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说写作中,想象发挥着不可或缺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大体表现在四个方面。在具体运用想象时,我们只有遵循想象要反常合道、新鲜奇特以及符合情节和主题的需要的原则,才能充分地发挥它在写作中的巨大作用。
关键词:小说写作 想象 作用 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想象是从已有的事物的表象开始,对经验记忆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活动。它主要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小说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旧材料的新综合”,它的源头是大脑中储存的对外界事物的表象,因此,想象中的形象不管新奇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想象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思维材料源自现实生活的表象;二是想象是情感的思维形式。根据想象的方式和形成过程,可分为再造性想象——根据词的表述或条件的描绘,如图样、图解、说明书等,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书中,专门通过一首小诗来教他们掌握大写数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到这首小诗,你的头脑中是否立即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性想象——写作者根据预定目的,不是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打破“生活中命定的相随关系”,把大脑内储存的表象加以分解、变异、综合,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心里过程。第三类是幻想,它们均为各类写作广泛运用。而小说写作更是创造想象和幻想的天地,它们已经成为写作者自觉运用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个人的愿望或反衬、反讽的手段。
一 想象对于小说写作所起的作用
想象对于小说写作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想象帮助主体整合对于客体的零散认识
我们调查或通过他人叙述或搜集材料时,只能得到一些骨干材料,许多细节要靠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进行补充,才能形成丰满的艺术形象。如典型的塑造,是把最有特征的抽取出来,再整合到一个新形象中。恰如鲁迅所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而这恰恰就是创造性想象最突出的特征。鲁迅对典型的塑造有一段具体描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例如他小说里的阿Q虽然写的是某一个人,却又像某一阶层、某一阶级、某一民族的特点。鲁迅的这种方法也是创造性想象的一条基本原则。
2 想象可以帮助作者获得不可经历的材料
时空变换中的很多事情和场景,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亲身体验的,只有通过想象和幻想。比如历史的,未来的,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细节。所以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写作材料丰富充实。远古社会,人类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而无能为力时,就通过大胆想象,主要是幻想,来创造出超自然力的神,于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就应运而生,充实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后来,民间文学中开始用幻想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孔雀东南飞》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有后世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等的产生,幻想功不可没。现代大量科幻作品的诞生,更是幻想的杰构。
具体到某一部小说作品中,想象的例子也是俯拾即是。在《水浒传》中,为突出宋江起义声势之浩大,将历史上的“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想象成一百零八将,借用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的水战经验用在这里,还把历史上王伦起义也组合到一起,都丰富了小说的素材。在具体细节的想象上,也是比比皆是。水浒传中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写得如此生动,并非作者亲身经历,而是想象补充细节的成功运用。金圣叹批“写他拜的死心塌地,便字,写他拜的更无商量。”写他骗宋江银子后“下楼去了”,金批“要拜便拜,要去便去,吃酒便吃,说谎便说,世岂真有此人哉!”这段创造性想象的文字,的确符合李逵的个性和身份,将他写活了。
3 想象有助于加深对所感知事物的理解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把想象称为“潜水”,他认为想象本身意味着深度,没有哪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想象和联想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它可以使人认识到五官感觉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也可以使人预见未来,产生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想象能够引导主体深入现实材料的最深处,发掘隐藏在事实深处的规律,从而突破事物的表象,挖掘到本质。
《红楼梦》中解释林黛玉为何总是对贾宝玉那么痴情并且终其一生泪水涟涟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想象:将她的前身说成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而宝玉是那时候用水浇灌她的神瑛侍者。所以,今生是林黛玉用眼泪来还宝玉的情债,贾宝玉前生给她浇了多少水,林黛玉就报之等量的泪,这大大开拓了文章的思路,加深了读者对他们不渝爱情的理解,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水浒传》结尾将历史上宋江起义结果再造性地想象为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宋江等均被毒酒赐死,这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宋江性格的两面性和丰富性。
4 想象在小说写作中还起着丰富情节、完善结构的作用
小说中适当运用想象可以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从而做到天衣无缝;还可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加作品的趣味和神奇色彩。
如《红楼梦》开始是幻想一僧一道在青梗峰下对话,引出一块不甘寂寞要求下凡的石头,二人便答应携它在人间走一遭,这便演化成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结尾又是那僧与道拿走通灵宝玉,让它回归青梗峰,既增加了小说故事的迷幻色彩,又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来历,说成是朝廷的洪太尉去江西信州寺庙祈福时,不小心放走镇压在伏魔殿石碑下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导致后面的梁山起义。这就给英雄的来历增加了神话色彩,同时也反应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接受招安后英雄们的集体陨灭,也是这一思想局限的结果,与故事开头也遥相呼应。
5 想象还能够帮助阅读主体营造意境
想象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写作主体从平常事物中感悟到一种情趣、哲理或某种独特的见解、思想,让阅读主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坐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梨花院落蓉蓉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表达的是一种从容、闲适的生活情趣;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三十功名尘与土”说的是一种人生处世哲学:人生无常,何不及时行乐?
二 小说写作中如何进行想象
鉴于想象在小说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进行合理想象才是至关重要的。
1 想象必须反常合道
想象要标新立异,贵在“反常”,即突破一般的常规,超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如果不反常,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便叫没想象。例如,大概谁都不想去蹲监狱,但如果有人主动去争取当囚犯就是反常。但反常并不离谱,应该是合乎逻辑的,令人信服的。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写苏比想进监狱很反常,但写出了想进监狱的原因,就让人信服。
如《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这一情节,按说普通人是不容易打死老虎的。而施耐庵却将这一情节写得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他精心设计了这个情节:如何让武松碰上老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有可能吗、打什么虎更有效果等等,一切显得很自然合理,并不牵强。
首先,小说中写武松遇上老虎是很自然的——“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武松是英雄,但施耐庵并没有故意拔高和加以神化。武松不是主动去寻找老虎,而是在吃醉了酒之后,不相信店小二的话才走到景阳冈的。上了冈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后才知道真的有虎,他当时心里还是害怕的:“果真有虎。”而且还想到回去。但武松又是好强的,不甘心被人耻笑,所以自言自语说了“我若回去,须吃他们耻笑,不是好汉”的话,还是硬着头皮上山去了。小说中还写到了李逵打虎,并将二者加以明确区分:李逵是为报母仇而置身不顾,而武松是“于一时,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在打死老虎和打什么虎的问题上,施耐庵同样处理得很高明。作家陆文夫在《漫说情节》一文中,曾经就这两个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原来这老虎在三种情况下便会主动向人攻击,一是它感到人对它造成了威胁;二是饿坏了;三是老虎本身身体不适或处于发情期性情暴躁。这三者中选用饿虎为宜,老虎饿坏了自然要四处觅食,当然要向武松扑来。饿虎扑食气势汹汹,容易写出气氛。还有一大好处,饿虎无长力,力竭而衰,容易被武松打死。本来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而不是病虎,不管怎么说总有些玄乎。打病虎和打死虎差不多,不可取。打饿虎,既有搏斗之艰险,又有打死之可能。由于是打饿虎,加上武松又是一身本领,自然打死老虎的结果也不玄乎。
《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打店小二“只一掌”,打镇关西只“一拳,只一脚”,金批“写鲁达阔绰,打人也打得阔绰”,这打人的具体方法也是作者的想象,然而这种打法也是完全符合鲁智深的性格和身份的。
有时候小说作者为求得反常,往往采用一种“换元”的方法,即使生活常态结构中的某个关键因素置换,从而打破旧结构的平衡,而使之表现出另一种生活来。《水浒传》中写林冲的妻子遭到高衙内调戏后的反映,就是很好的例子。
林冲本来是高级军官,家有贤妻,过着很优雅的生活。高衙内调戏妻子本来是林冲的事情,鲁达要找高算账,却是林反过来劝鲁,偏将鲁写得有声势,“写英雄在人廊庑下,欲说不得说,光景可怜。”(金圣叹语)这也符合林冲的个性。
2 想象要形象新奇
想象要追求新鲜奇特,需要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和声音等,化为可感的形象。“任何抽象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事物中蒸发出来的,完全可以还原到它个别的特殊形态上去的。”
最简单的是创造形象的比喻:像三点式一样肤浅,闹得如同倒了的鸡鸭笼子,穷的像根刺……
其次是形象的说法:穷的叮当响,刀切豆腐——两面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水凤凰不如鸡……
还可以将词语化成一幅幅画面:
“笑”:她对我一笑,我放佛看见从她脸上飘落无数的小星星,还叮叮当当地响呢。
再例如读到小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你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而辽阔的草原画面。
3 想象要符合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需要
想象虽然可以翻新出奇、自由驰骋,但还是要与情节的发展一致,为表现主题服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段与写作密切相关的话:有写境,有造境。此写实与理想之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盖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里的“所造之境”一般都是作者发挥想象的结果,这些“所造之境”必须是与主题密合无垠,能推动情节发展。
如《红楼梦》里对大观园四季景物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景色,实际上是与文章需要吻合的。景色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当贾府兴盛,宝黛爱情萌芽时,大观园里是“花光柳影,鸟语溪声”,“一切沐浴在春光里”;当贾府盛极将衰,宝黛爱情成熟时,正是闷热而令人烦躁的夏天;到了贾府日见衰败,宝黛爱情因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陷入困境时,萧瑟的秋天已经来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到了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结束时,则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了。
正是由于想象在小说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上述作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遵循想象原则,大胆进行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利用它更好地为小说写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邓志文,男,1972—,湖北麻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工作单位:咸宁学院人文学院。
关键词:小说写作 想象 作用 原则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想象是从已有的事物的表象开始,对经验记忆进行重新加工改造和整合,从而形成一种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是一种有目的、主动的、创造性的艺术思维活动。它主要用形象来思维,是艺术的思维。黑格尔说:“如果谈到本领,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作为艺术形式之一的小说写作,更离不开想象。想象是“旧材料的新综合”,它的源头是大脑中储存的对外界事物的表象,因此,想象中的形象不管新奇到什么程度,归根到底还是来自对客观现实的感知。
如果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想象的产生必须有两个条件:一是思维材料源自现实生活的表象;二是想象是情感的思维形式。根据想象的方式和形成过程,可分为再造性想象——根据词的表述或条件的描绘,如图样、图解、说明书等,在头脑中形成这一事物的形象。如在小学一年级的教材书中,专门通过一首小诗来教他们掌握大写数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看到这首小诗,你的头脑中是否立即出现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性想象——写作者根据预定目的,不是依据现成的描述,而是打破“生活中命定的相随关系”,把大脑内储存的表象加以分解、变异、综合,独立创造新形象的心里过程。第三类是幻想,它们均为各类写作广泛运用。而小说写作更是创造想象和幻想的天地,它们已经成为写作者自觉运用的一种形式,用来表达个人的愿望或反衬、反讽的手段。
一 想象对于小说写作所起的作用
想象对于小说写作所起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想象帮助主体整合对于客体的零散认识
我们调查或通过他人叙述或搜集材料时,只能得到一些骨干材料,许多细节要靠作者的经验和感觉进行补充,才能形成丰满的艺术形象。如典型的塑造,是把最有特征的抽取出来,再整合到一个新形象中。恰如鲁迅所说:“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而这恰恰就是创造性想象最突出的特征。鲁迅对典型的塑造有一段具体描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角色。”例如他小说里的阿Q虽然写的是某一个人,却又像某一阶层、某一阶级、某一民族的特点。鲁迅的这种方法也是创造性想象的一条基本原则。
2 想象可以帮助作者获得不可经历的材料
时空变换中的很多事情和场景,是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亲身体验的,只有通过想象和幻想。比如历史的,未来的,即便是在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也不可能穷尽一切细节。所以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使写作材料丰富充实。远古社会,人类对自然现象不能解释而无能为力时,就通过大胆想象,主要是幻想,来创造出超自然力的神,于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就应运而生,充实了我国文学艺术的宝库。后来,民间文学中开始用幻想来表达人们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如《孔雀东南飞》以及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还有后世的文学作品《西游记》、《封神榜》等的产生,幻想功不可没。现代大量科幻作品的诞生,更是幻想的杰构。
具体到某一部小说作品中,想象的例子也是俯拾即是。在《水浒传》中,为突出宋江起义声势之浩大,将历史上的“三十六大伙,七十二小伙”想象成一百零八将,借用洞庭湖钟相杨幺起义的水战经验用在这里,还把历史上王伦起义也组合到一起,都丰富了小说的素材。在具体细节的想象上,也是比比皆是。水浒传中李逵第一次见宋江,写得如此生动,并非作者亲身经历,而是想象补充细节的成功运用。金圣叹批“写他拜的死心塌地,便字,写他拜的更无商量。”写他骗宋江银子后“下楼去了”,金批“要拜便拜,要去便去,吃酒便吃,说谎便说,世岂真有此人哉!”这段创造性想象的文字,的确符合李逵的个性和身份,将他写活了。
3 想象有助于加深对所感知事物的理解
法国作家雨果曾经把想象称为“潜水”,他认为想象本身意味着深度,没有哪一种心理机能比想象更能自我深化,更能深入对象。想象和联想是人类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前提,它可以使人认识到五官感觉所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也可以使人预见未来,产生解决问题的新办法。在具体写作的过程中,想象能够引导主体深入现实材料的最深处,发掘隐藏在事实深处的规律,从而突破事物的表象,挖掘到本质。
《红楼梦》中解释林黛玉为何总是对贾宝玉那么痴情并且终其一生泪水涟涟的,就是成功地运用了想象:将她的前身说成是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而宝玉是那时候用水浇灌她的神瑛侍者。所以,今生是林黛玉用眼泪来还宝玉的情债,贾宝玉前生给她浇了多少水,林黛玉就报之等量的泪,这大大开拓了文章的思路,加深了读者对他们不渝爱情的理解,并寄予深切的同情。
《水浒传》结尾将历史上宋江起义结果再造性地想象为接受朝廷的招安,后宋江等均被毒酒赐死,这让读者更加深刻地认识了宋江性格的两面性和丰富性。
4 想象在小说写作中还起着丰富情节、完善结构的作用
小说中适当运用想象可以使结构完整,首尾圆合,从而做到天衣无缝;还可以丰富故事情节,增加作品的趣味和神奇色彩。
如《红楼梦》开始是幻想一僧一道在青梗峰下对话,引出一块不甘寂寞要求下凡的石头,二人便答应携它在人间走一遭,这便演化成宝玉身上的通灵宝玉。结尾又是那僧与道拿走通灵宝玉,让它回归青梗峰,既增加了小说故事的迷幻色彩,又使文章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水浒传》将梁山一百零八位英雄的来历,说成是朝廷的洪太尉去江西信州寺庙祈福时,不小心放走镇压在伏魔殿石碑下的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导致后面的梁山起义。这就给英雄的来历增加了神话色彩,同时也反应了作者的思想局限,接受招安后英雄们的集体陨灭,也是这一思想局限的结果,与故事开头也遥相呼应。
5 想象还能够帮助阅读主体营造意境
想象能化抽象为具体,使写作主体从平常事物中感悟到一种情趣、哲理或某种独特的见解、思想,让阅读主体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坐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梨花院落蓉蓉月,柳絮池塘淡淡风”表达的是一种从容、闲适的生活情趣;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世事一场春梦,人生几度秋凉”、“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三十功名尘与土”说的是一种人生处世哲学:人生无常,何不及时行乐?
二 小说写作中如何进行想象
鉴于想象在小说写作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如何进行合理想象才是至关重要的。
1 想象必须反常合道
想象要标新立异,贵在“反常”,即突破一般的常规,超乎人们的意料之外。如果不反常,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便叫没想象。例如,大概谁都不想去蹲监狱,但如果有人主动去争取当囚犯就是反常。但反常并不离谱,应该是合乎逻辑的,令人信服的。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写苏比想进监狱很反常,但写出了想进监狱的原因,就让人信服。
如《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这一情节,按说普通人是不容易打死老虎的。而施耐庵却将这一情节写得丝丝入扣、合情合理。他精心设计了这个情节:如何让武松碰上老虎、赤手空拳打死老虎有可能吗、打什么虎更有效果等等,一切显得很自然合理,并不牵强。
首先,小说中写武松遇上老虎是很自然的——“皆是写极骇人之事,却尽用极近人之笔”。武松是英雄,但施耐庵并没有故意拔高和加以神化。武松不是主动去寻找老虎,而是在吃醉了酒之后,不相信店小二的话才走到景阳冈的。上了冈看到官府的印信榜文后才知道真的有虎,他当时心里还是害怕的:“果真有虎。”而且还想到回去。但武松又是好强的,不甘心被人耻笑,所以自言自语说了“我若回去,须吃他们耻笑,不是好汉”的话,还是硬着头皮上山去了。小说中还写到了李逵打虎,并将二者加以明确区分:李逵是为报母仇而置身不顾,而武松是“于一时,不得已而为之。”
其次,在打死老虎和打什么虎的问题上,施耐庵同样处理得很高明。作家陆文夫在《漫说情节》一文中,曾经就这两个问题做出了令人信服的分析:原来这老虎在三种情况下便会主动向人攻击,一是它感到人对它造成了威胁;二是饿坏了;三是老虎本身身体不适或处于发情期性情暴躁。这三者中选用饿虎为宜,老虎饿坏了自然要四处觅食,当然要向武松扑来。饿虎扑食气势汹汹,容易写出气氛。还有一大好处,饿虎无长力,力竭而衰,容易被武松打死。本来赤手空拳打死一只猛虎而不是病虎,不管怎么说总有些玄乎。打病虎和打死虎差不多,不可取。打饿虎,既有搏斗之艰险,又有打死之可能。由于是打饿虎,加上武松又是一身本领,自然打死老虎的结果也不玄乎。
《水浒传》第二回写鲁提辖打店小二“只一掌”,打镇关西只“一拳,只一脚”,金批“写鲁达阔绰,打人也打得阔绰”,这打人的具体方法也是作者的想象,然而这种打法也是完全符合鲁智深的性格和身份的。
有时候小说作者为求得反常,往往采用一种“换元”的方法,即使生活常态结构中的某个关键因素置换,从而打破旧结构的平衡,而使之表现出另一种生活来。《水浒传》中写林冲的妻子遭到高衙内调戏后的反映,就是很好的例子。
林冲本来是高级军官,家有贤妻,过着很优雅的生活。高衙内调戏妻子本来是林冲的事情,鲁达要找高算账,却是林反过来劝鲁,偏将鲁写得有声势,“写英雄在人廊庑下,欲说不得说,光景可怜。”(金圣叹语)这也符合林冲的个性。
2 想象要形象新奇
想象要追求新鲜奇特,需要将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情感和声音等,化为可感的形象。“任何抽象的认识总是从具体事物中蒸发出来的,完全可以还原到它个别的特殊形态上去的。”
最简单的是创造形象的比喻:像三点式一样肤浅,闹得如同倒了的鸡鸭笼子,穷的像根刺……
其次是形象的说法:穷的叮当响,刀切豆腐——两面光,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落水凤凰不如鸡……
还可以将词语化成一幅幅画面:
“笑”:她对我一笑,我放佛看见从她脸上飘落无数的小星星,还叮叮当当地响呢。
再例如读到小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时,你头脑中一定会浮现出一幅美丽而辽阔的草原画面。
3 想象要符合情节的发展与主题的需要
想象虽然可以翻新出奇、自由驰骋,但还是要与情节的发展一致,为表现主题服务。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有段与写作密切相关的话:有写境,有造境。此写实与理想之二派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盖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这里的“所造之境”一般都是作者发挥想象的结果,这些“所造之境”必须是与主题密合无垠,能推动情节发展。
如《红楼梦》里对大观园四季景物的描写,就体现了这一特点。作者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描写景色,实际上是与文章需要吻合的。景色随着贾府的盛衰和宝黛爱情悲剧的发展而变化:当贾府兴盛,宝黛爱情萌芽时,大观园里是“花光柳影,鸟语溪声”,“一切沐浴在春光里”;当贾府盛极将衰,宝黛爱情成熟时,正是闷热而令人烦躁的夏天;到了贾府日见衰败,宝黛爱情因得不到家长的支持陷入困境时,萧瑟的秋天已经来临,“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到了这个彻头彻尾的悲剧结束时,则是“落叶萧萧,寒烟漠漠”了。
正是由于想象在小说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上述作用,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想象,遵循想象原则,大胆进行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利用它更好地为小说写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德]黑格尔:《美学》(第一卷),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 鲁迅:《鲁迅全集》(第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3] 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四卷),高教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邓志文,男,1972—,湖北麻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文学,工作单位:咸宁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