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md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环境保护工作是直接关系到保护人民健康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成为浩浩荡荡的环保大军的一部分,为整个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媒体技术手段 环境保护教育 社会实践
  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健康文明的生活环境,然而我国当前的环境保护并不乐观,人们为了眼前的利益,滥伐森林,滥垦家园,滥捕动物,滥挖矿产……真可谓自毁家园。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已刻不容缓,特别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更是迫在眉捷。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在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中较好的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和情感熏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环保教育,适时渗透环保思想,大力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环保教育的一些小小的尝试与体会。
  一、利用新教材,了解环境现状,引导内心自省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与环保教育方面有很大的潜力,因此教学中要努力做到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渗透环保方面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感受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愉悦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不断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综观语文教材,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比比皆是。如《家》、《罗布泊-消逝的仙湖》、《鸟的天堂》、《沙漠中的绿洲》、《斑羚飞渡》、《华南虎》、《珍珠鸟》等都不失为很好的环保素材。教师以良好的环保意识和知识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发挥课文的环保教育功能,为取得良好的环保教育效果奠定基础。通过教学自然地渗透环保知识,努力让学生在思想上牢固树立环保意识,在行为上全力保护美丽的大自然,在生活中自觉成为环境保护的主动参与者。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创设逼真的教学环境、形成动静结合的教学图像,进而加深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就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为例,教学时通过多媒体投影等方式让学生知道罗布泊美丽的过去和可悲的今天,结合投影图片多方面认识罗布泊消逝的真正原因,进而延伸到几年前的民勤——这一被称为如不尽快治理很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地方,然后播放有关沙尘暴的录像,让学生深刻感受暴风肆虐、千里飞沙的残景,震憾学生的心灵,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使大家深刻认识到如果只顾眼前利益,不顾环境保护,那人类将陷于万劫不复的绝境,从而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敲响环保警钟。
  二、找准切入口,落实行动指导,培养良好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环保意识的培养也是如此。随着温总理关于“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指示,甘肃省上下掀起了全面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的热潮。作为环保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更要大力宣传、全面号召,人人参与,加强对学生的环保教育力度,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珍惜水资源的好习惯。现在石羊河流域经过全面综合治理,环境大有改观,岸边绿树成荫,景色秀丽,河中水流清澈,民勤绿洲再现,面貌一新。作为语文老师能为绿色家园的创建尽微薄之力,深感荣幸。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先利用丰富优质的中学课堂资源,挑取直观形象而生动逼真的关于大兴安岭的美丽风景以及重大贡献的动态图象进行展示,伴随着优美的风景、动听的音乐、图像的变化,同学们对认识大兴安岭独特的景物特点兴趣更浓,对大兴安岭的良材为祖国做出的重大贡献更是赞叹不已。这时,我因势利导提出“我们的日常用品中哪些是来自大兴安岭的呢?”同学们议论纷纷,情绪高涨地回答:“纸张、一次性木筷”。我接着问:“如果我们不爱惜纸张,随便浪费,长期使用一次性木筷有什么结果呢?”同学们恍然大悟,都说要节约用纸,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这时我趁热打铁,用多媒体播放大兴安岭在一九八七年曾发生过的森林火灾景象以及对损失几百个亿的数字统计,同学们震惊了,表示以后游山时一定不使用火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多媒体教学中受到了一次深刻的环保教育。
  又如在教学《春》、《济南的冬天》、《咏柳》、《望庐山瀑布》等这类课文时,我积极指导学生欣赏描写自然美丽景致的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想象实景,学习用赞美和喜爱的语气读出自己对大自然、对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之情,同时唤起学生对大自然、对祖国的热爱,唤起到实际生活中寻找美的意识,进而激发他们保护好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情感,争取把环境保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三、增强责任感,树立牢固思想,内化环保行为。
  环保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树立牢固的环保思想,自觉抵制有损环保的行为。这一切仅仅局限于教材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多种形式的课外补充,把环境教育渗透其中,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同时,了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如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先用多媒体展示了近年来国家对青少年在环保方面的具体要求及实际作法,课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自己心愿,自己动手制作一些环保标语进行张贴,同时要求班级中开展“人与自然”的主题班会、制定《绿色宣言》、“网络绿色环保宣传”等活动。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散发着浓浓的环保意识,为了环境保护都在付出自己的努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环境保护已蔚然成风,网络绿色环保宣传已初见成效,真是令人欣慰。
  四、树立绿色观,加强社会实践,倡导生态文化
  社会是环保教育的重要阵地,开展各项环保社会实践活动是语文课堂教育的重要延伸。开放的社会,开放的课堂,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刻与社会接触,教师应给学生一双“绿色慧眼”,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保护环境的真善美与破坏环境的假恶丑。每学期我都要组织学生开展两次以上的环保小调查活动。学完“斑斓春色”这一单元后,我便组织学生进行本地环保实地考察,具体做法是:在讲明保证安全统一指挥的前提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第一组由我带队,到附近大桥的桥头去观察车辆情况,统计每分钟有多少辆公共汽车、小面包车、运输车、摩托车等从这里通过,观察这些车子尾部排出的废气是什么颜色,有什么气味并对周围环境造成了哪些污染,并说说同学们的感受与想法:第二组我请生物老师带队,数一数我们附近有多少工厂的大烟囱,并观察工厂排放的烟尘、废气的颜色气味,并思考对周围植物的影响:第三组我请政教处老师配合,带领学生走访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本地控制空气污染所采取的措施以及确实存在的隐患问题。然后统一要求学生把观察图片、统计结果、心得体会制作成幻灯片,形成多媒体绿色环保调查统计表。同学们通过考察统计发现,我们这个区域的水域、空气、土质曾受到了严重的污染,了解了人们曾经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很严重,不过这几年环境污染大有改观。学生们通过活动进而认识到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重要性,树立了科学环保的绿色观,逐步成为了一个个小小环保者。
  总之,我们语文教师应充分认识到环保教育的重要性与紧迫性,要努力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抓住教材中的环保幼芽,并积极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让学生牢固树立环保意识,这样环境保护将不再成为难题,人类的明天将会更加光明。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在语文教学领域却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令人担忧。一部分老师轻视甚至放弃了背诵教学,一味地传授技能,搞题海战术,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背诵 教学 文化底蕴 写作  一提到“背诵”,大家立刻就会想到这是我国古代人的读书方法。古人背“三字经”、背“四书”、背“五经”,我们曾一度认为这种背的方法是不足取的。
期刊
【摘要】有效教学是个高效的师生互动的生态系统。教师的作用应从知识的“讲授者”和“供给者”转向进行有效教学的“提问者”和学生活动的“激励者”。这对高中语文老师来讲是新的机遇,也是新的挑战。本文就高中有效课堂中的各个环节,结合具体的教学实践,简单谈谈高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有效课堂 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是个高效的师生互动的生态系统。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
期刊
【摘要】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改革的许多新理念给语文阅读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自主阅读 语文习惯  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初中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
期刊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近几年来,农村远程教育项目在我市落实,我市的农村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得到了史无前例地提高。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开发了语文教育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广阔、更自由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对语文信息的感知更加丰富,使得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个性化的帮助和指导,对于课堂教学实现高效率、高质量提供了保障。下面就我对“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整合”方面的探究结合自己的教学
期刊
【摘要】通过让学生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感悟亲情的美好、体会本土文化的博大,积累丰富的写作材料,改变学生写作时无话可说的现象,使学生乐于写作,善于写作,切实提高写作水平。  【关键词】体验 感悟 写作  在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一直不尽如人意,小学高年级有的学生不能通顺地写一段话,语不达意,空洞无物。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有:一、学生缺乏写作素材:二、学生缺乏真情实感:三、学生缺乏写作的乐趣。  
期刊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
期刊
审美能力是人认识审美对象的能力,它包括完善的人化的感官、知识和生活经验等。审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作为语文教师,要注重在审美实践中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学由于受到时空等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主要通过有关文字、图片和声像资料来认识客观世界。如台湾的日月潭,黄山的奇石,东北的小兴安岭,黄果树的瀑布等,我们不可能一一带领学生去领略、感受这些自然美,于是,就要充分利用课本的插图、幻灯片
期刊
科技的繁荣带来了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跃式发展,同时也为小学作文教学打开了另一片天地。十多年来,我国始终在积极探索一条能取得最大教学效能的多媒体教学路径,为教育的“现代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多媒体环境的教学方式进行了大胆而有益的尝试和突破。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小学作文教学也在教学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各方面做出了跨越式的发展与突破,成效显著。  首先,在探讨多媒体环境下的小学作文教学方式
期刊
【摘要】语言是人类认识世界交流思想的工具和桥梁,但是几乎所有的智障儿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缺陷,如何补偿智障儿童的语言缺陷,培养他们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关键词】智障儿童 语言缺陷 补偿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语言在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中又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阶段,需要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动机和情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