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教师的评价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业分数作为评价的主要标准,这是选拔、区分学生的唯一手段,这显然是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性。它带来的直接危害是:过于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甚至是学业成绩惟一,造成学生的片面发展,并容易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要求。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树立新的评价标准和观念,以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提升教育价值的重要手段。必须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通过评价促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的有效融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一、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观上,我们强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关切每一位学生的需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注意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有无好处?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把发展性评价明确规定成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发展性评价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评价,是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发展为目标,设计出多层面、多维度的评价方案。
三、建立具有激励和发展功能的学生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强调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所以,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2.重视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
采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3.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四、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分层评价
学生先天禀赋、兴趣爱好、家庭教育、个人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是形形色色的,就好比举重的成绩与跳远的成绩不能相比,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特点的学生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适应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的教育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激励为主
以赞扬、激励评出学生的热情,评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使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都足以给学生激励和赞许,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课堂评价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生需要评价,需要正确的评价,公正的评价;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指导者,让教师感受幸福。是要通过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比较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自信。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还有对教师、学生评价的改革。对学生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甚至影响着学生将来的一生。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对学生的评价应该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在学生观上,我们强调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关切每一位学生的需要,理解每一位学生的情感,赏识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是教学还是评价都应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因素。注意学生可能产生的影响,对学生的发展有无好处?评价学生的目的就是为了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所以评价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
二、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发展性的评价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这就把发展性评价明确规定成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发展性评价是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评价,是评价标准、内容、过程、方法和手段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评价时要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考察,不仅关注学业成绩、道德品质,而且要关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方面的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该结合自己所教学科的特点,以促进学生多种智能发展为目标,设计出多层面、多维度的评价方案。
三、建立具有激励和发展功能的学生评价机制
新课程改革要培养全面而个性发展的人,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强调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对学生的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注重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所以,在学生发展方面的指标体系包括学生的学科学习目标、一般性发展目标和个性化发展目标。
2.重视课程评价方式的灵活性、开放性和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
采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更要关注过程性评价,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
3.突出评价的过程性
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试只是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和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
四、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分层评价
学生先天禀赋、兴趣爱好、家庭教育、个人特征发展潜力等方面千差万别,社会对人才规格的要求也是形形色色的,就好比举重的成绩与跳远的成绩不能相比,我们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不同特点的学生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适应了每个学生的个人特点的教育评价,才能有利于学生充分发展。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智能优势,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智能潜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要。
五、对学生的评价应该是激励为主
以赞扬、激励评出学生的热情,评出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进步、优点,使学生树立良好学习信心,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过程中,教师的一种手势、一个眼神、一种默许、一种认可、一种赞同、一个微笑等等。都足以给学生激励和赞许,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保持旺盛的学习精神,提高自我发展的信心。课堂评价是构成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想的课堂评价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进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学习。学生需要评价,需要正确的评价,公正的评价;缔造学习者,让学生学会学习 ;促进学习者,让学生全面发展 ;激发学习者,让学生体验成功 ;激励指导者,让教师感受幸福。是要通过横向、纵向多方位的比较和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给予学生自信。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还有对教师、学生评价的改革。对学生科学、合理、正确的评价,能促使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发现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特长,甚至影响着学生将来的一生。因此,我们要正确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全面促进学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