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制在本科院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索

来源 :昆明民族干部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879952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赵明伟(1986-),男,山东莱芜人,博士,讲师,从事地理信息专业的科研和教学工作。
  摘要:本科生导师制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具备创新思维本科生人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导师制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分析了该专业所初步建立的导师制对培养该专业拔尖人才的积极作用;最后,本文就如何进一步提高导师制对本科生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展望与分析。
  关键词:导师制;本科生;项目
  本科生导师制是牛津大学所创立的大学教育体制,该体制在牛津大学培养精英人才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甚至有国外的高等教育家认为牛津大学成功的根基即在其所实行的导师制度[1]。鉴于导师制对于人才培养的独特优势,我国早在1938年就由竺可桢先生在浙江大学尝试开展导师制[2],进入21世纪以来,更是形成一股导师制热潮,在全国重点高校以及地方院校相继推行导师制[3]。
  导师制的本质在于强调以学生为本,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育人模式,相信人人可以成才,注重个别关怀,最大程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4]。在导师制下,导师和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导师要同时注重学生思想教育和专业知识的培养。从国内外许多成功实行导师制的高校中可以总结出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例如本科生导师制有利于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有利于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5]。尽管有诸多优势,但是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导师制还存在一些问题[6]。本文拟在分析我国当前高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为例阐述了导师制在本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并就如何完善导师制进行讨论分析。
  一、导师制在我国高校应用存在的问题
  (1)指导力量不足
  指导力量不足是指无法给所有学生配备导师,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师生比过低。近年来我国高校持续扩招,大学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而高校的师资建设却难以实现同步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师生比过低,给导师制的实施带来相当的难度,这种现象在地方本科院校尤为突出。以滁州学院为例,目前在校本科生大约为17800余人,而专职教师为818人,师生比低于1:20。如果按照此比例,每個导师需要指导大概20余名学生,指导效果必然受到影响。
  指导力量不足第二个方面体现在导师的指导水平有待提高、责任心有待加强。特别是在地方院校,教师水平整体偏低、教授副教授及博士比例偏低。而较少的专任教师意味着他们需要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很难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学生。在一些高校中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表示基本和导师无交流,有的学生甚至从来没见过导师。此时导师制已经变成了一种形式。
  (2)考核评价体系不健全
  主要是指学校对导师的考核体系不健全,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不健全。大多数高校对专职教师规定了基本工作量,必需满足基本工作量才能在年终考核中获得合格以上的评分。而基本工作量的计算基本上还是以课堂教学和学生实习为主,没有将老师对学生课下的指导工作计算入内。因此这一方面会使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课堂教学和学生实习等工作中,难以有额外的时间来指导学生。此外,目前大多数高校也还没有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学生必须选足一定学分的课时,而平时接收导师指导完成的科技小实验、期刊论文发表、竞赛获奖等却没有与学生的评价机制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学生配合导师完成指导任务的积极性。
  (3)项目缺乏,与社会生产脱节
  导师制的意义在于导师能够在课堂之外引导、传授学生知识,因此导师需要有丰富的贴合专业的指导素材。此外,导师应当重点引导学生发展自己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而科研类项目、生产类项目以及与公司合作的开发类项目可以提供为锻炼学生的上述能力提供非常好的平台。然而,在大多数地方院校,导师的科研项目缺乏,导致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当中基本上还是依据教材讲解理论知识。无法真正提高学生对本专业在社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技能水平。这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接受导师指导的热情。
  二、滁州学院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中实施导师制的可行性分析
  (1)项目资源较为丰富
  滁州学院是安徽省最早开设地理信息科学本科专业(前期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的高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该专业已经成功申报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以地理信息专业为基础,学院成功申报了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地理信息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等教科研平台,科研教学经费充足。此外,在上述平台的支持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的教师团队近年来获批的科研项目数不断增加。概括起来有三类项目,第一类是科研类的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第二类是技术开发类项目,例如与南京国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安徽美图科技有限公司等国内著名的GIS产业公司合作开发GIS应用系统的关键技术;第三类是产学研项目,即在用于教学过程的项目,例如与北京航天泰坦公司合作的基础地理数据采集项目等。
  充足的项目为本科生导师制的开展提供了丰富的指导资源。导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兴趣发展方向,将其融入到不同的项目团队中,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例如对于有科研兴趣、将来希望能够在本专业领域继续深造的同学,可以引导他们参与科研类项目。将项目内容分解成许多小的科研问题,指导本科生解决问题并撰写成果论文;有些学生对GIS技术感兴趣,对程序设计与开发有较好的基础,可以吸纳这些同学参加技术开发类项目,锻炼他们参与大型项目开发、设计等方面的能力。项目在该校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拔尖人才培养中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例如近几年毕业生多名考取武汉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国内地理信息专业优势明显的研究生。几十名技术能力强的毕业生加入南京国图、苏州格网等GIS产业公司,月薪在6000元以上。   (2)教研团队的建立
  如果说丰富的项目资源是培养拔尖人才的沃土,那么良好的教研团队就是培养拔尖人才的园艺师。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依托安徽省地理信息集成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平台,设立了地理信息可视化研究中心、地理信息系统研发中心、区域遥感监测中心、数字地形分析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团队。每个团队有1-2名教授、副教授指导,有3-4名青年博士、硕士组成,这些研究团队的建立为地理信息专业本科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导师队伍。研究中心也成为指导本科生学习、科研工作的主要场所。每个研究中心会从每一届地理信息专业的本科生中选择6-8名本科生,这样每个研究中心可以容纳20名左右本科生。研究中心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们的兴趣及知识水平,一对一的制定指导方案,使其尽快掌握本专业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3)多样化的大学生竞赛
  多类型的大学生竞赛是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形成团队,合作完成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作品,如制图、应用系統等。在参加竞赛过程中,大学生基于选定的题目,从问题调查、需求分析、数据收集、程序开发等各个环节中锻炼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能够培养团队内部的合作能力,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本科生,他们可以参与许多类型的竞赛,比如全国GIS技能应用大赛,全国ESRI杯GIS开发大赛,互联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以及省级、校级的类似的竞赛项目。多样化的竞赛项目极大提升了大学生在中心的学习热情,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的各个研究中心为例,每年中心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并获奖的在20项以上。
  三、结语
  尽管滁州学院对地理信息专业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对本专业拔尖人才的培养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同时应该认识到在实施导师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于老师,存在着指导学生与课堂教学精力冲突的矛盾,对于学生而言,存在着想多花点时间精力在研究中心接受导师指导与获取规定学分需要大量时间之间的矛盾。此外,尽管在中心有充足的项目资源,但是这些项目有明确的任务要求和验收压力,使得指导老师需要充分的干预学生的工作,从而无法最大程度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创新性。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学校在对教师及学生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上做出创新,需要加大对大学生申报科研项目、创新创业等项目的支持力度。
  (1)评价与考核体系多元化
  为提升导师制对本科生人才培养的效果,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对老师的考核机制都应该进行创新。对学生而言,改变过去主要以课程考试考核为评价主导机制的政策,而运用多种考核方式,例如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创新思想、技能以及科研成果等都可纳入到考核中,这样能够给学生以极大的动力接受导师的指导。对教师而言,应当改变以课时量为主的考核机制,将对本科生竞赛、论文发表、创新创业获奖等各个方面的指导都纳入考核范围,充分调动导师指导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
  (2)提高对本科生科研、创新的支持力度
  尽管教师团队承接的各种项目能够为本科生创新能力、应用技能水平提供了良好的机会,但是同时应该认识到,教师所承接的项目还有验收结题的压力,这就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任由学生发挥创造,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和实施。因此,需要教育部门、学校提高对本科生科研项目、创新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让学生自己申请项目、实施管理项目,不仅可以最大程度上锻炼学生的管理、团队协作能力,而且能够最大程度的解放学生自己的科研思维和创造力,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高昀. 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对我国本科生教育的启示[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4):59-60.
  [2] 李亚玲,鄢家利,王东杰.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革思路[J].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5(2):69-74.
  [3] 吴立爽. 地方本科院校多元化本科生导师制探析[J]. 中国高教研究,2014,5:74-76.
  [4] 王明明. 高等院校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 江苏高教,2005,1:76-78.
  [5] 何齐宗,蔡连玉. 本科生导师制:形式主义与思想共识[J]. 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76-80.
  [6]丁林. 高校深入推进本科生导师制的三个关键问题[J]. 教育研究,2010,9:106-109.
其他文献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以及国家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乒乓球运动在我国高校得以迅速发展。而乒乓球适合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员参加,而且设备的要求也不高,因此在国内还是十分受欢迎的。本文以普通大学乒乓球课程中教学问题为研究,对高校开展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揭示乒乓球教学重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识别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未来乒乓球教学在高等院校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关键词】普通大学生;乒乓球
期刊
【摘要】民主集中制是共产党与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组织原则与制度。对于民主集中制,中国共产党一直没有间断过对其进行积极的探索。在文中主要就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集中制上的探索进行思考,以期为进一步实现民主集中制提供借鉴。  【关键词】民主集中制,共产党,社会主义  Exploration of Democratic Centralism --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ese  
期刊
【摘要】篮球作为一项备受人们喜爱的体育运动,多年来的发展速度和普及范围也越来越广泛。但不管是普通人进行篮球比赛,还是专业的篮球运动员,都需要对篮球训练中的体能训练进行重视并始终坚持。本文就篮球训练中体能训练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相应的解决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能够让体能训练中篮球运动员受伤现象得意减少和避免,让训练效率得到提升。  【关键词】篮球训练;体能训练;问题和对策  Disc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当今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現象日益凸显。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高校教育的难题。本文拟从自我责任感、集体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生态责任感五个方面着手,提出参考意见,以期对高校社会责任感培育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路径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udy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
期刊
2. 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合肥,230011  【摘要】从分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实施与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联系入手,阐明两者在内涵上的契合性。通过对当前高职学生综合实践和创新能力的调研发现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了高职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路径,以满足“双创”国家战略实施背景下对创业创新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技术型人才;培养路径  "The path of
期刊
【摘要】高职体育院校的职业教学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体制,还能够在根本上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对于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也成为现阶段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高职体育职业体能教学能够找到更加良好的发展模式,为促进学生进步作出更多的贡献。  【关键词】高职体育;职业体能;创新教学;体系  Analysis on the teaching s
期刊
【摘要】高星级酒店试营业阶段的运营调试与它的日常经营管理相比呈现出原生性、时间紧、任务重、显得忙乱而无序等特征,二者在管理模式、对高层管理团队的能力要求、工作方式以及配合的默契程度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不同。因此,在试营业阶段这个特殊时期,高星级酒店应该重点做好建章立制、加强沟通协调、营造良好工作氛围以及强化各部门核心业务的演练等工作,同时还要积极与业主方、所在社区以及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保持顺畅沟通并及
期刊
【摘要】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按照共享理念发展,有效整合社会各界的相关资源,将把学校的教育与企业、与相关行业、与相关领域科技前沿充分融合共享,通过对数据、信息和知识网络的共享,开辟更高效、更具创新意识、更有前途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在本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对职业教育发展现状、总结好的经验做法阐述如何利用共享理念,将职业教育发展的更快更好。  【关键词】共享理念、职业教育、创新发展  Exploration o
期刊
【摘要】国内金融的发展一直处在不断的创新道路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创新带动了互联网金融的革新,由于互联网金融属于新生事物,很多内容还处在摸索的阶段,因此发展过程中很可能出现信用风险、风险控制的能力弱、监管能力弱和网络安全风险很大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体系建设当前还是初步建设的阶段,监管体系缺失、漏洞的情况屡见不鲜。由于国内发展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可持续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社会价值,能够有效的规
期刊
【摘要】课堂学习是在校学生学习的主要形式,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学业成就,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内因学生学习观、学习兴趣,学习方式,也会受外界环境影响例如班风、宿舍同学、教师教学风格等影响。  【关键词】高职; 课堂学习效率; 影响因素  An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efficiency of Highe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