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培养具备创新能力的食品类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根据食品专业特点,从改革教学模式、学生参与实验准备工作和仪器设备的管理以及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工作等方面阐述,分析食品专业实验教学改革的管理模式,为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教学模式提供思考。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8-02
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食品领域中涌现一些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并在食品专业得到应用,而由于高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也需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1],以适应食品科学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实验基础和条件下,如何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逐步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新形势,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师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的管理模式和如何充分发挥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优势、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
1.改革教学内容,增设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以往的教学实验中,实验教师会给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操作步骤等,学生很少进行思考,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少对结果进行讨论[2]。而食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这种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和好奇心,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基础实验部分结束后,应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用的实验课题。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些食品事件以及新的食品法规,老师可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开展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方面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查找实验资料、制定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样品预处理、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关心食品的发展动态和了解食品分析技术的新进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践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拓展延伸实验内容。目前,大多高校具备较好的实验平台,仪器设备比较先进和全面,因此,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可以公开实验室的开放项目,或者通过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与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项目申报提出自己的实验目的、要求和目标,主动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进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由单一实验模式改变为多元化设计的实验模式,由被动式做实验转为积极主动做实验,通过完成项目的目标延伸单一的实验内容。从课题选择、资料查找、方案制定到方法查找、课题实施、结果分析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主要是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协助提供所需的实验设备。这种由浅入深的参与课题的实验安排,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检验技能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与仪器的管理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和動手能力
1.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本科生实验室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试剂已经配置好,如果让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配合实验老师准备相关的试剂、配置主要试剂、准备相关实验用品等。在实验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但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还有助于对实验深层次的理解。实验室的准备工作烦琐而有序,在准备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锻炼本科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形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生参与实验室主要仪器的管理工作。在本科生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在本科生实习和实验过程中只要涉及到相关仪器的使用,实验老师都会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通过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学习和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增加对仪器设备的认识,提高专业知识理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在涉及学生管理的仪器使用时,由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讲解,由老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帮助改进等,打破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交流[3]。通过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老师一起解决,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参与研究室项目研究,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1.参与项目的科研工作,培养科研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食品专业都拥有一定的科研平台,如国家级、省部级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承担着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某一领域有很强的兴趣,可以加入相关实验室和中心参与相关的工作,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使兴趣转化为动力,激发他们乐于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对老师布置的课题任务全力以赴,热情投入,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一些结构复杂的大型仪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等,学生平时对这些仪器接触得少[4],又不能一对一进行教学,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了解和使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具备一定科研基础后,学生可以参与课题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试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与食品分析有关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2.参与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提高对专业的认识。食品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大部分会进入相关的企业工作。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相关的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多了解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一些相关科研工作,尤其是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的严谨性等,提高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技能需求,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企业,了解企业特点和从事科研的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企业交流的能力。
因此,通过深化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基础,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准备工作以及科研项目工作,构建基础、提高、综合、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能为食品卫生质量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等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赵建芬,梁巧荣,张素斌.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7(6):157-158.
[2]王馥琴,初学红,刘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5):73-74.
[3]李浩然,雷群芳,王国平.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2,(2):37.
[4]周新木.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培养技术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22-23.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保障教学质量的课程体系探索与优化”
作者简介:李苗云(1976-),女,河南鄢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关键词: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018-02
食品专业实验教学环节是关系到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实验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学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关系到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本科生招生规模的扩大,食品领域中涌现一些新思维、新工艺、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并在食品专业得到应用,而由于高校教学经费的紧张,教学资源的相对缺乏,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也需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1],以适应食品科学的快速发展。在现有的实验基础和条件下,如何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逐步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新形势,结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科学的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际动手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是高校教师需要探讨的一个课题。
因此,本文对现有实验教学体系的管理模式和如何充分发挥食品专业实验教学优势、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一、改革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
1.改革教学内容,增设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以往的教学实验中,实验教师会给学生详细介绍实验的目的、方法、操作步骤等,学生很少进行思考,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很少对结果进行讨论[2]。而食品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学科,这种偏重于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对实验失去了兴趣和好奇心,很难达到培养学生研究、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因此,在基础实验部分结束后,应增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让学生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实用的实验课题。尤其是我国近年来的一些食品事件以及新的食品法规,老师可根据现有实验条件引导学生开展食品质量和安全性检测方面的设计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通过查找实验资料、制定实验方案,使学生对样品预处理、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实验数据的处理等增加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关心食品的发展动态和了解食品分析技术的新进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实践资源,建立开放实验室,拓展延伸实验内容。目前,大多高校具备较好的实验平台,仪器设备比较先进和全面,因此,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可以公开实验室的开放项目,或者通过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时间与空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通过项目申报提出自己的实验目的、要求和目标,主动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实验方法、实验步骤等进行设计性或研究性实验,由单一实验模式改变为多元化设计的实验模式,由被动式做实验转为积极主动做实验,通过完成项目的目标延伸单一的实验内容。从课题选择、资料查找、方案制定到方法查找、课题实施、结果分析等整个过程都由学生完成,老师主要是对课题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协助提供所需的实验设备。这种由浅入深的参与课题的实验安排,对提高学生的分析检验技能及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与仪器的管理工作,提高责任意识和動手能力
1.学生参与实验的准备工作,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在本科生实验室有大量的准备工作,本科生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试剂已经配置好,如果让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本科生参与实验室相关实验的准备工作,配合实验老师准备相关的试剂、配置主要试剂、准备相关实验用品等。在实验准备过程中,会涉及到很多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出现过的问题,不但有助于对相关知识的把握,还有助于对实验深层次的理解。实验室的准备工作烦琐而有序,在准备工作中不仅可以提高本科生的动手能力,锻炼本科生的“责任”意识,同时还可以在老师的带动下形成严谨的科研作风,并且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
2.学生参与实验室主要仪器的管理工作。在本科生实验室有很多仪器设备,在本科生实习和实验过程中只要涉及到相关仪器的使用,实验老师都会对仪器设备进行调试。可以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参与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管理,通过对仪器设备的管理、学习和与老师的沟通交流,增加对仪器设备的认识,提高专业知识理论,加深对专业知识的应用分析,在涉及学生管理的仪器使用时,由学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进行讲解,由老师进行点评、归纳总结、帮助改进等,打破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被动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课堂气氛,增进师生间及学生间的交流[3]。通过参与仪器设备的管理,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在管理过程中,遇到问题与老师一起解决,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参与研究室项目研究,提高科研工作能力
1.参与项目的科研工作,培养科研工作的能力。目前,很多食品专业都拥有一定的科研平台,如国家级、省部级等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等,承担着不同类别的科研项目,也肩负着人才培养的任务。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有一些学生对某一领域有很强的兴趣,可以加入相关实验室和中心参与相关的工作,选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实验,使兴趣转化为动力,激发他们乐于学习的积极性,不但能对老师布置的课题任务全力以赴,热情投入,还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一些结构复杂的大型仪器,例如高效液相色谱仪、气相-质谱联用仪、超临界流体萃取仪等,学生平时对这些仪器接触得少[4],又不能一对一进行教学,通过参与科研项目,了解和使用这些大型仪器设备,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动手能力。在具备一定科研基础后,学生可以参与课题的讨论,提出自己的想法,并对自己试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总结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参与意识,由此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因此,通过参与老师的科研课题,进行与食品分析有关的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进行科学探索的能力。
2.参与与企业的横向合作,提高对专业的认识。食品专业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学生毕业之后走向社会,大部分会进入相关的企业工作。在具备一定专业知识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相关的企业横向合作项目,多多了解食品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在老师的带领下从事一些相关科研工作,尤其是实验操作的规范性、数据的可靠性、分析的严谨性等,提高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及技能需求,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企业,了解企业特点和从事科研的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锻炼与企业交流的能力。
因此,通过深化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以改革教学模式为基础,参与实验室管理和准备工作以及科研项目工作,构建基础、提高、综合、创新的实验教学体系,能为食品卫生质量监督部门、食品企业等输送更多更优秀的实用型和具有创新能力的科研人员。
参考文献:
[1]赵建芬,梁巧荣,张素斌.食品分析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0,37(6):157-158.
[2]王馥琴,初学红,刘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2007,(5):73-74.
[3]李浩然,雷群芳,王国平.开放实验、开放实验室建设的认识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02,(2):37.
[4]周新木.加强实验技能训练培养技术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4):22-23.
基金项目:河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保障教学质量的课程体系探索与优化”
作者简介:李苗云(1976-),女,河南鄢陵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食品加工与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