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的家谱:《海宁查氏族谱》

来源 :家族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z23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30日,金庸先生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1924年~2018年),原名查良镛,小名宜孙,字醇宏,笔名金庸。查良墉是查懋忠次子,排行老三,系海宁查氏第二+二世。金庸先生的资料都记录在《海宁查氏族谱》中。
  《海宁查氏族谱》正是金庸先生的家族一海宁查氏家族的家谱。
  源远流长的查氏家族
  查氏在我国虽然是个人口不多的姓氏,百家姓排名仅397名,但却是个源远流长的姓氏。查氏得姓始祖名延(号东安),本姓姬,东周惠王时封为查子,因以地名为氏。传至十二世查何(字文杰),西汉武帝时从征塞外,后徙治西河,居济阳(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封济阳伯。后裔辗转迁徙,先后迁居丹阳、九江、济宁、高邮、歙县、泾县等地。传至四十九世查昌(字宗儒,号兴嗣),任唐吉王府长史,避兵乱迁居休宁城北。次子查文徵(字希音),任南唐宣歙觀察使,致仕后隐居婺源城西凤山冈,后称查公山。再传至六十五世查伯圭(字璋叔,行干五),任元代校书郎,被海宁查氏尊为家族始祖。
  查伯圭之孙查均宝(又名瑜,小字詹记,号仁斋),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自安徽婺源县(今属江西)迁居浙江嘉兴县檇李,随即又迁居海宁州园花里(又称花园里,今袁花镇)龙山东南查家桥村,为海宁龙山查氏始迁之祖。查均宝之孙查浩(字宗瀚,号耕隐)、查澄(字宗汉,号贫乐)、查渊(字宗海)分启南支、北支和小支,至此家族遂分三大支,尤以南支最盛。
  查门十进士 叔侄五翰林
  明清以来,海宁查氏枝盛叶茂、繁衍不息。特别是清以后,家族人才辈出,济济一堂。最鼎盛的时期,家族一门就出了十个进士,叔侄两辈出了五个翰林,有着“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荣耀,成为了当时名震一时的“江南第一望族”。据家谱中的“海宁查氏榜名录”统计,明清两代家族一共出了进士21名、举人49名、亚魁7名、副榜10名、儒士8名、监生6名、贡生70人(注:亚魁在古代泛指科举考试中乡试第六名;副榜是科举时代一种不同于正式录取的榜示,即于正式录取的正榜外,再选若干人列为副榜)。康熙帝曾题御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并亲书匾额“嘉瑞堂”赐与查家,如今这块匾额还被保存在家族老宅之中。
  金庸及其嫡支主要家族人物
  金庸先生所属南支,从海宁始迁祖查均宝以下一脉繁衍至金庸这二十二世中,除了他之外,还有十三世查异、二十世查文清等颇有名气。
  查异(1650年~1707年),字仲韦,号声山,太学生,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亚魁,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进士二甲第一名,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入直南书房多年,备受康熙帝器重,帝御赐其“澹远堂”匾额,累迁至詹事府少詹事,著有《澹远堂集》。其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而小楷尤为精妙。康熙帝曾赞曰:“他人书皆有俗气,惟查升乃脱俗耳。用工日久,自尔不同。”时人称查异书法、查慎行诗、朱白恒画为“海宁三绝”。
  查文清(1849年~1923年),字沛思,晚字退思,号沧珊,是金庸祖父。州庠生,光绪十一年(1885年)科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进士,是海宁查氏最后一位进士,曾任丹阳县知县,后因“丹阳教案”镇压不力,愤然辞官回乡。〔注:丹阳教案是指,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四月二十五日,江苏丹阳县民众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产生公愤,群起将教堂焚毁,而官府速派兵镇压。此举激起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的反洋教反满清斗争。两江总督刘坤一将包括查文清在内的六名知县一并惩处,又将二十一人逮捕判刑,赔款十二万元结案。〕查文清对金庸的影响很大,金庸将祖父的经历演绎成了《连城诀》,并在此书后记中记道:“我祖父查沧珊公反对外国帝国主义者的无理压迫,不肯为了自己的官位利禄而杀害百姓,他伟大的人格令我们故乡、整个家族都引以为荣。”查文清曾编纂《海宁查氏诗抄》数百卷之多(雕版未付印),又曾与查燕绪合纂清宣统年修的《海宁查氏族谱》。
  查懋忠(1897年~1951年),家名荷祥,字树勋,号枢卿,查文清三子,金庸之父。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商学院。生九子六女。“土改”时蒙冤卒,1985年4月平反。
  查良墉(1924年~2018年),小名宜孙,字醇宏,笔名金庸。查良镛(金庸)是查懋忠次子,排行老三。金庸作为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曾就读于重庆中央政治学院外交系、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曾任杭州《东南日报》、上海《大公报》记者,1948年派香港《大公报》任编辑。金庸1955年开始创作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后又接连创作了十四部长篇武侠小说,成为海内外著名的新派武侠小说家。1959年金庸创办《明报》,后任香港明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成为香港报业巨子。金庸还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以及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名誉博士学位院士,英国剑桥大学荣誉院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中国作协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名誉副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荣誉委员。曾获2008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家族其他支派主要人物
  海宁查氏家族是有名的书香门第、官宦之家,除了金庸嫡系这一支的几位,其他支派名人亦是枝繁叶茂,枚不胜举。
  查继佐(1601年~1677年),字伊璜,号与斋,家族南支十一世,明崇祯六年(1633)举人。明朝亡后,随鲁王在浙东地区亲自率军抗击清军。清顺治间至杭州铁冶岭之敬修堂讲学,从学者众多,人尊称“敬修先生”。康熙元年(1661)涉南浔庄廷鑨私刻《明史》案,被关进监狱判死刑后获救。著有《罪惟录》、《国寿录》、《鲁春秋》、《东山国语》、《班汉史沦》、《续西厢》等。
  查济民(1914年~2007年),字惠时。家族南支十九世。知名实业家、慈善家。毕业于浙江省立高级工业学校。历任常州、重庆、上海等地纺织染厂的工程师、厂长、经理。1945年被上海工商界推选为纱布接收大员,成为上海工商界著名人士之一。1947年举家赴港,先后创办中国染厂、新界纱厂、百老汇制衣厂、名力集团、香港兴业有限公司、查氏企业集团和香港兴业国际集团等。并在西非尼日利亚等多国建立多家纺织印染厂,被誉为“非洲纺织大王”。任香港兴业国际集团暨查氏集团国外各企业董事会主席。曾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香港事务顾问、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委员。1997年荣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著有《惠联诗草》。为《海宁查氏家谱》2006年本之主修者。
  查良铮(1918年~1977年),笔名穆旦、梁真。家族南支二十二世。著名现代主义诗人及翻译家。1940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49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英国文学系,195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1953年回国后,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1958年受到政治迫害,调图书馆工作。1977年因心脏病突发去世。1979年平反。著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1939年~1945年)》、《旗》及合集《九叶集》、《八叶集》等,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主要译作有《青铜骑士》、《普希金抒情诗集》、《欧根·奥涅金》、《云雀》、《唐磺》等。其妻周与良(1923年~2002年),系著名政治家、实业家、收藏家周叔弢次女。她是我国著名的微生物专家,南开大学微生物学科主要创建人,曾任全国政协第七届、八届常委,九三学社第七、八、九届中央委员,全国妇联第五届执委,全国真菌学会常务理事等职。
  金庸先生出生在如此显赫的名门望族,其旁系亲缘关系也同样强大。金庸的表姐叫蒋英,蒋英父亲是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及军事教育家蒋百里,而她的丈夫就是我国的航夭之父钱学森;台湾著名言情小说家琼瑶,则是金庸的表外甥女;我国浪漫主义诗人徐志摩则是金庸的表哥。难怪有网友戏称,金庸一家子“统治”了我国整个文学圈!
其他文献
传承一直是家族企业的痛点,富不过三代一直是个魔咒困扰着家族企业。从创始人如何成功地交棒到接班人是个需要时间、需要从长计议的重要议题。  一般大企业交接棒需要20年时间,可口可乐前CEO穆泰康(M uhtar Kent)用730年从公司的基层晋升为公司的CEO,通用电气公司(GE)前CEO杰夫·伊梅尔特(Jeffrey R.Immelt)用了18年,才被任命为公司的CEO。在中国的家族企业中,宁波方
期刊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即所谓“大成至圣先师”。“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孟子说:“孔子之谓集大成”,是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合古圣先贤之能大成的最上境界。“至圣”则是说孔子是“圣之至”,即最高的圣人。  为什么用圣人代表文化的最高境界呢?繁体的圣字写作“聖”,左边是耳右边是口。从耳,呈声,即善用耳,又会用口,耳聪口敏,通达事理。故《说文解字》里讲:圣,通也。而孔子也确实是“通家”,以他教学
期刊
大概是在1998年,在一次耶鲁大学政治系的研讨会上,美国政治学家和政治心理学家、英国科学院院士罗伯特·莱恩说:“暂且不提其他国家,近几+年来,美国人当中感到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变得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什么是幸福  两千多年前,希腊哲人很重视“幸福”这个概念。例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幸福是每个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然而,进入中世纪,幸福这个概念几乎不再被提及。因为那时人们追求的是来世上天堂。文艺
期刊
1986年,一个普通家庭能拥有一台电脑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当张蕴蓝的父亲张代理将一台电脑搬回家,告诉她“这代表着未来”时,年幼的她并不理解这句话的深意。对她来说,这不过是另一个学习任务。彼时,她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人生、事业会和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制造分不开。  多年后,张蕴蓝以总裁的身份,站在舞台的中央,望着台下的人潮,自豪地说出:“我宣布,酷特云蓝,真正完成了数据驱动智能制造改革。从此,我们真
期刊
在上期文章中我们谈到,在商业领域,多样性是促进行业发展创造和创新的重要力量,而性别多样性对于企业治理而言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在董事会中同时拥有男性和女性的好处是多样化的,这种好处可能与拓宽和丰富董事会的专业知识、经验和决策质量以减少欺诈的可能性有关。但是,其中解读女性在董事会任职与证券欺诈之间关系的却不多。因此,我们将从性别与道德、风险厌恶以及多样性角度阐释董事会中的性别多元化如何调节欺诈频率
期刊
上一期专栏文章我们介绍了邵氏家族的发展轨迹,虽然邵逸夫父亲邵镛创立的锦泰昌颜料号在上海小有名气,但他的儿子们却无意继承。而令邵氏家族名扬四方的,却是其子和他们创立的影视事业,其中又以邵逸夫——最为显赫。1958年邵逸夫与兄长邵山客共同拨出部分家族财产,在新加坡创立了“邵氏基金”,主要用于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教育和医疗慈善公益事务。1973年,邵逸夫创立“邵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之后又成立了“邵逸
期刊
FB研修社由《家族企业》杂志联合浙江大学企业家学院共同推出。FB研修社特别邀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企业家学院院长陈凌作为栏目主持导师。栏目以真实鲜活的企业案例还原家族稻企业的成长发展场景,发现交接班过程中的现實问题和痛点问题,引发共同思考和互动探讨。FB研修社集聚国内外家族企业研究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家族企业经营管理和传承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之道。  本期研修社讨论的是来自香港
期刊
普莱特公司(Pollet SA)是世界上最古老同时也是最具创新精神的清洁产品企业之一,我们将在本文中揭示拥有255年历史的普莱特公司的创新秘诀。普莱特公司位于比利时小镇图尔奈(Tournai),靠近法国边境城市里尔(Li}le),是清洁卫生产品市场的创新者,为其商业客户提供以服务为导向并且价格合理的解决方案。  从食盐供应商到清洁产品供应商  普莱特公司凭借自己在生物技术和生态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通
期刊
近年来,中外社会常有富豪巨贾慷慨解囊——比如比尔-盖茨、巴菲特、扎克伯格、李连杰、陈一丹、李嘉诚等等大做慈善的消息和举动,备受各方关注。他们不是一掷千金,而是一掷数以亿元,或是数十亿元,有些人甚至表示,已草拟了遗嘱,死后会“捐身家”——将名下所有财产悉数捐出,用于推动慈善事业,遗爱人间。  无论捐款金额多少,对于各种忘我利他、扶弱助孤以弘扬大爱的扶危助厄、造福社会的高尚行为,社会当然会给予肯定和高
期刊
在中国民营企业中,薛氏家族是较早认真思考家族传承、并真正付诸行动的实践者。创业二+多年,在薛伟成与薛伟斌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字。他们的精神内核里,蕴含着永远追求卓越的特质。产品研发、销售模式、企业管理、战略方针等方面,他们都在不断学习、创新,寻找突破点,他们率领罗莱生活攀登了一座又一座的高峰。  从成立家族委员会,到制定家族宪章,到建立董事会领导下的总裁负责制,自2016年开始,薛氏家族迈出了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