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华机械: 精益求精闯“三关”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ishonscre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奉行“质量是生命、创新是动力、效益是法宝”这一宗旨,以人才为基础,以打造精品为经营理念,高华机械走得铿锵有力。
  
  天高地阔一派繁忙的柳州高新区,工厂林立,给人感觉分外厚重。在柳州高华机械有限公司(下称“高华机械”),那份厚重则来自满车间的汽车冲压模具、夹具等汽车零配件。
  身材魁伟的高华机械总经理助理黄连智,向记者如数家珍地介绍公司的自动化装备、公司的拳头产品,以及在经济全球化、经济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向记者诠释公司经营的四句箴言:“培养人才,卓越技术、完美品质,双赢市场。”他指着上汽通用五菱GP50中级轿车模、夹具、检具一一讲解:“虽然我们做了十来年了,但我们每一天都在创新闯关,都在追求做精品、创一流……”
  高华机械是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趋势下应运而生的。1999年春,曾在东风柳州汽车厂工作多年的黄连勇(现高华机械总经理),从深圳回到柳州,他带回了在汽车配件领域创业的雄心,还带回了一个研发团队,当时租了市郊不大的厂房,办起了高华机械厂。
  创业伊始,黄连勇的办厂方向就很明确:专业从事汽车冲压模具、夹具、检具设计制造及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发展道路将会十分宽阔。
  西安交大锻压机械系专业毕业的黄连勇经过在东风柳汽的淬炼,加之在深圳学习模、夹具的经验,他深知万事开头难,只有一步步做好稳扎稳打,才能打开市场。而质量无疑是企业的命脉,他从一开始就把质量提高到关系公司存亡的高度。
  
  质量关:品质管理三字经
  
  高华机械副总经理杨有进,武汉理工大学机械系锻压工艺与设备专业毕业,高级工程师,负责公司技术研究全面工作。杨有进曾在大型国企﹑台资企业工作,在汽车零部件的开发﹑技术、制造和生产管理方面有先进经验。
  他不做虚的,而是实打实地提出三字标准:“真、高、严。”“真”即真实。汽车配件模具来不得半点假冒伪劣,规格一分一厘都马虎不得。“高”就是高品质。从材料、流程、工艺都从高处着眼,从高处入手。“严”就是严格要求、严格监督管理。每一个流程都严格执行标准,严格监管到位。
  杨有进就像爱惜自已的眼睛一样爱惜自已开发生产的模具,生怕不小心会弄出一点暇疵。一次一个配件出了点小问题,一些员工没太当回事,照样装上车准备发给客户。他知道后,立马将这配件拿下并重新生产。他为此“小题大做”:“兄弟们,质量不是儿戏,如果质量不过关,除了客户信不过我们会把我们淘汰,而且影响整个汽车的质量,更会出车祸出人命!所以我们疏忽质量,其实就是草菅人命!”
  防微杜渐,杨有进把品质部的“责权利”又进一步明确细化,考核落实到每个员工每个环节上来,并通过了国际质量体系IS0/TS16949认证,使质量得以提升,极大地赢得了客户信赖。
  
  技术关:集思广益划大船
  
  经过多年艰苦创业,高华机械站稳了脚跟,也赢得了一定的声誉。不过公司很清醒地认识到,质量不是无本之源,这个根本就是技术。只有不断推进技术进步,质量才有更好的保障。作为技术主管,杨有进认识到要善于借助外脑,集思广益。
  创业初期,高华机械自主研发力量还薄弱,主要和上海一些模具研发公司、西安交大机械工程系合作,并获西安交大专利授权。高华机械深知在装备、技术上不提升,就符合不了整车厂要求。除了质量要求,竞争环境也要求成本降下来,而通过降人工成本并非上策,只有从装备技术上提升控制,企业才能长足发展。
  除了加大与广西工学院、西安交大等院校技术合作力度,高华机械还精准地寻找技术人才,引进专业人才。杨有进将高华机械研发团队重新组合,广泛引进人才,加强技术部力量,使研发团队达35人。同时团队整体素质得以提升,理工科本科以上技术人才占到了80%。杨有进自已也亲自参与研发,他明白做技术研发光靠一个人的智慧是有限的,更要发挥大家的才能。过去搞研发都是他定课题,做构架,再分配给团队员工去做。他发现这很有局限性,公司如同一条大船,众人划船才走得快。为此他在公司内部设立研发奖,广泛吸纳客户和员工的意见建议,对在技术上创新的员工给予奖励,并成立了包括自已参与的5人研发项目领导小组。
  2007年,在柳州高新区管委会支持下,高华机械更进一步扩大规模,注册为柳州市高华机械有限公司,完善了公司各部门。除了品质部、技术部,还设立了经营部、模具部、零部件部、财务部等。从研发到生产,加大技术含量,提升技术品质,成为广西惟一的上汽通用五菱模、夹、检具及汽车零部件供应商。
  数年来,高华机械已投入技改研发资金一千多万元。通过技术强化升级,高华机械每年产值递增30%,2009年产值达五千多万元。
  
  人才关:不拘一格降人才
  
  用求贤若渴来形容高华机械的人才需求一点也不为过。为了开发焊接机器人,公司南下北上寻求人才。台湾籍工程师张镇其,曾在日本丰田、台湾六和、台湾福臻、台湾国中泽等海外知名企业就职,有丰富的模夹检具及焊接机器人开发经验,在大陆有两项发明专利,硬是被高华机械“利诱”而来。
  张镇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叹道:“高华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很人性化,不把人当机器,给了我施展才能的更大空间。”高华机械给张镇其开出了高薪,配专车和住房,从待遇上深度倾斜,从技术力量配备上全力支持,使张镇其如鱼得水。
  人才已成为高华机械快速成发展的推动器。此外,高华机械又从各大院校招聘了数十名专业对口人才。公司目前已有员工近400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45人,模具部钳工82人,零部件部173人。参与开发的车型有日产X11M项目、丰田930L项目、铃木YP6项目、武汉神龙公司T33轿车项目等,是上汽通用五菱的模具、检具、夹具和零部件供应商。
  奉行“质量是生命、创新是动力、效益是法宝”这一宗旨,以人才为基础,以打造精品为经营理念,高华机械走得铿锵有力。站在柳州高新区这片广袤厚重的土地上,高华机械总经理助理黄连智信心满怀地透露,公司下一步将加速焊接机机器人、专用数控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把创世界一流企业作为追求目标。眼下公司正在开发上汽通用五菱GP50中级轿车配套零部件项目,预计今年产值将超1亿元。
其他文献
国家工商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学会工作大力推进工商行政管理理论创新的若干意见》文件下发后,江苏省工商学会及时召开了全省省辖市工商学会秘书长会议,对文件内容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讨论,并对照文件精神,认真总结江苏省学会工作经验,认为我省近十年来学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升,但也存在不少薄弱环节,通过学习贯彻总局文件要求,认为仍需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学会工作的良好局面。     一、进一步拓展学会工作
期刊
近年来,如皋工商局围绕服务地方经济科学发展,积极转换登记注册管理职能,就改变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流程、优化人力资源、方便群众快捷办照,进行了大胆探索,全面构建了授权工商分局登记注册审核管理机制。极大方便了社会公众投资兴业,大幅提升了登记注册服务效能,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以高质量的服务体现了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和地位。    一、登记主管机关对各类市场主体准入的登记注册审批
期刊
消费者A从D超市购买B牌洗衣粉数袋,使用时感觉质量有问题,遂向当地工商局投诉。经查,这种洗衣粉是D超市从C市某商贸有限公司购进的。经商标权利人确认,这批洗衣粉不是商标权利人生产的。在案件调查过程中,D超市认为,自己是从合法商家购进的这批洗衣粉,进货渠道正规,且已索取、查验了相关手续,对产品进行了严格验收,已承担了作为一个经营者应当承担的注意义务。此外,D超市认为,从产品包装看,这批洗衣粉与真品没有
期刊
创新经济是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是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经济。    人物档案  方竹兰,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  中国转轨阶段的制度经济学、创新经济学。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关系、中国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及文化制度创新关系等。  科研成果:  发表论文100多篇,合
期刊
柳州高新区已发展了18年,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柳东新区规划方案随之出台,柳东新区132平方公里的土地给了柳州高新区更大的发展空间。    400年前,徐霞客游览柳州留下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优美诗句。400年后,海外投资者来到柳州留下这样的评价——“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一座山水工业城市有着怎样的吸引力?5月7日,记者在柳州高新区采访,就感受到这座山水工
期刊
看到我国制糖企业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之后,易捷把目光放在糖厂生产自动控制创新研发上,下决心要在制糖生产自动化、信息化研发上有所突破。  截至2009年底,全国超60%的糖厂应用了宏智科技产品,占据国内糖厂大半壁江山。宏智科技在发展中实现资本积累,注册资本从十万元增资为一千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南国之夏,花木葱茏,绿意盎然。在南宁高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记者走进广西宏智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宏
期刊
柳州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城市之一,产业结构一直存在偏“重”的特点。作为柳州乃至广西经济的支撑点——柳州高新区,如何在传统产业经济圈中突围……    132平方公里的柳州高新区(柳东新区)面临传统产业升级和培育新兴产业的双重重任。如何适应国家经济转型的战略要求,怎样走好产业升级和产业新兴道路?未来的柳州高新区将迎来怎样的发展机遇?5月8日,柳东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刘正铭向记者描绘了新区的“山清水秀”。  
期刊
公司的一场大火,让龙国庆开始关注LED照明行业,台湾专家的一句话则点燃了他的创业激情。仅仅历时一年时间,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龙国庆却成功解决了LED照明灯的世界性难题。    离开国企白手创业    1987年,国内市场经济意识刚刚兴起,龙国庆为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毅然放弃了国有企业的优厚待遇,创建了柳州市众信贸易公司建筑材料经营部,从事钢材贸易工作。  1991年,龙国庆看到建材行业市场需求旺盛,
期刊
蓝莹莹的天,清凌凌的水。绿树如茵,绿城如诗,青翠欲滴。  踏上南宁高新区的土地,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清新椰风。充满现代气息的厂房陈列有序,宽阔时尚的街道纵横交错,高楼林立,美不胜收。  1988年,南宁高新区在南宁西郊点燃创业之火,寂寞田园顿成创业沃土,一个个胸罗锦绣心怀梦想的人聚集,一条条道路向外延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  奇迹在这里诞生。1988年至2009年,南宁高新区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近3
期刊
李永民最终下决心要把奥立高带出阴霾,他通过注资成为奥立高的总经理。上任之初,便做出了一件震动全公司的事……    “今天我夸下海口,10年10个亿。”广西奥立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奥立高”)总经理李永民信心十足地展望公司未来发展目标。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低聚果糖类产品生产企业,奥立高并不被人们所熟知,但它却为蒙牛、伊利、雅士利、娃哈哈的高端产品提供着最核心的元素。    目标:10年10个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