陡了,安装‘人车’困难很大,要花很多钱……”
  李殿玉一听“火”了:“这么陡的坡儿、这么长的道儿,工人来回走还有力气干活吗?你每天走一趟试试?”
  一个星期后,一采区的900米绞车道和六采区的700米绞车道全部安装上了“人车”。同时规定,错过乘坐时间的职工可以随时打电话“叫车”,凑足人数就能直接升井。
  “我是井下工人出身,特别理解井下工人的不易。”李殿玉常念叨,企业纵有千难万难,也不能让员工一时为难。作为“当家人”,矿上小到通勤站点、食堂饭菜、浴池水温、井下解暑降温,大到职工家的红白事、矿区的文化生活,李殿玉都要亲自过问。就连别的煤矿曾经和他搭班的工人遇到难事,他都牵肠挂肚。
  2014年11月,李殿玉在去开会途中遇到了张辰矿矿长尹艳奎,得知张辰矿西三采区遭遇接续瓶颈,急需人力物力。如果能顺利作业,该采区能提供30多万吨的储量;如果瓶颈难以突破,将极大影响张辰矿当年的产煤计划。
  李殿玉曾在张辰矿当过9个月的矿长,对张辰矿有着深厚感情。如今张辰矿有难,上千名职工的工资可能因此受到影响,他哪能袖手旁观?
  其实,当时东山矿的接续也不乐观。但在向公司领导请示后,李殿玉毅然将东山矿最硬的102综掘队派去支援张辰矿。
  闻讯后,尹艳奎和张辰矿其他班子成员半天才反应过来,激动得两眼泪花:“东山矿也紧张啊,还过来帮我们?这真是超过哥们儿的感情啊!我们啥时候都不能忘了殿玉矿长……”
  在东山矿经济最困难的时候,李殿玉还动员班子成员:“宁可舍干部年薪,也要保职工工资!”
  尽管有人觉得李殿玉为工人们做这么多“不值”,可在他心里,这份沉甸甸的感情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李殿玉为煤矿着想,为职工着想,为大局着想,就是不为自己着想。   工作连轴转的时候,伙计们劝他多休息,他当耳旁风;公司年年都组织体检,他次次缺席,理由很简单:“井下忙,实在挤不出时间。”
  每年12月到春节前这段时间,是煤矿“安全生产100天”的关键期。羊年春节前,为了平稳度过年关,李殿玉又成月没回家。就在春节前半个月,他经常感到胸闷、上不来气,并伴随着频繁的感冒症状。东山矿办公室主任梁宪贵催他去医院看看,他执意不去,每天就靠感冒药顶着。
  以前,他在井下巷道可以大步流星地走;现在,井下走一趟得歇好几气儿。一天,他陪同龙煤集团领导到井下视察,结果落在领导后面一大截儿。大伙都纳闷:“这可不是李矿的‘风格’。”
  升井后,一直淡定的李殿玉着急了:“小梁,我这病好像不能光吃药了,陪我去点滴吧。”为了尽快治好病又不耽误生产,李殿玉非要到矿上的小诊所点滴。
  陆陆续续打了半个月的针,病情依旧不见好转。因诊所医疗条件十分有限,在医生的建议下,他辗转至位于市区的鸡西煤矿总医院就医。
  一拍片子,医生的眉头皱起来了——严重肺积水,积液已经充满胸腔,漫到了锁骨。
  “都这样了,你昨天还下井啦?你这人哪,太能扛了!这么多积液,要是一般人早就撂倒了。”给李殿玉诊治的医生不禁摇头叹气,低头一看病例本上的姓名,她一愣:“你就是李殿玉?就是公司发文号召大伙儿学习的特等劳动模范?”
  当大粗针头从李殿玉的胸腔拔出时,医生没再说话。她默默转过身,把一管棕红色液体推进玻璃容器后,眼泪差点儿流下来。
  前前后后,医生从李殿玉的胸腔中总共抽出3500毫升积液,相当于7瓶矿泉水。
  即使病情这么严重,李殿玉仍放心不下矿上的工作,打算第二天回去上班。他安慰前来探望的东山矿党委书记孔令民:“你放心吧!就挂三天床,晚上来打针,白天去单位,三天以后就能下井。我有病的事儿你可千万得替我保密。”
  孔令民一声叹息:“哎呀,你咋就这么要强呢?”
  在公司领导的要求下,李殿玉很不情愿地住院治疗。病房里,他这手打着吊针,那手拿着电话:“瓦斯超不超限?”“进尺怎么样?”“皮带停没停?”
  ……
  身邊所有人都劝他安心养病,可李殿玉就是安不下心来。他反复念叨:“这一环扣一环,要是有一个月接续不上,年底就完不成计划,工人就开不满工资啊……”
  人心换人心。李殿玉千方百计为工人着想,群众看得最透亮。李殿玉住院的消息传出后,东山矿上到领导干部,下到普通工人,包括与他在城子河矿、平岗矿、滴道矿、张辰矿搭过班的伙计们,都在为他牵肠挂肚。
  在李殿玉住院治疗期间,听说记者前来采访李殿玉的事迹,很多工人真切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他们不仅想念矿长,更急切地盼望他尽早康复回“家”。“他是我们的顶梁柱,这些年,没少让我们得实惠!”
  5月末,李殿玉在病情有一定缓解后,执意回到工作岗位,一边打针吃药治疗,一边坐在调度室、会议室指挥生产经营等工作。
  李殿玉,这块燃烧的“石头”,让周围的人感到温暖,感到亲切,感到踏实。那燃烧中发出的火光,正是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光芒!
其他文献
克东县在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工作中,对后进基层党组织采取“五位一体”的办法,即县级领导带队重点抓统筹,县直部门联村重点抓帮扶,企业援村重点抓互动,干部挂村重点抓落实,合作社活村重点抓增收。具体做法是:成立工作队,由县委主要领导任队长;发挥县直部门职能优势,坚持党政部门包软村、政法部门包乱村、经济部门包穷村;选择社会责任感较强的企业开展“一对一”援助,承担资金捐助、物资援助、产业带动等任务;择优选派
期刊
2014年年底,伊春市为加强党建工作的基层导向,出台了《基层党建工作专项巡视制度》。按照该规定,每年从熟悉基层党建工作的退休处级领导干部中选出四名合適人选任巡视组组长,每组抽调两名从事基层党建工作的干部,按照“一事一授权”的方式,负责专项巡视工作,在基层巡视工作时间不少于一个月。专项巡视工作坚持以发现问题为主,重点巡视各县区党委及组织部门和基层党组织在落实管党责任、抓基层党建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整
期刊
在政策上解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为困难群众进行政策解读,让群众形成正面认识;在经济上扶持,对各种因客观因素致贫的困难群众,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方式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在技能上输送,以送科技下乡等活动为载体,走进田间地头,为困难群众送去实用技术;在矛盾上化解,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调处矛盾纠纷,理顺群众情绪;在诉求上传递,积极向党组织传递群众的企盼和声音,促进群众合理诉求尽快得到解决;
期刊
汤原县把为群众提供贴心周到服务作为社区党建工作的重点,紧密联系社区实际,开展社区党员“一句话承诺”活动,切实为社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一是务实定诺“顺民心”。社区党员根据自身特长、实际能力和群众需求确定承诺内容,想群众之所想,做群众之所需。二是公开亮诺“暖民心”。在社区活动场所设立党员“一句话承诺”展示板,将每名黨员的信息向群众公布,方便群众选择服务党员。三是认真践诺“赢民心”。坚持以群众
期刊
一是帮带培养“示范户”。全县选派100名骨干农业人才担任农技指导员,对遴选出的1000余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主等重点培育的“示范户”进行对点帮带指导。二是打造农业“新雏形”。集成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和无线通信技术,建成万亩水田展示区信息指挥中心,搭建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提供动产抵押、农业保險、贷款融资、土地经营权拍卖等服务。三是推动形成“产业链”。健全“产业链”上游与合作社、基地结
期刊
一是加强对市直包扶部门帮建目标责任制的考核。全市抽调72个市直单位与40个软弱涣散村结对帮建,确保帮扶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对乡镇党委指导实施转化工作责任制的考核。市委重点考核乡镇党委明确主体责任的情况,考核其能否切实担负起基层党建的领导责任,强化工作部署和推动。三是加强对包村工作队成员帮建责任的考核。全市共派出120名包村工作队员深入到40个软弱涣散村,重点考核工作隊成员落实包扶任务情况,以及能
期刊
长水河农场党委针对党员队伍的不同情况,实施多样化管理,建立“岗位目标分类管理机制”,加强对在职党员的管理;建立“跟踪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建立“联系帮扶管理机制”,加强对困难党员的管理。同时,党委还积极探索社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办法,实施在职党员到社区党组织报到制度,做到干部党员联系特殊户、骨干党员联系重点户、普通党员联系普通户。通过设立党员承诺公示栏,下发群众意见反馈卡,定期征集职
期刊
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穆棱市强力推进“百千万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行动”。采取“定位精准,高标准谋划;灵活多变,高水平示范;权责清晰,高质量推进”的方式,推动活动开展。出台实施行动方案,组织开办专题示范培训班,实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常态化党员干部培训格局;充分整合利用各种培训资源,高水准举办村“两委”负责人培训班、千名党务干部培训示范班和万名党员大培训示范班,确保培
期刊
集贤县建立畅通高效的人才工作联系网络,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执行力。首先,广泛选拔,选好配强联络员队伍。通过筛选的方式,由人才工作成员单位、乡镇党委自下而上层层推荐,选拔优秀人员担任人才工作联络员,真正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其次,明确职责,切实加强联络员管理。县委出台《人才工作联络员管理制度》,从政策宣讲、动态反映、收集资料、宣传典型、经验交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等方面,细化量化人才工作联络员的各项职责
期刊
近年来,肇东市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在非公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员管理工作中采取“五抓”工作法,不断促进非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五抓”,即抓督办指导,抓区域划分,抓排查审核,抓培养发展,抓过程质量。基层党支部每个月研究一次发展党员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市委组织部定期进行协调督办和跟踪督查;对非公企业、新社会组织、个体工商户实施网格化管理,分派党建指导员担任联络员;工商、計生、公安等职能部门定期对非公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