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物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lfer_hfu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其知识点和教学手段无不蕴涵着创新的素材。生物教学必须树立教学新理念,摒弃陈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倡导探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和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努力进行创新教育。
  
  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新的起点,没有创新意识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意识不是先天就有的,它是在后天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要把创新意识作为一个基本的教学目标,有意识、有目的地进行培养。为此,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要不失时机地把握好教材,精心设计有意义的问题,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启发诱导学生积极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数都是学习意义上的创新。对学生而言,积极的学习过程就是创新,包括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得出结论以及运用理论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根据“探究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中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时,多数学生会做出“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假设,少数学生会做出“温度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的假设,甚至是其他的假设。教师对学生做出的上述假设不要轻易做出评判,而应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假设进行探索,并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
  又如在学习“条件反射”时,有这样一道习题:“望梅止渴”属于第一信号系统,还是第二信号系统?参考答案讲是第一信号系统。有一位学生根据“望梅止渴”的典故判断其应该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笔者和其他同学都认可了他的解释。创新思维是学生在最佳心态得以发展时出现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氛围,为学生形成“最佳心态”创造条件。
  
  创设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想象思维
  
  在教学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以情激趣,以情引趣,以情促知,以情育人,让富有情趣的课堂吸引学生;更注意将微笑带进课堂,与学生共同营造和谐、民主、宽松的教学气氛。因而,创新教学的课堂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在设问、点拨、举例、讲解每一个环节时,都要充满智慧,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精神,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骨的成分”之前,教师可有意识地将一支粉笔、一条橡皮筋和一根肋骨展示给学生,并提出骨为什么既坚硬又有弹性的问题,激发学生提出有关骨的成分的假设,从而加深对骨的成分的认识和理解。
  教师在讲课时,有可能被学生打断。对这些行为应积极引导,避免产生消极的影响,扼杀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然,青少年的想象力往往是面广而不深入,情节简单而不稳定,夸张性大而创造性不强。教师应多鼓励,多赞扬,引导他们想他人所未想,做他人所未做。
  
  鼓励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捕捉创新思维的时机,引导学生质疑,树立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里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可能激发学生认识的冲动和思维的活跃,也可能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
  如在学习“线形动物”时,有的学生提出,蛔虫不会被人体消化液侵蚀是因为体表有角质层;猪肉绦虫体表是表皮层,却也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这是为什么?笔者与学生通过一起查阅资料,得到正确答案。笔者表扬了这位学生的探索精神,全班学生倍受鼓舞,求知的气氛更加浓郁。
  
  强化实验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观察实验是生物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观察现象、解决问题,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学生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开始总是撕下一大块洋葱表皮,不便制片。有的学生想到先在洋葱内表皮划一个“井”字,然后撕下“井”字间的一小块制成装片。笔者表扬了这位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专门让他把实验效果进行展示,也号召其他学生依照进行,结果事半功倍,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
  再如在“观察叶片的下表皮”实验中,书上用的是蚕豆叶片,不宜撕取。笔者先把操作要领讲给学生,让学生选择更适合本实验的蔬菜叶子,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多种蔬菜叶子拿给学生,他们一致认为韭菜最适合。实践证明这是正确的,而且实验效果也很好。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多观察、多参与、多动手,在认识的基础上探索规律,理论联系实际,就能使学生积极创新。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综合实践活动”。它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创新只有能用自己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时,才称得上能力。在学习“营养繁殖”时,一提到“嫁接”学生便兴趣盎然。因此,笔者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自学内容,而后启发学生把握“嫁接”成活的关键在于砧木的形成层和接穗的形成层密切地接合在一起。接着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课下亲自开展嫁接果树的活动。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知识,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素质不是在一两天就可以提高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是朝夕的事情。只有时时处处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发挥生物学科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努力进行创新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尚集实验学校)
其他文献
奇怪的死亡 早在20世纪70年代,辛西娅·凯里还是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一个生物学博士研究生,她的课题是研究科罗拉多岩石山地区的北方蟾蜍的种群数量。在她准备写博士论文时,奇怪
期刊
摘 要本文讨论了山区高职院校开展认识实习的目的、意义,以及面临的主要问题,笔者根据经验,对专业认识实习的开展与改革提出了一些具体做法。  关键词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改革    认识实习(有些院校称为“见习”)一般安排在大一年级上学期或下学期,时间一般为一周。这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培养计划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要使学生了解相关岗位工作环境、工作任务和工作流程。  通过认识实习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随着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些带有倾向性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为什么要创设情境,怎样创设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是教师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基本功的集中反映,更是决定课堂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好的学习情境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唤起
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  鉴于思想政治课的特点,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关键是要侧重于对学生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培养和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思维方面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落脚点应该在创新能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是为效果服
年轻的技术员凯迪工作时从5米高的平台上坠地身亡.有关他的死,众说纷纭,警察也无法判断其确切死因,不得不将法医病理学家安里尔找来.下面就是他给我们讲述的故事.
期刊
凡是到达南极的人,最想看到的首先是企鹅。凡是到过南极的人,津津乐道的也往往是企鹅。毫无疑问,企鹅和南极是紧紧连在一起的。因此,每逢人们想到南极,自然而然也就想到了企鹅。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力度的加大,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培养愈来愈重要。笔者认为,在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质量方面,教师应做好以下工作。    教师要转变观念    教师应转变观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少安排死记硬背的文章,让学生从题海之中解脱出来,有的放矢地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学生才有可能在课外阅读方面有较大的进步,否则就谈不上思维能力的训练、阅读能力的培养。    学生要加强对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
喜马拉雅山的南麓和北麓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北麓的青藏高原终年冰封雪覆,而南麓的山地却因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所带来的丰沛降水而木郁花香.生活在南麓的尼泊尔拉吉人至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