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来源 :中华麻醉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cbcni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筛选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方法

择期行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40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根据患者术中至术后48 h内是否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收集患者性别、年龄、BMI、ASA分级、手术医生年手术量、合并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术前红细胞压积(Hct)、左心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氧分压、肝功能、手术时间和术中连续心排量监测、呼气末正压通气、氨甲环酸、乌司他丁、羟乙基淀粉输注的使用情况、术后酸中毒和低体温的发生情况。

结果

有43例患者发生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手术医生年手术量<50台、术前肝功能异常、术前Hct<35%、手术时间≥240 min、术中未使用连续心排量监测和术后低体温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手术医生年手术量<50台、术前肝功能异常、术前Hct<35%、手术时间≥240 min、术中未使用连续心排量监测和术后低体温是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活动期感染性心内膜炎(AIE)患者行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手术的围术期麻醉管理经验和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本院行CPB下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17例,性别不限,年龄18~70岁,ASA分级Ⅱ-Ⅳ级,分为AIE组(n=57)和非AIE组(n=60)。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1~2 mg、依托咪酯0.15~0.30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和罗
期刊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下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子宫全切术病人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子宫全切术病人40例,年龄38~6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连续腹横肌平面阻滞组(CTAP组,n=21)和病人控制静脉镇痛组(PCIA组,n=19)。CTAP组术前超声引导下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双侧分别注入0.2%罗哌卡因20 ml,拔除气管导管后双侧腹横肌平面分
目的评价脊髓背角神经元微小RNA9(miR-9)在糖尿病神经痛大鼠钙稳态调节蛋白1(CALHM1)过表达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3只,2月龄,体重180~200 g,采用腹腔注射1%链尿佐菌素(STZ)60 mg/kg的方法制备大鼠糖尿病模型。实验Ⅰ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C组,n=10)和糖尿病神经痛组(DNP组,n=83)。分别于STZ注射前、注射后1、2、3、4、5、
目的评价羟考酮预先给药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体重180~220 g,6~9周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12):假手术组(S组)、肾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羟考酮预先给药组(O组)。I/R组和O组用无创动脉夹夹闭左侧肾蒂45 min后恢复灌注,并于再灌注即刻切除右肾,制备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前10 min时,O组尾静脉注射羟考酮0.5
目的评价氢吗啡酮用于患儿术后父母控制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的患儿75例,性别不限,年龄2~5岁,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舒芬太尼组(S组,n=38)和氢吗啡酮组(H组,n=37)。术后48 h内进行父母控制静脉镇痛,S组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kg,H组配方为氢吗啡酮200 μg/kg,均加生理盐水混合至100 ml,输注速度2 ml/h,单次剂量0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麻醉和七氟醚复合麻醉对代谢综合征老年病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骨科或胃肠外科手术的代谢综合征病人94例,年龄65~80岁,体重60~95 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47):异丙酚复合麻醉组(P组)静脉输注异丙酚4~6 mg·kg-1·h-1维持麻醉;七氟醚复合麻醉组(S组)吸入1%~2%七氟醚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
期刊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后处理对猪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白猪28头,体重33~41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组)、心搏骤停-心肺复苏组(CA-CPR组)、低剂量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LDP组)和高剂量右美托咪定后处理组(HDP组)。采用电刺激法诱发室颤8 min,心肺复苏5 min的方法制备心搏骤停-心肺复苏模型。于复苏成功后5 min时,LDP组经股
目的评价糖尿病患者围术期血小板活性的变化。方法择期行脊柱手术和髋关节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20例(DM组)和非糖尿病患者22例(NDM组),年龄40~70岁,性别不限,体重指数20~30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于入室(T0)、全麻苏醒(T1)和术后24 h(T2)时采集血标本,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血小板P-选择素(CD62P)阳性细胞率,血细胞分析仪测定PLT和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