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业务领域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 :中国勘察设计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ojuan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交科”)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工程咨询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现已形成以规划咨询、勘察设计、环境业务、综合检测、项目管理为核心业务的企业集团.近年来,苏交科积极布局检测业务,将其作为新的市场增长点,通过多种手段,加速业务创新,同时紧跟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展开新业务领域的探索.
其他文献
国家游泳中心(又称“水立方”)在2008年奥运会期间,举办了游泳、跳水和花样游泳比赛.赛后,国家游泳中心进行场馆改造,实现了多样化的运营,成为世界范围内奥运场馆运营的典范,并于2019年获得国际奥委会颁发的“体育和可持续建筑奖”.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国家游泳中心主要举办优雅的冰壶比赛.
期刊
首都体育馆(以下简称“首体”)建成于1968年,是国内第一个室内人工冰场,至今已运行53年.从1971年见证“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到2008年成为北京夏季奥运会排球主赛场,再到2016年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首体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使命.本届北京冬奥会,首体主要承办短道速滑和花样滑冰两个重要项目的全部比赛.
期刊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第一个新建比赛场馆,于2022年10月31日正式建设完成,冬奥会期间首钢滑雪大跳台主要进行单板滑雪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男子、女子)比赛.rn首钢滑雪大跳台选址位于群明湖西岸,冷却塔东南侧.跳台占地面积(含结束区)约为5500平方米.
期刊
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又称“雪游龙”)坐落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延庆赛区核心区南部,是我国建设的第一条雪车雪橇赛道,其宛若游龙自北向南蜿蜒在赛区入口西侧的山脊之上.建筑场地的地形变化复杂,从北侧高点至南侧低点区域的高差约有150米,平均自然坡度超过16%.经由国际奥委会及国际体育单项组织审核认证,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已达到国际同类型场馆的领先水平,2022年冬奥会期间主要举行雪车、钢架雪车和雪橇的比赛,同时冬奥会后将举行国际单项协会组织的世界级比赛,也为中国运动员的训练提供保障.在完成奥运比赛的同时,国家雪车雪橇
期刊
张家口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位于张家口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东南侧山谷,距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主入口约700米,距张家口奥运村4千米,占地面积106.55公顷,赛道总占地面积10.9公顷,总长度13千米,最高海拔约1721.6米,最低海拔约1638.8米,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主要比赛场馆之一.rn在冬奥会期间,国家越野滑雪中心主要承办越野滑雪全部12项比赛,以及北欧两项全部3项比赛.在奥运会后,越野滑雪中心将不再承载专业体育比赛及训练的功能,转变为山地户外体育公园,面向大众开放.因此,在可持续的策略上,越野
期刊
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又称“雪如意”),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张家口赛区山地标识性场馆,占地约62公顷,位于张家口古杨树组团的西北角,距古杨树主入口广场北侧直线距离600米,其竞赛场馆造型与中国传统饰物“如意”契合,包括山上顶峰俱乐部、山下看台区、竞赛区以及综合区等.rn山上顶峰俱乐部主要为赛后的观光、会议使用.山下看台分为南北两部分:南侧看台设观众席、媒体记者席、评论员席,看台下为技术楼,奥运大家庭用房位于其中;北侧看台设观众席.竞赛区由大跳台(HS140)与标准跳台(HS106)两条赛道组成,裁判塔位于
期刊
作为建筑行业的领军企业,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建集团”)长期致力于建筑领域的节能减排工作,已在低碳产业、低碳布局、低碳能源、低碳建筑、低碳交通、资源再生等6个碳减排关键路径上开展了全过程、全产业链的研究与实践.rn2021年8月,华建集团联合上海市绿色建筑协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共同成立低碳创新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聚焦“参与中国低碳标准制定、构建科技创新生态、打造最佳人居环境”三个方向,积极践行低碳城市理念,研究、制定碳达峰与碳中和的“上海方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提升上海城市软实
期刊
近年来,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建院”)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围绕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打破条块分割,研究从策划、设计、建造到集成全生命周期的建设管理,为建设方提供高附加值的咨询服务.rn北京建院全过程工程咨询业务将原本零散的环节整合起来,按照一致的目标,通过有效管理、主动控制,实现建筑产品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为客户提供前期咨询、设计管理、项目管理、造价咨询、合约招采等各项服务.
期刊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东省电力院”)拥有技术和项目管理、投资和运营、工程数字化、知识型产品四大核心业务能力,可在电力、交通、环境水务、建筑等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和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近年来,广东省电力院用实际行动迎接数字化转型浪潮,基于已有技术及专利打造新型电力系统数字底座,从底层为能源系统赋能.
期刊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设研院”)聚焦交通、城建、能源、建筑、环境五大领域,遵循设计咨询服务、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两条成长主线,构建基础设施工程建设一体化服务和基础设施运营维护一体化服务两大体系,打造工程领域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服务产业链.rn设研院始终走在创新前列,2021年度重要创新成果30项,其中,管理类创新成果11项、技术类创新成果19项.从智能建设、智能管养、智能运输三个维度,分别展开智能“建管养运”方面的探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