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LIGHT-Fc基因对食管鳞癌Eea109细胞生长的抑制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200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重组LIGHT-Fc基因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的抑制效应.方法 以脂质体介导LIGHT-Fc基因转染食管鳞癌Eca109细胞,观察基因转染后对Eca109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建立荷瘤裸小鼠模型,分为野生型组(Eca109/Wt)、转空质粒组(Eca109/neo)和实验组(Eca109/LIGHT),每组15只.观察各组成瘤情况和瘤组织的病理表现.结果 Eca109细胞中有LIGHT受体的表达,转染LIGHT-Fc基因后,瘤细胞的生长被抑制.野生型组、转空质粒组和实验组成瘤分别为12、11和5只,实验组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X2=6.652,4.821,P<0.05).病理检查显示在实验组小鼠瘤组织中存在较为明显的坏死.结论 LIGHT-Fc基因的表达对食管鳞癌Eca109细胞具有体内和体外抑制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1987年,法国Mouret医师成功施行的首例LC成为外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开创了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新时代.以笔者的看法,腹腔镜外科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LC为代表的病变脏器的切除;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展了消化道良性病变的切除与功能修复;20世纪90年代末及21世纪初进入了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时代.对于传统手术,其技术已经相当成熟,远期疗效亦已较肯定.腹腔镜手术遵
目的 探讨胆胰肠结合部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部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胆胰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 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胆胰肠结合部损伤,行胆道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19岁.因右腰背部酸胀2个月,上腹饱胀不适2周于2007年6月到我院就诊.体格检查无异常.术前肿瘤标志物检查指标正常,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内分泌指标检测均正常.双肾肾小球滤过率检查:左肾正常(有代偿),右肾中重度下降.B超检查:腹膜后巨大实质性肿块,肿块段下腔静脉显示不清,肿块下方可能有下腔静脉栓子形成。
期刊
腹部创伤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类型.在英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腹部创伤多为交通事故造成钝性创伤.钝性创伤并发感染导致的MODS是患者后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期刊
全身性感染及其并发症是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其治疗可以分为特异性及非特异性(支持性)治疗.特异性治疗包括感染灶的控制和清除以及有效的抗生素治疗;而支持性治疗则为特异性治疗赢得宝贵时间.本文就循环功能支持、激素替代、严格控制血糖、机械通气等进行简要介绍。
期刊
在高位胆管损伤的处理中,维护胆道连续性和保留胆管括约肌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总结我院1997年1月至2007年3月11例高位胆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胆管修复的时机和手术方式。
期刊
我国结直肠癌是位居第5位的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处于进展期,根治性手术也难以达到彻底治愈的目的[1].我科2004年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根治性手术联合术中腹腔内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治疗结直肠癌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期刊
目的 分析影响肝癌自发破裂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提出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28例肝癌自发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在早期(≤30d)死亡的各种因素,观察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28例患者,早期死亡11例,病死率39%.单因素分析提示休克、肝功能Child C级、Hb、ALT和输血量与患者早期病死率相关(x2=3.020,13.741,Z=-2.059,-2
患者女,36岁.因体格检查发现脾脏占位病变,于2008年2月14日入院.患者无低热、乏力、食欲减退、体质量减轻和盗汗等结核中毒症状,无咳嗽、腹泻、便秘等不适症状.患者否认有结核病史.体格检查:颈软,胸骨无压痛,心肺功能检查无异常,肝脏肋下未扪及,脾肿大(甲乙线4 cm)、质地中等、表面不光滑、深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正常.胸部x线片检查无异常.腹部彩超检查:(1)脾肿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