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好杂志共迎“十八大”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tao3432435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说《做人与处世》。
  人见人爱咱农家。
  文化生活它丰富,
  常看常新家常话。
  杂志来到咱乡下,
  携手共迎“十八大”。
  好文好词信天游,
  心声唱响大中华。
  陕西延川县贺家湾乡曹家沟村
  王光明
其他文献
一个医生朋友说起夜间急诊时遇到的一件离奇事。  凌晨,他刚刚空下来想喘口气、喝口水,突然,一辆急救车揪心的呜鸣声由远及近。五六位中年男女用担架抬着一位老人急匆匆进来:“医生,快、快救救我父亲!”说话的人带着哭腔。全体医生护士刹那间紧张起来,立即进入状态。  时间就是生命。以最快的速度将老人在急救床上安置好,以最快的速度将各种仪器给老人接上。医生临床观察,见病人面色发紫,没有脉动、没有呼吸、没有心跳
早上打开电脑,一条《13岁女孩难忍家暴跳楼自杀遗书称父母是凶手》的微博一下揪住我的心。微博的内容是:2012年7月8日,一名13岁的青岛女孩从7楼跳下身亡。这个名叫孙正雯的女孩在遗书中称,因不堪忍受父母长期家暴而结束生命。女孩遗书写道,父母稍有不满就会对自己拳打脚踢。遗书内容可谓字字血,声声泪。  随即我看了这女孩写的遗书,遗书上满是质疑。她不明白父母为何要屡次偷看她的信件,并且阻止她和笔友的通信
英国哲学家托马斯·布朗说:当你嘲笑别人的缺陷时,却不知道这些缺陷也在你内心嘲笑着你自己。诚哉斯言!让我们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那些喜欢嘲笑别人的人,往往一辈子毫无建树;而那些被嘲笑之人,却往往以顽强的生命力在痛苦的泥淖里开出了夺目的人生之花。  影响全球华人的国学大师、耶鲁大学博士、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傅佩荣先生,在教学研究、写作、演讲、翻译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成就。他的“哲学与人生”课在台湾大学开设1
我心里最温柔的部分,会陪同你从梦中醒来    2007年5月的一天,白岩松在屋里发呆,在厨房炒菜的妻子朱宏钧发现醋没有了,她让白岩松去小区超市买一瓶,他却买回了一瓶酱油。类似的事这段时间发生不是一次两次了,她忍不住埋怨说:“你一天到晚在想些什么?整天一副苦大仇深的样子……”他没分辩什么,默默去了客厅。  当天凌晨,她一觉醒来,不禁大吃一惊,只见月光下,丈夫满面悲戚,呆呆地坐在飘窗的窗台上,望着寂寥
与小人相处也是一门学问    余秋雨先生在《山居笔记》中写过一篇名为《小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总结了小人的几大特征,并得出结论:“小人不仅是个人道德品质的畸形,更是一种独特的心理方式和生态方式。”正如余秋雨先生说的那样,小人是很难定义的。“他们是一团驱之不散又不见痕迹的腐蚀之气,他们是一堆飘忽不定的声音和眉眼。”小人似乎是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看不见、摸不着,恍恍惚惚,影影绰绰。从外貌上看
学校后天将要举行一次盛大的舞会,届时全校所有的英俊男生都会到场!   我想象着自己穿着那件新买的浅蓝色裙子,轻轻滑过舞池,裙裾飞扬,轻盈地转着圈,那该会吸引多少异性的眼光,可我的那双——   砰!我的幻想一下子摔到了地上,因为我看到了床的那头——我的脚在被子下面拱起了一个高高的小山包!明天我必须买一双合适的鞋子。   第二天我起了一个大早,匆匆吃了早饭,急急忙忙登上了公交车。我已经盘算出我能想到的
芮芮在地理课上唠叨着,这一阵寒流过去之后,再来一阵暖流就是夏天啦。忍不住惴惴地想,青春是否如六月般直通大学?  我的文科生迟钝的神经一下子紧张起来。夏天,那些我们怨过恨过哭过放弃过、笑过爱过痴过幸福过,只是最后依然是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回忆一下子涌上心头。你们有没有数过呢,弹指一挥间,埋头书山已经5年了。身边的朋友来了又走了,我们在时光的罅隙里哭了又笑了。  现在的你们都过得很开心吧,被梦想和奋斗充斥
这一年秋天,6岁的徐凤娇就要上学了。可是,她却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的好朋友邹梦娇由于腿部残疾不能跟她一起去上学。而在此之前,两个人约好要一起升学。  邹梦娇比徐凤娇大一岁,两个人都生活在山东省莱阳市团旺镇的农村。不同的是,邹梦娇是一位脑瘫患者,不能正常地走路。为了给邹梦娇治病,邹父不得不外出打工挣钱。邹母一个人在家,整日忙里忙外,实在没有精力天天接送邹梦娇上学。  正在邹梦娇为不能上学的事
临风守望三千年  我是沉默的苍天  看你流连  穿梭在无路的世间  你可以忘了你的初心  我不能  不信守我的爱情  我驭风而来  给你一声应允  广大如我  肯将全部的年华  化作无边的等待  作磐作石  似誓似盟
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与古人相比,近现代大师眼中的秋天则清新亮丽多了。  林语堂的秋是深远的。在《秋天的况味》中,林语堂没有对秋的丰腴、肥美过多着墨,而是以一种怡然的心态,写秋的一种绵延细节的意味。在林语堂笔下,秋没有春天的阳气勃勃,也没有夏天炎烈迫人,也不像冬天的枯槁凋零。“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桂花皎洁,也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