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五:塔中奥陶系大型凝析气田的勘探和发现

来源 :海相油气地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d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塔中奥陶系碳酸盐岩的勘探始于1989年,直至2005年发现塔中Ⅰ号坡折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凝析气田。探明加控制石油地质储量1.5×10^8t(油当量),是我国目前发现的第一个奥陶系生物礁型大油气田。油气的主力产层位于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上部,储层为受坡折带控制的陆棚边缘礁滩体石灰岩。油气沿坡折带呈带状展布。为整体含油的大型准层状岩性油气藏。论述了塔中碳酸盐岩大油气田的勘探历程、主要地质特征,以及对海相碳酸盐岩勘探的启示。
其他文献
烃源岩的有机质主要以有机粘土复合体的形式存在。有机质生烃是一种有机粘土化学反应。反应过程中,有机质与粘土之间存在质子和电子迁移,粘土通过对水分子的吸附和离解为有机质
黄平凹陷上震旦统-三叠系为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交互沉积,厚度达5 000~6 000 m,曾具有较好的油气成藏过程。主要有三套烃源岩,即震旦系陡山沱组黑色碳质泥页岩,为“好”烃源岩;下
利用地震多属性分析等技术,对辽河坳陷滩海燕南潜山带中生界火成岩储层的分布、储层物性特征以及可能的含油气特征进行了初步预测。该火成岩以安山岩为主,钻时曲线普遍偏高,表明
从地壳的深部地质作用,讨论了扬子地区主要中、新生代原型盆地生成与发展的深部过程.认为扬子地区中、新生代盆地对古生代盆地的叠加方式各有所不同,对盆地下伏古生界海相烃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天环北段白云岩体总面积约1×104km2,最大厚度431m.马家沟组中每个地层段均不同程度地发育有白云岩.富晶间孔的粉细晶白云岩及其充填物中Fe、Mn含量显著
我国境内新元古代10%以上、早古生代约80%为海相沉积环境。晚古生代是海域向陆相沉积的剧烈转化时期,海西与印支运动后海水大面积退出,中新生代很大部分为陆相沉积。
在寒武系为母源的气藏中,普遍存在的固体沥青、25-降藿烷、氮气等三种物质,实际是古油藏残余油裂解的产物.25-降藿烷一般与氧化-降解油有关,氮气来自油藏水洗时溶入的大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