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影视行业面临寒冬的环境下,大女主剧仍旧热度不减。从《甄嬛传》爆红霸屏开始,近年来大女主剧呈井喷式发展,成为电视荧屏上不可忽视的一股热潮。本文试图剖析大女主剧霸屏的原因,分析其生存现状与发展困境,并在此基础上为其之后的发展提出普适性建议。
关键词:大女主剧;女性主义;行业困境
1大女主剧概述
所谓大女主剧是指以女性角色为核心人物,以其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为叙事主线,同时融入爱情、亲情、权谋、复仇等流行元素,全面展现平凡弱小的女主经历各种挫折磨难,最终完成华丽蜕变,成长为极其强大人物的电视剧。大女主剧不仅使女性形象越发多元化,而且最改变了女性角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观念,扭转了女性角色多依附于男性角色的局面。
2大女主剧霸屏的成功之道
2.1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20世纪初中期女性主义运动兴起,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学、影视作品等出现在大众视野,这无疑给传统社会带来打击。在影视行业这种打击也尤为明显,受众对长期以来男性为中心的影视作品产生厌倦甚至是抵触心理,电视荧屏上开始陆续出现女性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大女主剧正是在女性积极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之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2.2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重塑社会性别观念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对社会性别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大女主剧的出现表明了其向观众传递女性意识的愿望。目前荧屏上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从一而终的男权维护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执着追爱的傻白甜等等,但大女主剧中的女主角却是与传统性别观念完全相反的新女性形象,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反映了女性的诉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女主剧在塑造出与以往女性形象截然相反的角色时,一定程度上也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社会性别观念。
2.3市场需求越发庞大,多屏传播模式成为趋势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主动迎合受众需求。随着“她经济”强势崛起,女性观众逐渐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文化产业重要的消费群体。比起观看女性处于依附弱势地位的电视剧,大多数女性会选择代入感强,女性角色独立自强且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女主剧。这些剧基本都取材于IP,在剧本创作上给制作方减轻了负担,并且未开拍前就拥有稳定的受众。再加上制作方会采用“大IP+一线女星“的典型模式,选择高话题度演员出演为电视剧带来流量。同时大女主剧积极顺应多屏传播趋势,开始向“电视屏+PC电脑屏+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演变,借此获得广泛关注。
3大女主剧的发展困境
虽然大女主剧一度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可否认作为大众流行文化产物,大女主剧的确存在无法忽视的弊端。
3.1角色形象单一,人物过于脸谱化
大多数大女主角色设定都是出身卑微或背负国仇家恨的天真人物,在克服种种困难后,逐渐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厉害人物。这样的角色设定换汤不换药,甚至有时由于编剧水平不高导致女主人设崩塌,行为不符合角色逻辑。目前荧屏上不仅缺乏富有新意的女性角色,而且大都女性角色都脱离了社会现实。
3.2故事同质化,结构模式化,缺乏原创性
大女主剧取材于IP,拥有大量粉丝基础的背后却反映出其在剧本创作上严重缺乏原创性,并且多以古装剧为主,展现现代女性魅力的电视剧占比极少,剧情脱离了现实生活。同时,绝大部分故事都采用了线性叙事,并且叙事结构模式化严重,所谓女主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爱情、对抗、复仇等几种叙事模式糅合在一起。细究起来,大女主剧的故事内核大都是玛丽苏宫斗剧或傻白甜励志剧,真正展现女性人格魅力的作品屈指可数。
3.3资本色彩浓厚,过于追求商业化
从大众文化批评的角度出发,大女主剧本质上是大众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产品,这是人物形象单一,故事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大IP+一线女星”模式一方面带来了高收视率、高话题度,但另一方面导致制作方为追求高利润而忽视电视剧本身应具有的艺术内涵和教化功能,剧情看似以女性为中心,但实质上女性主体意识依旧缺乏。制作方只知道一味迎合观众所谓的喜好,却不知批量生产之后的负面影响。随着观众审美品味的提高,这种粗制滥造、套路化、缺乏创新的大女主剧注定无法走得很远。
4未来大女主剧变革的可行性措施
面对困境,大女主剧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首先,剧本创作要鼓励原创,坚持把故事放在首位,提高叙事水平。取材生活,立足现实。其次,塑造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多元立体的女性角色,向观众呈现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的大女主。然后,努力打造影视精品,摈弃一味追求流量的想法,在选角、拍摄、后期制作上坚持追求质量。最后,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积极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性别观,鼓励女性追求平等独立。
5结语
大女主剧的出现改变了电视剧长期以男性为表现中心的局面,诞生初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终究是市场资本驱动下的产物,当大女主剧开始批量生产播出时,大众的审美活动随之越发低俗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目前大女主剧必须针对自身不足采取相应对策,创作出真正展现女性魅力的作品,积极发挥社会功能,承担起消除性别偏见的义务,努力促进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樊依菲.浅谈大女主剧的霸屏与困境[J].视听,2019(12):57-59.
[2]许明月. 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女主剧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刘小波.当前国产电视剧的表述失范与行业困境——以大女主剧为例[J].四川戏剧,2017(12):36-41.
作者简介
伊洁(1998—),女,汉族,江蘇东台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
关键词:大女主剧;女性主义;行业困境
1大女主剧概述
所谓大女主剧是指以女性角色为核心人物,以其人生经历和成长过程为叙事主线,同时融入爱情、亲情、权谋、复仇等流行元素,全面展现平凡弱小的女主经历各种挫折磨难,最终完成华丽蜕变,成长为极其强大人物的电视剧。大女主剧不仅使女性形象越发多元化,而且最改变了女性角色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观念,扭转了女性角色多依附于男性角色的局面。
2大女主剧霸屏的成功之道
2.1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女性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20世纪初中期女性主义运动兴起,有关女性主义的文学、影视作品等出现在大众视野,这无疑给传统社会带来打击。在影视行业这种打击也尤为明显,受众对长期以来男性为中心的影视作品产生厌倦甚至是抵触心理,电视荧屏上开始陆续出现女性主义题材的电视剧,大女主剧正是在女性积极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环境之下迅速发展起来的。
2.2女性自我意识觉醒,重塑社会性别观念
作为大众文化的电视剧对社会性别建设有着积极作用,大女主剧的出现表明了其向观众传递女性意识的愿望。目前荧屏上女性形象丰富多样,从一而终的男权维护者、权力斗争的牺牲品、执着追爱的傻白甜等等,但大女主剧中的女主角却是与传统性别观念完全相反的新女性形象,她们的一举一动都反映了女性的诉求和自我意识的觉醒。大女主剧在塑造出与以往女性形象截然相反的角色时,一定程度上也在潜移默化地重塑社会性别观念。
2.3市场需求越发庞大,多屏传播模式成为趋势
电视剧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要主动迎合受众需求。随着“她经济”强势崛起,女性观众逐渐成为电视剧的主要受众群体,文化产业重要的消费群体。比起观看女性处于依附弱势地位的电视剧,大多数女性会选择代入感强,女性角色独立自强且极具人格魅力的大女主剧。这些剧基本都取材于IP,在剧本创作上给制作方减轻了负担,并且未开拍前就拥有稳定的受众。再加上制作方会采用“大IP+一线女星“的典型模式,选择高话题度演员出演为电视剧带来流量。同时大女主剧积极顺应多屏传播趋势,开始向“电视屏+PC电脑屏+智能移动终端”的传播模式演变,借此获得广泛关注。
3大女主剧的发展困境
虽然大女主剧一度发展势头良好,但不可否认作为大众流行文化产物,大女主剧的确存在无法忽视的弊端。
3.1角色形象单一,人物过于脸谱化
大多数大女主角色设定都是出身卑微或背负国仇家恨的天真人物,在克服种种困难后,逐渐成长为无所畏惧的厉害人物。这样的角色设定换汤不换药,甚至有时由于编剧水平不高导致女主人设崩塌,行为不符合角色逻辑。目前荧屏上不仅缺乏富有新意的女性角色,而且大都女性角色都脱离了社会现实。
3.2故事同质化,结构模式化,缺乏原创性
大女主剧取材于IP,拥有大量粉丝基础的背后却反映出其在剧本创作上严重缺乏原创性,并且多以古装剧为主,展现现代女性魅力的电视剧占比极少,剧情脱离了现实生活。同时,绝大部分故事都采用了线性叙事,并且叙事结构模式化严重,所谓女主的成长过程其实就是爱情、对抗、复仇等几种叙事模式糅合在一起。细究起来,大女主剧的故事内核大都是玛丽苏宫斗剧或傻白甜励志剧,真正展现女性人格魅力的作品屈指可数。
3.3资本色彩浓厚,过于追求商业化
从大众文化批评的角度出发,大女主剧本质上是大众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以追求商业利益为目的产品,这是人物形象单一,故事同质化的根本原因。“大IP+一线女星”模式一方面带来了高收视率、高话题度,但另一方面导致制作方为追求高利润而忽视电视剧本身应具有的艺术内涵和教化功能,剧情看似以女性为中心,但实质上女性主体意识依旧缺乏。制作方只知道一味迎合观众所谓的喜好,却不知批量生产之后的负面影响。随着观众审美品味的提高,这种粗制滥造、套路化、缺乏创新的大女主剧注定无法走得很远。
4未来大女主剧变革的可行性措施
面对困境,大女主剧必须采取措施积极应对。首先,剧本创作要鼓励原创,坚持把故事放在首位,提高叙事水平。取材生活,立足现实。其次,塑造能引起大众共鸣的多元立体的女性角色,向观众呈现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的大女主。然后,努力打造影视精品,摈弃一味追求流量的想法,在选角、拍摄、后期制作上坚持追求质量。最后,要注重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积极向观众传递正确的性别观,鼓励女性追求平等独立。
5结语
大女主剧的出现改变了电视剧长期以男性为表现中心的局面,诞生初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终究是市场资本驱动下的产物,当大女主剧开始批量生产播出时,大众的审美活动随之越发低俗化,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目前大女主剧必须针对自身不足采取相应对策,创作出真正展现女性魅力的作品,积极发挥社会功能,承担起消除性别偏见的义务,努力促进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樊依菲.浅谈大女主剧的霸屏与困境[J].视听,2019(12):57-59.
[2]许明月. 消费文化语境下大女主剧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河南大学,2018.
[3]刘小波.当前国产电视剧的表述失范与行业困境——以大女主剧为例[J].四川戏剧,2017(12):36-41.
作者简介
伊洁(1998—),女,汉族,江蘇东台市人,湖南师范大学本科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