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期末教育质量管理浅议

来源 :新校园·理论(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_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一些学校对《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重视不够,特别是农村小学对该学科期末教育质量管理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更谈不上学科教师对学科期末教育质量该如何进行检测了。为此,根据笔者对《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教学的管理,浅议如下。
   《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中学生的学习评价(以下简称品德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应该注重以激励学生健康成长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及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活动、实践和发展打下基础。
   一、评价坚持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品德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最终目的,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持续发展。
   2.导向性原则。品德评价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3.公正性原则。品德评价要引导和组织评价主体公平、公正地参与评价,注重评价过程中的合作与沟通,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真实。
   4.可操作性原则。品德评价要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学校的具体情况,建立简便易行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方法。
   二、评价坚持的内容
   1.情感态度。情感态度侧重评价学生责任感、爱心、合作意识、规则意识、环境意识等。
   2.知识技能。知识的评价重点是对知识的理解和领会,不是检查学生记住了多少具体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包括观察、探究、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技能,以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等。
   3.行为习惯。行为习惯侧重评价学生礼貌待人、遵纪守法、讲究卫生、诚实守信、劳动习惯等。
   4.个性品质。个性品质侧重评价学生乐观向上、悦纳自己、善待他人等。
   三、评价采取的方式
   1.书面测试。各校应根据《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课程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命题,主要考核学生对道德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对自然、社会常识的了解和掌握情况。考核时间由各校自行安排,建议30~40分钟为宜。
   2.非書面测试:应与学科教育目标和日常教学活动紧密结合,以学生的日常表现为依据,主要考核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等方面的情况,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方法、习惯、合作能力、探究精神等。可结合平时教学过程进行,也可期末集中进行。
   四、评价结果的应用
   可采用“等级+激励性评语”的形式,给学生以发展性的评价。等级可分为“优、良、合格”三个等级,一般不打“不合格”。低年级可用“小红旗”、“小红花”、“荣誉卡”、“小金星”、“顶呱呱”、“笑脸”等鼓励性符号表示不同的等级,增强其激励性。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教学质量检测管理的指导,有效促进了该学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的客观、公正评价,达到了育人的目的。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现象,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阐述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再认识,总结课改实践的体会,明确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关注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体育教学;主体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许多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将以前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教学,变为“放羊式”教学。他们认为体育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任意选择活动内容,自主练习。
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鲜明特色和重要任务。小学语文教学要充满美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美、创造美,让语文教学从始至终充满美感。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学生认同和喜欢,才能培养学生人文性和艺术性,才能让学生有所发展。  一、强化教师的自身素养  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营造美的课堂的总导演,应当成为美的化身。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内外修养,在不断提高自身内在的素养的同
语文课程以它自身的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基本素质和行为习惯的必修课。目前,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环境的创立,把语文教育带进广阔的天地。由于语文课的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特征,网络信息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整合正成为深化素质教育中的一个新亮点。  一、利用录音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声音是人类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进行人际交往的重要手段。而录音是一种贮存和提供音频信息的手段。例如,笔者在教学余光中
机能学实验是培养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系统掌握实验学知识、科研方法,提高其思维、创新、自学、实际操作能力的平台。为此,我们从提高实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空气运动过程是认识大气运动的基础;全面透彻认识热力环流,必须从认识气压的立体变化开始。  一、气压的垂直变化  气压就是大气的压力。如图1所示:从大气上界到地面有一底面是一平方米的圆柱体,圆柱体内的空气受重力影响,由下到上密度减小,圆柱体内所有的空气都压在某高度的截面上,截面上的气压是:  P=H×1平米×大气密度×重力加速度/底面积(H为空气柱的高度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计算机出现之后,与教育领域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最佳选
中国戏曲与中国传统绘画一脉相承,它们崇尚的是“神似”,也都追求一种独特的程式美。赋予物象以气韵、人物以神韵,这种“有规律的自由行动”的程式化艺术语言,不再是生活中表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