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加热金属载体催化剂对汽油机冷起动阶段排放性能的影响

来源 :车用发动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h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电加热金属载体催化剂(EHC),研究了加热电压、加热时间以及贵金属涂敷量对汽油发动机冷起动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EHC载体热容小,升温快,THC、CO和NOx的转化效率比陶瓷载体高;加热电压越大,EHC加热功率越大,直接影响THC、CO和NOx的转化效率;EHC加热一定时长后,继续增加加热时间,不一定能达到减排效果;通过EHC的应用,能够减少三元催化器50%的贵金属用量。
其他文献
水库大坝渗漏病害十分常见,不仅影响工程效益,而且给水库大坝安全运行造成严重隐患,甚至导致溃坝事故。查明渗漏位置及通道是治理渗漏病害的前提与基础,据此才能根治渗漏病害,确保水库大坝安全运行,因此,水库大坝渗漏探测工作十分重要。当前,水库大坝渗漏探测方法众多,但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并受到场地条件、环境条件、地质条件等制约,应根据方法特点和现场条件选择适用的方法,以达到较好的探测效果。
为了探究预喷射与后喷射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影响,通过高压共轨柴油机台架试验,在不同的预喷与后喷参数下对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物质的排放进行测试。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柴油机进行燃油预喷射可有效抑制尾气中NOx的产生,但烟度值有所升高;加入燃油后喷射后,NOx与烟度值均呈现减小趋势;随着近后喷射燃油喷射量的增加,尾气中烟度值呈先减小后增加趋势,NOx排放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据试验数据确定了YN33发动机在各个工况下的最优排放点,在该排放点,尾气中各
本文以热电池常用的LiSi/LiCl-KCl/FeS2体系为基础,研究了氧化铝添加剂对LiCl-KCl电解质流动性的影响,并与目前普遍作为热电池电解质流动抑制剂的MgO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5
通过两种不同方式分别构建NEWRB函数RBF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RBF神经网络,同时构建BP神经网络。采用正交实验数据对不同神经网络进行训练,然后用训练完成的不同神经网络预测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硬度,并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BP神经网络相比,NEWRB函数RBF神经网络和K-均值聚类RBF神经网络的平均相对误差和最大相对误差均较低。通过两种不同方式构建的RBF神经网络都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并且K-均值聚类RBF神经网络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更适用于预测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硬度。
聚烯烃基隔膜,以其力学性能好、厚度薄、耐腐蚀等优点,在锂离子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受聚烯烃本身的材料性质与生产工艺的极大限制,该类隔膜也存在耐热性差、孔隙率低
镍钴锰三元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是当今两大主流锂离子电池,他们均能满足车辆动力系统需求.但两种类型电池具有各自的特点,如镍钴锰三元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电压,磷酸铁锂
针对某车用6缸增压中冷柴油机,开展了不同发动机转速、扭矩、机油温度和最高燃烧压力工况下的漏气量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的转速和扭矩是影响漏气量的主要因素,而机油温度和缸内最高燃烧压力对漏气量的影响较小。相同扭矩下,随转速增加,漏气量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转速每增加10%,漏气量约增加12%;相同转速下,随扭矩增加,漏气量也基本呈线性增加趋势,扭矩每增加10%,漏气量约增加5%。漏气量最大的工况并不是漏气率最高的工况,漏气率比较高的区域出现在中等转速和中等扭矩交汇的区域。
本文借助防霉剂ZL-990和高温热处理对3A21铝合金进行了防霉封闭处理。对材料进行了物理表征和霉菌试验,讨论了材料的防霉机理。结果表明,铝合金表面形成了致密平整的薄膜,其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和多硅酸锂。该薄膜拥有良好的防水性能,与镀层和涂层的结合力良好,隔绝了霉菌生长所需的条件,因此材料的防霉性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高山峡谷地区的水电站建设工程中,受场地限制,渣场往往只能布置在枢纽工程区附近的泥石流沟沟口部位,渣场的防护难度高,且必须和泥石流沟治理结合进行。以白鹤滩水电站工程的矮子沟渣场为例,采用排水洞+挡水坝+非常排泄通道+上游梯级拦挡坝的方案进行综合治理,有效保障渣场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安全,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采用铬酸溶液对镀锡板进行钝化,对钝化液组成、阴极电流密度、温度等工艺条件进行研究,通过宏观表面质量、钝化膜的组成、漆膜附着力评价等方面对钝化膜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在50 g/LCrO3+0.5 g/LH2SO4的钝化液中,阴极钝化电流密度控制在6~10 A/dm2、温度保持在50~60℃较为合适;在此条件下得到钝化膜总Cr含量达到10 mg/m2且Cr(OH)3/C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