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书

来源 :七彩语文·习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在书的陪伴下,我们一步一步成长。慢慢地,你会发现,你和你的书,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风向一:《我读<汤姆叔叔的小屋>》《我们<就这样长大>》
  说起关于书的作文,我们一下子就能想到读后感。没错,写读后感是对书进行介绍或解读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
  例:合上《红舞鞋》,我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为李莎莎的善良而感动,为张茜的背叛而失望,为队友的冷嘲热讽而愤怒,为老师的误会而不解。李莎莎,多么平凡的一个名字,多么平凡的一个女孩,但她却用她那纯洁无瑕的心灵谱写出了一首不平凡的赞歌!
   (常熟市珍门中心小学 顾心璐)
  风向二:《列那狐偷鱼》《我的“六出祁山”》
  看完一本好书或者一个好的故事,你会不会把自己幻想成故事中的主角,任自己的心绪随着故事的发展而跌宕起伏?其实,把你喜欢的故事改编成剧本,跟你的伙伴们一起来重现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趣呢?
  例:地点:列那狐的家里。
  时间:一个冬天的早晨。
  人物:列那狐、艾莫丽娜夫人。
  艾莫丽娜夫人:(坐在安乐椅上,愁眉苦脸地摇着头)什么也没有了,我们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了。饿着肚子的小家伙们快回来了,他们吵着要吃饭,我们该怎么办呢?
  列那狐:(长叹了一声)我再出去碰碰运气,可是,季节不好,我真不晓得该上哪里去。
   (滨海县界牌镇第二中心小学 杨彤彤)
  风向三:《<皇帝的新装>改编》《<狼蝙蝠>别传》
  读完一本书,你会不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如果故事情节向另外一个方向发展,会不会变得更有趣?试着写一写,和作者比一比,谁的故事情节更好!
  例:小裁缝假装一针一线地跟“师傅”学起来。一次,小裁缝问两个“师傅”:“这件衣服除了美观,还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这件衣服最大的特点就是可以防水,采用的是纳米技术。”他们又开始胡说八道了,“还可以御寒,使人感到温暖如春……”
   (南通师范学校第二附属小学 王逸凡)
  风向四:《我穿越到了三国》《偶遇李白》
  看着你喜欢的一本书,你会不会幻想自己也进入到故事发生的那个年代、那个环境里?如果你在故事中出现,会遇到一些什么样的人,又会有怎样的际遇?
  例:到了酉时,庞德带着一队人马雄赳赳、气昂昂地回来了,唉,好歹是人家救了我!忽然天降大雨,我突然想起了《三国演义》里水淹七军的场景,赶紧通知他们移兵高处,谁知还是太晚了,兵马来不及转移,被洪水淹了七军,损失惨重……
  (湖北省老河口市学府路思语轩学校 司逸群)
  
  同学们,你和你的书之间都有些什么故事呢?写一写,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其他文献
一天,我在公园里散步,突然,迎面飞来一张纸,我定睛一看,是一张病情诊断书:   病人姓名:地球 年龄:46亿多岁   性别:女 科目:全身检查   检查结果:1.持续高烧。地球上出现了温室效应,很多地方出现了罕见持续高温和干旱。   2.罕见的皮肤病。水土流失严重,土壤沙漠化,森林减少,垃圾铺天盖地。   3.器官功能衰退。地球的主要能源被过度开采,
期刊
3月13日——我的生日,一个不平凡的日子。  那天早上,爸爸像往常一样送我上学。我想:老爸怎么也不跟我说一句“生日快乐”呢?是想给我一个惊喜吧!想着想着,我不禁暗自发笑。  傍晚,放学回家,家里没有人。我想:爸爸妈妈是不是欲扬先抑?我不如先写作业,说不定还没写完,他们就回来为我庆祝生日呢。  不知不觉,晚上八点多钟了,爸爸妈妈终于拖着疲惫的身体回来了,满身砂浆,满脸灰土,看上去又脏又累。我满怀希望
期刊
胖大海漂浮在热水中,像两艘船在水中行驶着。胖大海先是嘴巴吐泡泡,接着身上出现了几个小洞,也冒起泡泡来。眨眼间,胖大海身上出现了一道道裂缝,紧接着头部开始裂开。过了一会儿,胖大海身上长满了青苔似的东西,身体越来越大,越来越胖,水跟着变成淡黄色。  这时一粒胖大海翻了一下身,就像船遇险一样沉入杯底,另一粒胖大海也露出几根毛茸茸的东西,好像有触角的灯鱼在水中游动。我好奇地拿来筷子去打捞“沉船”,结果捞出
期刊
……沙沟位于兴化的西北方向,是一个依在水边的乡镇。沙沟水多鱼多,特产很丰富。春天,鱼圆上市,又白又胖的大鱼圆,你看了一定会流口水的;夏天,藕夹子上桌,黄中带白,又鲜又嫩,咬一口,那味道绝对能让你回味无穷;秋天,最好吃的是大螃蟹,母蟹有蟹黄,公蟹有蟹膏,保管你吃了还想再吃;冬天,河水结冰了,鱼儿也少了,这时,香喷喷的水粉炒鸡正合你的胃口。沙沟的特产又多又鲜美,因为“游在东吴杭州,吃在广陵沙沟”嘛! 
期刊
表姐刚结婚,按家乡风俗,女方的亲戚要去男方家喝回亲酒。周五,我就随同家人第一回上表姐夫家去作客了。那里临近无锡,房屋不多,倒有许多田地,一眼能望到远处的高楼大厦。  走进房子,我们坐在桌边,奶奶和亲戚们开始聊天,我则一边吃糖,一边倾听。不知怎么的,我无意中瞄到了一位正在灶间烧饭的老人。那位老人看上去有六七十岁了,很瘦,一件略皱的蓝色衬衣,包裹着他那瘦小的身躯,显得那么肥大,很不合体。老人的皮肤很黑
期刊
“暑假乐事数不清,想一想来理一理,第一要数烤玉米!”唱着自编的歌儿,我仿佛又回到了乡下爷爷奶奶家。  那天,刚吃过午饭,爸爸又吊起了我的“小馋虫”:“现在可正是烤玉米的好时候!”“烤玉米?我也要尝尝!”“看你鼓鼓的肚皮,还吃得下吗?”“放心,再多的美食也装得下!”我和爸爸打完嘴仗,就带上嫩玉米和打火机来到了院子后面的小山坡。   我们找来大捧大捧的稻草,大堆大堆的枯树枝,烤玉米正式开始啦!我抓起了
期刊
这堂是作文课。  林老师说:“这堂课我们进行一次小练笔:给一个你最熟悉的同学‘画’个‘像’。记住,一定要抓住特征,但不要点出他的名字。写好了,读给大家听听,让大家猜猜看。猜对了,你就成功了。”  同学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似乎在说:这还不容易,小菜一碟!  十几分钟过去了,同学们陆续举起手来。  小羽首先给同学“画像”:  “有个同学,论个头全班数他最高,论力气全班数他
期刊
“咯咯咯……”这只母鸡在干什么?我很好奇,于是跟着它来到了外婆经常倒烧锅灰的地方。只见它抖了抖身子,站在那软软的锅底灰上一动也不动,眼睛瞪得老亮!外婆告诉我这只鸡快要下蛋了,原来它怕摔坏了蛋宝宝,才精心选择了这块宝地,真是位负责的“老妈”。  突然,它浑身用力,屁股抖了又抖。要下了!我的心几乎要跳到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母鸡。好臭,原来它只是拉了一坨便便。我被它逗得哭笑不得。不对,它并没有走,而是
期刊
在南京这个六朝古都,汤包店可谓是数不胜数,不论大街小巷,都可“信手拈来”,但我最喜爱的是那家不太出名的小笼包店。  我至今还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早上都是爷爷送我,他每天都骑一辆三轮车,载着我先去一家小笼包店吃早饭。  那家小笼包店没有华丽的装修,朴素得很。门匾因为长年不更换,字迹也不是很清楚,只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笼包”二字。爷爷每次走进去,都会扯着嗓子喊一声:“来笼小笼包。”然后找个干净的座位坐
期刊
午后的校园里格外热闹,同学们在教室外面开心地戏耍着,缓解一上午学习后紧张的气氛。可是六二班教室里怎么这么安静呢?  侧耳一听,“嘻嘻……”一阵阵低声笑语不时传来,原来是於嘉和殷一凡两个女孩挤在一起边看书边笑呢,班主任潘老师可好奇了,什么精彩的书让她俩这么投入啊?      小说里面的故事  我们在看《阿笨猫全传》啊,可好笑了,我们已经是看第三遍了!  是吗?既然你们看了这么多遍,我们就来聊聊这本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