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前,第20届上海电视节闭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咱们结婚吧》分获白玉兰金、银奖,王志文和孙俪分别以《大丈夫》和《辣妈正传》摘得视帝、视后桂冠。而在颁奖之余,一个电视产业的新变革,在从业者中引发热议,那就是——“视频网站狼来了”。尽管网站老总谦虚地自称“初级阶段的小绵羊”,但传统电视人还是嗅到了狼烟的味道。
拒绝“吃大户”
是羊是狼?不妨先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或能代表视频网站的影响力: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已经达到4.28亿,移动端用户是美国的2.5倍,每人每天花费在视频上的平均时间将近40分钟。优酷移动端的安装量在全球中文应用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微信和QQ;腾讯手机客户端的激活量,每天新增100万。
第二组展现的是视频网站“自制”的决心:2014年,优酷将有17部自制剧陆续登陆“周播自制剧场”;腾讯也将有14部;土豆与日本AMUSE演艺公司合作深夜剧《午夜计程车》;爱奇艺高薪把高晓松挖走,重新布局自制内容;而曾经以互联网首档脱口秀《晓说》创下播放奇迹的优酷,流失了高晓松之后再度重拳出击,将梁冬、袁腾飞、宋鸿兵、罗振宇四大红人打包成“文房四宝”,开启了全新的“说时代”……据悉,今年几大视频网站的网络自制剧总量,将会超过1000集。
两组数据看下来,似乎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视频网站的海量用户,是变现的无穷资本,他们正以土豪的姿态进军电视界,试图颠覆传统的游戏规则。现实中,这样的姿态已经吸引到不少影视公司,抱着“吃大户”的心态,拿着一夜赶制的PPT,“今天去腾讯,明天去搜狐,然后爱奇艺,总有一家可以搞定”。
负责视频业务的腾讯副总裁孙忠怀对此很忧虑:“互联网提供出路,但是这个大户也会被烧光。在这个行业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苦苦挣扎的,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只有我们同行(指优酷)在2013年第四季度宣布有一个极其微弱的平衡。但不幸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又亏了。”
事实上,自制剧与其说是视频网站土豪般的大手笔,倒不如说是在沉疴难愈的窘境下,一次改变“多输”局面的新尝试。
优酷首席内容官朱向阳说出了他心中的“痛”:“首先是题材,所有的剧都是为电视台生产的,从优酷诞生到现在已经9年时间了,但是这9年当中,真的有为互联网专门生产的电视剧内容吗?虽然我们的用户量非常大,我们给出的版权费越来越高(单集突破100万在行内已不是秘密),但市场仍然不以互联网为主导,仍然没有获得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产品。再者,一天连播三集,这对我们互联网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一部单价超越一颗星(指一家上星卫视的出价额,约1500万)的独家剧集,如果说以每天三集的速度放完,那半个月之内这笔投资就花掉了。另外,排播档期网站不能自主,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宣传,也无法制定准确的宣传计划。”
好看不好看,用户说了算
的确,在多屏时代,“视频剧”(在视频网站上播放电视台也会播出的剧)和“网络剧”(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分界并不明显。尤其当许多视频网站业已成为传统电视剧的投资人、出品方,就更模糊了界限。
而现在,视频网站几乎在同一时间达成了共识,决心“划清界限”。新的网络自制剧,都将以“周播、季播”的方式呈现。以优酷为例,每周一到周日,都有不同的自制剧集在播出,每周一集,每年一季。
从今以后,从移动终端上看电视剧,和从电视机上看电视剧,区别不再只是广告等待时间的长短、自主的黄金时段,或者能不能带着剧移动到厕所、地铁……一个新的商业形态正在形成,互联网企业将再一次把最根本的互联网精神注入电视剧产业,那就是——互动。
这样的互动,体现在方方面面,最根本的,是内容。刚刚凭借《大丈夫》获得上海电视节连续剧类最佳编剧的李潇,这样形容腾讯的自制剧《暗黑者》:“我看了这个剧之后觉得脑洞大开,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可以像美剧一样,《绝望的主妇》寓家庭于犯罪,《行尸走肉》用科幻包装人性。而我以前只是写家庭剧、生活剧。”对互联网来说,好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井喷。当年《爱情公寓》第一季卖给互联网的价格只是2万元,到现在,第四季的价格已经达到七位数一集,四季的总播放量超过100亿次。相比传统电视台严格的审查机制,互联网投拍电视剧,在题材的可能性上要宽泛得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鬼片里真的有鬼。
而所谓的“为网络用户定制电视剧”,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网络红人担纲主演,或者把角色的年龄拉低以迎合年轻用户。《爱情公寓》的编剧汪远这样分析“用户”和“观众”的区别——“观众是单向的,用户是双向的。什么是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他们每个人都是剧的参与者。”
因为周播、季播、边播边拍,用户可以决定一部剧集的走向。目前,优酷不仅作了大量的大数据采集,还把数据完全开放给所有人。点开剧集边上的“优酷指数”,你就能看到:视频播放总量、日播放量、用户男女比例、观看位置、学历层次、职业分布、PC还是移动终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户的“拖拽曲线”,哪段快进了,哪段重播了,这些拖拽行为就是一个视频的爆点与尿点。
节目好不好看,用户说了算。这些数据,观众能看到,主创更能加以分析,从而不断调整、优化。《晓说》的制片人李黎举了个例子:“在自制阶段,对于大数据,我们应该是最好的受益人,比如高晓松录节目的时候就说过:‘优酷给我发来数据,现在男性用户占70%,为了留住女性观众,这一期得说一下星座。’包括为什么历史、文化、战争这类题材讲得比较多,也是因为通过数据检索,发现《晓说》跟历史相关的题材,流量最高。”
想象力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除了内容,新的自制模式还将颠覆电视剧以往的经营模式。在这方面,可以说,想象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之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剧的投资方式。以往,单集成本120万的剧,拍30集,成本3600万;拉长到36集,卖给4家卫视首轮播出,每家出50万一集来购买,加起来能卖7200万。而现在,4个买家变成2个,锐减到3600万,刚好只能拉平成本。这一方面使得一些影视公司直接减少了新剧的投资,影响了剧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它们更看重网络定制剧的潜力。
拒绝“吃大户”
是羊是狼?不妨先来看两组数据。
第一组或能代表视频网站的影响力:中国网络视频的用户已经达到4.28亿,移动端用户是美国的2.5倍,每人每天花费在视频上的平均时间将近40分钟。优酷移动端的安装量在全球中文应用中排名第三,仅次于微信和QQ;腾讯手机客户端的激活量,每天新增100万。
第二组展现的是视频网站“自制”的决心:2014年,优酷将有17部自制剧陆续登陆“周播自制剧场”;腾讯也将有14部;土豆与日本AMUSE演艺公司合作深夜剧《午夜计程车》;爱奇艺高薪把高晓松挖走,重新布局自制内容;而曾经以互联网首档脱口秀《晓说》创下播放奇迹的优酷,流失了高晓松之后再度重拳出击,将梁冬、袁腾飞、宋鸿兵、罗振宇四大红人打包成“文房四宝”,开启了全新的“说时代”……据悉,今年几大视频网站的网络自制剧总量,将会超过1000集。
两组数据看下来,似乎很容易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视频网站的海量用户,是变现的无穷资本,他们正以土豪的姿态进军电视界,试图颠覆传统的游戏规则。现实中,这样的姿态已经吸引到不少影视公司,抱着“吃大户”的心态,拿着一夜赶制的PPT,“今天去腾讯,明天去搜狐,然后爱奇艺,总有一家可以搞定”。
负责视频业务的腾讯副总裁孙忠怀对此很忧虑:“互联网提供出路,但是这个大户也会被烧光。在这个行业的人,大家都知道我们是苦苦挣扎的,一直处于严重的亏损状态。只有我们同行(指优酷)在2013年第四季度宣布有一个极其微弱的平衡。但不幸的是今年第一季度又亏了。”
事实上,自制剧与其说是视频网站土豪般的大手笔,倒不如说是在沉疴难愈的窘境下,一次改变“多输”局面的新尝试。
优酷首席内容官朱向阳说出了他心中的“痛”:“首先是题材,所有的剧都是为电视台生产的,从优酷诞生到现在已经9年时间了,但是这9年当中,真的有为互联网专门生产的电视剧内容吗?虽然我们的用户量非常大,我们给出的版权费越来越高(单集突破100万在行内已不是秘密),但市场仍然不以互联网为主导,仍然没有获得专门为我们量身打造的产品。再者,一天连播三集,这对我们互联网来说就是不可承受之重。一部单价超越一颗星(指一家上星卫视的出价额,约1500万)的独家剧集,如果说以每天三集的速度放完,那半个月之内这笔投资就花掉了。另外,排播档期网站不能自主,不知道应该在什么时候做宣传,也无法制定准确的宣传计划。”
好看不好看,用户说了算
的确,在多屏时代,“视频剧”(在视频网站上播放电视台也会播出的剧)和“网络剧”(视频网站自制剧)的分界并不明显。尤其当许多视频网站业已成为传统电视剧的投资人、出品方,就更模糊了界限。
而现在,视频网站几乎在同一时间达成了共识,决心“划清界限”。新的网络自制剧,都将以“周播、季播”的方式呈现。以优酷为例,每周一到周日,都有不同的自制剧集在播出,每周一集,每年一季。
从今以后,从移动终端上看电视剧,和从电视机上看电视剧,区别不再只是广告等待时间的长短、自主的黄金时段,或者能不能带着剧移动到厕所、地铁……一个新的商业形态正在形成,互联网企业将再一次把最根本的互联网精神注入电视剧产业,那就是——互动。
这样的互动,体现在方方面面,最根本的,是内容。刚刚凭借《大丈夫》获得上海电视节连续剧类最佳编剧的李潇,这样形容腾讯的自制剧《暗黑者》:“我看了这个剧之后觉得脑洞大开,原来还有这么多的题材可以写,可以像美剧一样,《绝望的主妇》寓家庭于犯罪,《行尸走肉》用科幻包装人性。而我以前只是写家庭剧、生活剧。”对互联网来说,好的内容很容易引起井喷。当年《爱情公寓》第一季卖给互联网的价格只是2万元,到现在,第四季的价格已经达到七位数一集,四季的总播放量超过100亿次。相比传统电视台严格的审查机制,互联网投拍电视剧,在题材的可能性上要宽泛得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鬼片里真的有鬼。
而所谓的“为网络用户定制电视剧”,也不仅仅是采用一些网络红人担纲主演,或者把角色的年龄拉低以迎合年轻用户。《爱情公寓》的编剧汪远这样分析“用户”和“观众”的区别——“观众是单向的,用户是双向的。什么是互联网的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共享,他们每个人都是剧的参与者。”
因为周播、季播、边播边拍,用户可以决定一部剧集的走向。目前,优酷不仅作了大量的大数据采集,还把数据完全开放给所有人。点开剧集边上的“优酷指数”,你就能看到:视频播放总量、日播放量、用户男女比例、观看位置、学历层次、职业分布、PC还是移动终端……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户的“拖拽曲线”,哪段快进了,哪段重播了,这些拖拽行为就是一个视频的爆点与尿点。
节目好不好看,用户说了算。这些数据,观众能看到,主创更能加以分析,从而不断调整、优化。《晓说》的制片人李黎举了个例子:“在自制阶段,对于大数据,我们应该是最好的受益人,比如高晓松录节目的时候就说过:‘优酷给我发来数据,现在男性用户占70%,为了留住女性观众,这一期得说一下星座。’包括为什么历史、文化、战争这类题材讲得比较多,也是因为通过数据检索,发现《晓说》跟历史相关的题材,流量最高。”
想象力有多大,
舞台就有多大
除了内容,新的自制模式还将颠覆电视剧以往的经营模式。在这方面,可以说,想象力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一剧两星”政策出台之后,已经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电视剧的投资方式。以往,单集成本120万的剧,拍30集,成本3600万;拉长到36集,卖给4家卫视首轮播出,每家出50万一集来购买,加起来能卖7200万。而现在,4个买家变成2个,锐减到3600万,刚好只能拉平成本。这一方面使得一些影视公司直接减少了新剧的投资,影响了剧作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让它们更看重网络定制剧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