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业务技能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其养成是全学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现状调研表明,目前这种立体化的业务技能素质养成体系还没有形成,还缺乏有效的、长效化的业务技能素质养成路径。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业务技能素质;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03-05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饭碗”教育、生存教育现象,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造成了学生的低适应性、低创新性、低发展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业务技能素质的“三维度”及特征
业务技能素质是知识、智慧、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的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我们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三维度理解业务技能素质(如图1)。
1.知识。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为能力的形成提供养分。业务技能素质中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安全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一定专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指区别于其他工作岗位的、完成某项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最为重要的知识。专业安全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岗位所需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等基本知识。专业拓展知识是指从某工作岗位向上晋升或跨越、发展到其他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
2.能力。业务技能素质中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职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组成。专业职业能力是人们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語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3.态度。业务技能素质中的态度主要由职业意识、责任心、团队精神、自信心等组成。职业意识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责任心是指敢于承担、勇于负责的一种态度。团队精神是在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提倡协同合作,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体现,反映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业务技能素质有如下特征:第一,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知识、能力、态度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是和人才成长规律相吻合的。
二、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规律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在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1]
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建立一个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思想也演变为终身学习思想。终身学习的概念涉及终身与全面两个要素,前者指的是学习不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后者指的是学习发生于各种环境中,并非仅限于正规教育体系,学习包含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延伸到了高技能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包含中职、高职、大学等正规学校教育,也延伸至校外,涵盖了社会工作经历,形成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和规律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实践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与初、中级技能人才相比,其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更具有深度和宽度,其素质更加全面。他们的成长具有渐进性,并且需要一线工作岗位的长期历练。从职业周期的角度出发,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职业技能准备阶段(学校教育时期)、职业技能尝试阶段(参加工作头5年左右)、职业技能成熟阶段(工作第6-10年左右)、职业技能提升阶段(工作第11-25年左右)、职业技能传授阶段(工作第26-35年左右)、职业技能衰退阶段(退休前5年左右);从人力资本类型来看,其成长经历了一般能力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一般能力型人才即熟知一般技能和社会通用技能的一般从业人员;技能型人才即具有完成某项特定动作系列或活动的动作技能,并能通过动作技能的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的技能工人,他们拥有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即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进行技术型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技能、知识的获取能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叠加,具有精湛的技艺和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复杂性、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具有如下规律:第一,从时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贯穿人的一生;第二,从空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不仅依赖于校内教育也依赖于校外教育,而且校外教育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第三,从内容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是业务技能素质不断深化、完善和升华的过程。
三、业务技能素质的现状调研
(一) 调研设计与实施
1.拟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是调查的基本出发点,围绕着现代职业教育中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研究,在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研设计以此为目的,力图准确深入地归结出问题表征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业务技能素质;规律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8)12C-0003-05
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我国人力资源结构和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适应和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需要,是保证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
传统的职业教育存在“饭碗”教育、生存教育现象,对学生的要求仅停留在掌握某一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层面上,忽视学生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造成了学生的低适应性、低创新性、低发展性,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职业教育要注重学生职业素质尤其是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和提高,加快职业教育内涵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业务技能素质的“三维度”及特征
业务技能素质是知识、智慧、能力的综合体现,是人的整体素质体系中的核心部分。我们可以从知识、能力、态度三维度理解业务技能素质(如图1)。
1.知识。知识是技能形成的基础,为能力的形成提供养分。业务技能素质中的知识主要包括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安全知识、专业拓展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一定专业范围内相对稳定的、系统化的基础知识。专业核心知识是指区别于其他工作岗位的、完成某项专业工作岗位所需的最为重要的知识。专业安全知识是指完成某项工作岗位所需的环境安全、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数据安全等基本知识。专业拓展知识是指从某工作岗位向上晋升或跨越、发展到其他工作岗位所需的知识。
2.能力。业务技能素质中的能力主要由专业职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组成。专业职业能力是人们能完成一定职业任务的多种能力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是指在口头语言及书面語言的过程中运用字、词、句、段的能力。学习能力就是学习的方法与技巧,是所有能力的基础。团队协作能力是指发挥团队精神、互补互助以达到团队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
3.态度。业务技能素质中的态度主要由职业意识、责任心、团队精神、自信心等组成。职业意识包括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和奉献意识等方面。责任心是指敢于承担、勇于负责的一种态度。团队精神是在尊重个人兴趣和成就的基础上,提倡协同合作,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体现,反映了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
业务技能素质有如下特征:第一,在人才成长的不同阶段,知识、能力、态度所包含的具体的内容和侧重点是有所不同的;第二,业务技能素质的提高和完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渐进的过程,是和人才成长规律相吻合的。
二、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规律
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在世界成人教育大会上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 “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是继续的。”[1]
终身教育理念提出建立一个全民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思想也演变为终身学习思想。终身学习的概念涉及终身与全面两个要素,前者指的是学习不再是某个阶段的事情,而是贯穿人的一生。后者指的是学习发生于各种环境中,并非仅限于正规教育体系,学习包含正规学习、非正规学习与非正式学习。
对于职业教育来说,人才培养不仅仅局限于某一阶段,而是延伸到了高技能人才职业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因此,现代职业教育不仅包含中职、高职、大学等正规学校教育,也延伸至校外,涵盖了社会工作经历,形成了职业教育、普通教育、继续教育相互沟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也是符合高技能人才的成长过程和规律的。高技能人才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高超的专业技能及技术实践创新性的综合性人才,与初、中级技能人才相比,其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更具有深度和宽度,其素质更加全面。他们的成长具有渐进性,并且需要一线工作岗位的长期历练。从职业周期的角度出发,高技能人才的职业生命周期可以划分为职业技能准备阶段(学校教育时期)、职业技能尝试阶段(参加工作头5年左右)、职业技能成熟阶段(工作第6-10年左右)、职业技能提升阶段(工作第11-25年左右)、职业技能传授阶段(工作第26-35年左右)、职业技能衰退阶段(退休前5年左右);从人力资本类型来看,其成长经历了一般能力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技术型人才、高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的逐步发展的过程。一般能力型人才即熟知一般技能和社会通用技能的一般从业人员;技能型人才即具有完成某项特定动作系列或活动的动作技能,并能通过动作技能的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的技能工人,他们拥有一般能力和专业技能;技术型人才即掌握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从而进行技术型工作的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专业技能、知识的获取能力、技术的应用与创新能力;高技能型人才是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叠加,具有精湛的技艺和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复杂性、关键性问题的能力。
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具有如下规律:第一,从时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贯穿人的一生;第二,从空间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不仅依赖于校内教育也依赖于校外教育,而且校外教育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第三,从内容维度来看,业务技能素质的养成是业务技能素质不断深化、完善和升华的过程。
三、业务技能素质的现状调研
(一) 调研设计与实施
1.拟解决的问题。明确问题是调查的基本出发点,围绕着现代职业教育中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研究,在业务技能素质养成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问题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调研设计以此为目的,力图准确深入地归结出问题表征并对背后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