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袍秀艺术的审美与实践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heav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旗袍秀艺术实现了旗袍文化与模特艺术相结合,传统韵味与现代时尚相结合,中国元素与世界潮流相结合,培育气质与美体塑形相结合,静态审美与动态展演相结合,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的实践与发展,是民间旗袍秀艺术的一个缩影,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活跃现代舞台艺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供了有益参考。本文以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为例,从旗袍秀实践意义、文化审美、艺术编排、活动组织、团队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以期对推动旗袍秀艺术发展有所促进。
  【关键词】旗袍秀;审美;实践;文艺团体
  【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051-03
  【本文著录格式】向金凤.旗袍秀艺术的审美与实践[J].中国民族博览,2021,03(05):51-53.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中华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作为我国“十四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目标。旗袍作为中国传统服饰,蕴含着强烈的民族色彩和艺术审美,被誉为中国国粹和女性国服。20世纪20年代旗袍开始在国内大规模流行,经过近百年地发展,已经从一种传统的服饰,演变出众多的流派和风格,并且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融入到各类艺术表现形式中,成为中国代表性文化的一种。旗袍秀艺术就是在旗袍设计、穿着、展示过程中,与模特艺术、音乐舞蹈、体育锻炼、群众文化相互融合、演变的一种新兴艺术种类。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始创于2016年,依托荆门市群艺馆,集合省市模特艺术、舞蹈艺术专业人才,积极组织开展旗袍秀艺术的研究、宣传、培训、展演,将旗袍秀艺术作为一种群众文化发扬光大。本文结合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的文艺实践,对旗袍秀艺术进行深度解读。
  一、旗袍秀是旗袍文化与模特走秀的完美融合
  现代概念上的旗袍风尚,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被认为从清代满族旗人女子的袍服发展而来.因而,这一服装被成为“旗袍”。1925年左右,旗袍开始在上海、北京等经济发达地区流行,成为一种时尚。与旗袍秀艺术紧密相关的模特走秀则属于“舶来品”,于14世纪末开始流行于法国宫廷。19世纪中叶,模特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1928年美国诞生第一家模特公司,从此模特和流行时尚紧密相连。旗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也经常性出现在世界各地模特走秀活动中。 1979年,法国时装大师皮尔·卡丹在北京民族文化宫举办了一场时装表演,“时装模特”的概念被引入新中国。随后几十年地发展中,旗袍作为一种服装类型,在中国再次流行,并融入到模特走秀活动中。21世纪初期,旗袍秀开始作为一项专门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浙江、上海等地发展。2012年3月5日,全国人大会议期间,浙江省的30名女代表身穿旗袍在人民大会堂门口集体走秀,造成极大轰动,以各种展演、赛事为主的旗袍秀艺术活动迅速在全国风靡起来。作为一项具有一定专业性的艺术形式,旗袍秀成为各类模特团体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荆门菲雅旗袍艺术团来说,其團长是湖北省模特艺术学会副会长、湖北省注册高级模特教师、国家模特艺术学院高级教师。菲雅旗袍艺术团的骨干教师也大多是省级模特艺术学会的理事或者专业教师。正是这些专业人士的探索推进,旗袍秀艺术不断完善,实现了旗袍文化与模特走秀的完美融合。
  二、旗袍秀是传统韵味与现代艺术的深度糅合
  旗袍作为一种特色鲜明的中国元素,虽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但是其渊源更早,无论是在造型、质材、工艺,还是在纹饰上都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化色彩,表现的是一种传统的韵味。但是,这种韵味在旗袍秀尚未出现之前,只能是服饰上的审美、个人着装地欣赏,还没有走上舞台,成为群体性、艺术性的活动。其展示的方式也比较单一,是私人的、私下的、个别的,还没有上升到艺术的高度,算不上艺术的门类。当旗袍与模特走秀相结合形成旗袍秀艺术以后,才真正实现了传统韵味和现代艺术的深度糅合。而推动这种糅合的,是现代的舞蹈、音乐、形体、灯光、化妆等各类现代艺术。如果缺少了现代舞蹈、音乐等现代艺术的支持,旗袍的艺术韵味就很难体现出来。旗袍秀不仅展现的是旗袍之美,更展现的是旗袍秀参与者的美,展现的是在舞蹈、音乐烘托之下的综合艺术美。荆门菲雅旗袍艺术团作为湖北比较知名的旗袍秀艺术团体,经常性应邀参加中国旗袍春晚等各类赛事和展演,将旗袍秀艺术做成了一项有影响的活动品牌。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旗袍展示与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深度研究,通过艺术编排,将旗袍、音乐、舞蹈艺术之美叠加成为经典的旗袍秀艺术。例如,其编排的《莲的心事》《书香·荆门》等多个节目,包含了“扇子舞”“孔雀舞”多个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糅合了《和谐中国》《菲雅STYLE》《新女人花》等主题音乐,实现多种艺术的完美结合,为观众带来高雅的艺术享受。
  三、旗袍秀是中国元素与世界潮流的高度契合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旗袍是典型的中国元素、中国风格,带着独有的中国印记、中国形象造就的东方神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在不断提升,中国的语言、文字、饮食、节日、服装等已经传播到世界的各个角落。旗袍作为一种有民族代表意义的礼服,也出现在各种国际交流场合,成为法国巴黎、美国好莱坞的时尚经典。而旗袍秀的出现,更加充分地迎合了世界的潮流,以舞台艺术的美,以更加开放的形式展示旗袍的韵味,提升旗袍的影响力,展现了中国社会文明程度、国家开放水平,以及中国经济发展的时尚魅力。特别是在服装艺术、走秀艺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法国、意大利、英国等都出现了很多的具有民族特色、国际影响的服装走秀艺术品牌,旗袍秀艺术的出现和发展填补了中国这一方面的空白。旗袍所蕴含的中国文化特色与当下时代美学特征巧妙结合,契合了中国元素的特点和世界潮流的趋向。关于这一点,也可以从旗袍秀艺术走出国门、走上国际舞台、影响国际时尚来进一步佐证。例如,巴黎的时装周上,旗袍传统造型与国际设计方式、制作工艺相结合,实现了东西方经典与时尚的美妙碰撞和深度融合。2018年,“百年海派旗袍展”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隆重开幕,法国的凡尔赛宫庆典、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网球联谊会等国际活动上,都出现过旗袍走秀表演。荆门菲雅旗袍艺术团在服装设计、节目编排过程中,为了更加充分地展示时尚潮流,大量吸收了“圆形斗篷”“土耳其领”“细纱长手套”“蝴蝶结”“宽檐女礼帽”等国际流行的服饰风格,在弘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展现了世界潮流、国际时尚。   四、旗袍秀是培育气质与美体塑形的科学组合
  旗袍的美是一种古典的美,一种优雅的美。对于旗袍穿着者来说,不仅要求有管理良好的身材,也要求有良好的内在修养和庄重典雅的气质。旗袍秀艺术地展示过程,就是服装特质与展演者气质的有机结合,把展演者的精神气质和身段美展现到极致,最后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因此,旗袍秀艺术是一个内外兼修的过程,重点是气质的培育和形体的塑造。从气质方面来说,要求展演者在一颦一笑、一举一动中,规范举止,提高自信,不斷自我提升与修炼,体现出中国女性温柔、知性、大方、高贵和典雅,这是对精神世界、内在气质的修炼,也是旗袍秀的灵魂,自内而外的展现出旗袍秀的独特魅力。从形体方面来说,与模特艺术深度结合的旗袍秀,充分吸收了模特站、行、定、转、靠等动作要求,对于展演者的头、颈、肩、腰、胯、腿都有严格的要求,进而达到保持身材、塑造形体的目的,这是旗袍秀的艺术支撑,自外而内的展现出旗袍的美。正是这种自内而外,又自外而内,内外结合的组合方式,让旗袍秀得到大量女性同胞的喜爱。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其日常课程培训中,基础教学就是气质的培养和形体的塑造,通过专业教师,对团员们手位、站姿、形态以及行走步伐进行系统的培训,达到旗袍修身,善美修心,以文化人的目的。
  五、旗袍秀是静态审美与动态展演的紧密结合
  旗袍集历史性、学术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古朴内敛”“婉约之美”“低调典雅”“仪态端庄”是旗袍的主要特色,展现的是中国女性的知性美和静态美。但是,静态的旗袍只是一种个性的美、空洞的美、机械的美,难以形成艺术性、表演性的艺术品位。而旗袍秀艺术的出现,以精心编排的展演节目、色彩缤纷的旗袍服装、团体参与的展演方式,让静态的旗袍审美变成了行走的视觉艺术,把旗袍的静态之美展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旗袍秀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强烈的审美体验和视觉冲击,最关键的就是实现了静态和动态的紧密结合。从旗袍秀展演特点来看,其静态体现在展演者在舞台上以精心设计的站姿,进行一定时间的静止展示,让观众能够静态地欣赏旗袍和展演者的美。旗袍秀的动态体现在,其展演的过程是精心编排的,展演者们伴着一定的韵律,沿着设计的点位进行移动,改变静态审美的枯燥,从而带来视觉冲击。正是这种静态、动态的结合,让旗袍秀迅速成为各类文艺活动的宠儿、宣传展示的主角,获得越来越高的社会认可度。以荆门菲雅旗袍艺术团为例,近年来其展演舞台越来越大,不仅经常性参加市内的各种文艺活动,还多次参加湖北省体育局、湖北省老年体协举办的“全民健身展示”等国家、省级活动,在一场场静态展示、动态展演中,传播旗袍文化,展现旗袍魅力。
  六、旗袍秀是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的有机集合
  旗袍秀艺术的重要价值和社会意义,不仅体现在艺术审美、舞台表演等方面,更大的体现在丰富群众精神生活、推动群众文化发展方面。相对其他艺术形式来说,旗袍秀艺术门槛较低,传播方式较为便捷,能够快速地被群众所接受,并且广泛传播。这样的特质,让旗袍秀轻易超越了原有的艺术门槛,成为一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而且,大多数旗袍秀艺术团体在发展过程中,都是依托群众艺术馆、文化馆、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专门文化服务机构,以及旗袍文化协会等一些文化志愿者团体,这些活动组织形式更增添了旗袍秀艺术的群众文化性。以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为例,其经过近5年时间地发展,从最初的20多人,发展成为近1000人的大型团队。依托荆门市群众艺术馆,常年举办各类培训班,通过走进社区、下到基层,将高端艺术引进市民生活,推动旗袍秀艺术的普及与推广。目前,菲雅旗袍艺术团已经成为荆门市群艺馆的一项品牌性工作,也成为一项名副其实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综上所述,旗袍秀艺术是旗袍文化与模特艺术、传统韵味与现代时尚、中国元素与世界潮流、培育气质与美体塑形、静态审美与动态展演、高雅艺术与群众文化相结合的一种充满中国文化特色的现代艺术形式。其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虽然传播较快,但是仍处于探索发展的初级阶段,理论体系、教学模式、表现形式等都尚不完备。荆门市菲雅旗袍艺术团的实践探索,为旗袍绣艺术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启示:发展旗袍秀艺术必须重视文化解读、平台建设、政策支持、骨干培养、团队培育等问题,只有在深入贴近群众生活、深度理解旗袍之美的努力中,这一新兴艺术形式,才能得到更高质量地发展,在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子薇.牡丹纹样在旗袍上的运用与审美研究[D].青岛:青岛大学,2019.
  [2]林星虹,刘文.论民国旗袍元素的现代设计应用[J].设计,2019,32(9):122-123.
  [3]武康康.1920-1940年代上海旗袍文化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9.
  [4]宋鹏涛.“旗袍春晚”演绎别样旗袍秀[J].北京纪事,2019(4):80-81.
  [5]孙婷婷.旗袍之美及其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临汾:山西师范大学,2017.
  作者简介:向金凤(1964-),女,汉族,湖北荆门,本科,研究馆员职称,从事群众文化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地发展,我国的社会经济取得了长足地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社会进程的加快,更体现在社会文化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的国际影响力。结合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对具体的文化内容进行全面分析,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指导现代社会发展。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说,积极把握我国传统文化,将文化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对于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增长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而本文在对这一课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也将以南北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公共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管理工作。为了进一步的提升群众文化建设效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我国当前的公共文化发展情况,开展多样化的公共文化群众文化活动,提升群众文化建设品质以及效果。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公共文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公共文化;群众文化建设;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多民族学校是实施民族教育的重要阵地,多民族相处、多文化共存是多民族学校的突出特征。如何充分发挥多民族学校的特色与优势,引导多元文化和谐相处,如何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族学生团结互助,是摆在多民族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在多民族学校实施“守望相助”,推动各民族学生在交往中学会理解,在交流中懂得接纳,在交融中明白包容,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  【关键词】守望相助;多民
本文从济宁汉画像石的审美文化价值、汉画像石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与文化素质的潜在影响、汉画像石审美文化内涵与高等教育融合的途径三个方面论述了济宁汉画像石资源教育功能的
【摘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是现有最大的一部传统目录书,其对《四库全书》书目的梳理利于研究者直观便捷地熟悉这一知识体系,还能呈现出当时校勘、考据和辨伪的成果。本文旨在通过《提要》中对不同文献的归统和措辞浅析这一朝代馆臣们学术思想上的价值取向及艺术批评观念。  【关键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四库学;艺术批评;文献提要;四库  【中图分类号】K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
【摘要】美术教育赋予学生对艺术学习经验的多重体验与创造,着重培养学生审美认知与批判性思维能力,在全球境遇与本土关怀的相互关切中获得文化自信。数字技术及多媒体手段的综合运用带来交流、传播方式与途径的变革,基于互联网的混合教学模式引发人们对文化感知和身份认同的多维阐释,视觉化表征方式下的图像潮流中,学生面临跨学科的宏阔视觉视野的提升,围绕多元核心的阐释与表达,抑或形式与思维的创新,成为混合教学模式下美
穆青生于1921年3月15日,5岁时,跟其祖父学习古文,1933年小学毕业后,升入杞县大同中學。在由著名回族教育家王毅斋博士(穆青的姐夫)主办的学校里,穆青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名著,参加学生运动。  1933年  穆青在河南杞县大同中学读书。  1937年12月  在山西临汾参加八路军。  1938年8月,  开始发表前线通讯《岛国的呐喊》。  1939年5月  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年7月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心智障碍儿童数量已高达2000余万,心智障碍儿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以及对环境适应方面存在许多缺陷,不能正常进行社会活动。体态律动的训练兼顾儿童的心理、身体、行为、社交的种种方面,对他们的康复训练起一定干预作用。本文拟从速度训练、听觉反应、合作意识、创造能力等方面对心智障碍儿童的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分析心智障碍儿童的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动作能力、社会行为等,从而达到有效地康复训练目的
【摘要】随着社会地发展,科技的进步,信息化是当今时代一个大地发展趋势。为了顺应时代地发展,体现高师声乐教学中的美育,运用微课进行高师声乐教学已经是一个必须要采取的方式。因此,本文将对微课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高师声乐美育教学;微课;应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05-081-03  【本文著录格式】罗成
2021年3月15日,是当代著名记者、原新华社社长、穆青百年诞辰。这位中国新闻界的泰山北斗,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同庚,他的光辉业绩、家国情怀和人格魅力,将永远教育和激励后人。  我长期追随恩师穆青,却只能望其项背。2009年11月13日,中南海紫光阁举行新任参事、馆员聘任仪式。当我从温家宝总理手中接过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书时,时任国务院参事室主任陈进玉向总理介绍:“这是光明日报原副总编辑、穆青的大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