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共赢,共同体为学校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 :教育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e27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琛校长发展共同体在领衔专家的带领下携手成长,努力实现办学理念共享、课程内容共建、系列活动共育、增值评价共赏、教师队伍共培,为学校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以共同体为平台,寻找发展新动力。在王琛校长发展共同体成员见面会上,十一位成员校校长分析学校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在沟通交流中共研学校发展之路。
  刘贺威校长介绍了九十八中学通过育人活动系列化、学校管理民主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教育教学信息化、教师发展专业化和传承民族文化,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做法。农垦学校贾红仓校长畅谈了学校发展规划和校园文化建设成果。闫家岗学校杨吉庆校长分析了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结构、小班教学情况等。一〇八中学朱捷校长介绍了学校“为每个108中人走向成功奠基”的办学理念。
  热电学校邱树山校长介绍了学校秉承“如花九年,和美人生”的办学理念,打造和顺的工作关系、和勉的教师关系、和爱的师生关系、和悦的生生关系的做法。阿城区九中王孝兰校长立足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实际,分析了学校的校情学情。李卫东校长介绍了呼兰实验学校实施校本研修科学化和教师发展专业化的探索。皇甫彦民校长介绍了双城区兆麟初级中学传承红色基因的做法。
  方正县二中学丁德军校长介绍了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转变教学方式的思考与实践。依兰县达连河三中学张宏杰校长介绍了学校坚持以教学为根本,以德育工作为抓手,以培训科研为途径,以丰富的活动为载体创新学校工作的实践。五十五中学孙凤君校长介绍了学校着眼学生发展,着眼教师成长的办学实践。
  以课程建设为载体,积蓄发展新能量。哈尔滨市六十九中学始建于1972年,“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是学校的办学目标,“久久为功,追求卓越”是学校的文化精髓。多年来,学校结合自身特点,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
  整体规划,多维联动,搭建课程体系。学校将全方位育人课程体系分解成五个维度:文化育人课程、德育育人课程、学科育人课程、实践育人课程、家庭育人课程。学校由校级领导牵头,设立了“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全方位立德树人体系”课题组。
  价值引领,深耕实践,育人成果初显。学校以榜样示范引领,让孩子成长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卓越学子;实施党建工作引领、日常教育浸润、法律法规学习、师德建档跟踪、名优教师宣讲、选树榜样带动、定期座谈反馈、启动社会监督、期末全面评教的强师德“九项举措”,形成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
  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成长新路径。共同体积极策划,聚焦学校、校长发展的核心问题——校長领导力,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立了共同体研究课题:核心素养下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升路径、策略与实践。在深入分析、共同商讨、明晰选题目的意义的基础上,制定了研究方案。共同体以课题研究为载体,探索校长成长新路径。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威博士作为共同体的理论导师,对课题的研究模式和体系构架给予了细心指导。哈尔滨市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温恒福院长为共同体做了“哈尔滨市校长专业发展”的专题讲座,为共同体的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责任编辑:姜乃强
  王琛
  哈尔滨市第六十九中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全国第四届教育教学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教师,黑龙江省优秀班主任标兵,哈尔滨市第七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哈尔滨市“四有好校长”标兵,哈尔滨市“三八”红旗手,哈尔滨市“巾帼建功”标兵;曾任哈尔滨市中学兼职语文教研员、黑龙江省中小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专家;哈尔滨市第二批未来教育家成员。
其他文献
Trimble锂电池充电器的电路设计选用了BQ24006智能充电管理芯片,通过充电时钟和电压反馈对比两种方式控制充电过程,相比传统的单纯采用过压保护措施,安全性提高了。壳体设计采用铝合金材质,通过交流输入点封胶,电源线绝缘套加厚,增加防脱离垫片,增加交流输入端3A保险管等措施,提高设备安全性。充电器完成后应用野外生产,提高充电效率,受到用户好评。
本文从符号学视角研究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陕西地域文化的符号所传达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并针对陕西历史博物馆目前的工作,提出一些改进建议。以期能够帮助陕西历史博物馆更好地利用馆内资源传播地域文化,在提高博物馆自身影响力的同时,讲好陕西地域文化故事,使陕西地域文化更具传播力。
十三届人大四次会议上,乌海市代表团提交了12件全团建议,其中5件是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涉及矿区环境综合治理、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库区生态保护和治理、水资源指标支持、氢经济示范市建设、经济开发区低碳产业园区建设。从中可以看出,乌海市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呈现“全面开花”的态势。这些年,乌海人的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矿工搬进了城区,环境美了,心情好了;工业项目进了园区,城市干净了,天空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