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分餐

来源 :八小时以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bb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请客吃饭,从来都是一大桌子,热热闹闹——要的是个气氛,仿佛不这样不足以表明主人的热情、好客、慷慨,不足以诠释团圆。这其实除了造成浪费,从健康角度,实在可怕。
  比如,近些年来,医学研究证实,不少溃疡病、慢性胃炎、胃癌等都与一种细菌感染有关,这种细菌叫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的活检标本中分离出来的,当时在国际消化学界引起轰动。 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胃炎中的检出率可达80%~90%,而在消化性溃疡病患者中更高,可达95%以上。中国人的感染率可高达60%~70%,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幽门螺杆菌主要寄生在胃黏膜,在口腔、牙垢甚至唾液中也可检出。当人们共用餐具进餐时,就可能相互传染。欧美人由于习惯分餐制,所以该菌的感染率明显低于中国人。有研究报告称,美国人的感染率只有20%。令人担忧的,还有肺结核、肝病等传染病。真是越想越怕。
  可大家都不愿意分餐,怕数典忘祖,怕崇洋媚外。许多人认为,只有洋人的西餐才分餐。
  其实,我们祖先都是分餐的。他们聚宴吃饭,是“跽坐”(跽音记,双膝着地,上身挺直)着,人前各一案摆放饭菜,即便只有两人,也是分案而食。
  我们现在常说的“筵席”、“一言九鼎”,说的就是那时分餐的场景。周秦时代,人们都是席地而坐,讲究一点的会铺上筵席。筵与席是两个词,“筵长席短,筵大席小,筵铺地下,上放席子”,时间长了,“筵席”二字便合成一个词语。一般是天子五重席,大夫二重席。贵族们还讲究列“鼎”而食,鼎的多少表明主客的身份、筵席的规格和食物的丰盛程度。按照“礼”的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吃饭时分座位排下来,膝盖高一点的小桌,一人一个,饭一人一份,酒一人一份。
  民间也是这样。《史记·孟尝君列传》载,孟尝君某日宴请新来投奔的侠士。侍从不小心挡住了灯光,侠士认为一定是自己吃的与孟尝君的不一样,非常愤慨,欲离席而去。孟尝君为说明真相,亲自端起自己的饭菜给侠士看。真相大白后,侠士羞愧难当,拔剑自杀。显然,战国时代的筵席是一人一份的。
  到了汉代,从出土的汉墓壁画、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均可见到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景,出土的实物中,也有一张张低矮的小食案。
  《后汉书·梁鸿传》记载了梁鸿夫妇“举案齐眉”的故事。“案”就是装食物的木制托盘。用餐时,将每份菜肴放于案内,端到客人席前,每人吃自己那一份。梁鸿的妻子孟光将“案”举到齐眉,将食物端给丈夫,以示敬意。当年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出土了一件云纹漆盘,这件制作精美、色彩鲜艳的器皿最后被专家们认定是汉代贵族高官家庭所用的高档餐具——案,类似于西餐中的托盘。
  唐代,分餐制开始向合餐演变,其重要原因是由于高桌大椅的出现。西晋王朝灭亡以后,生活在北方的匈奴、鲜卑、羌等少数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先后建立了他们的政权,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及与之紧密关联的礼仪制度,受到了一次次强烈的冲击。他们的椅凳传入中原,当时叫“胡床”、“胡坐”,餐桌腿椅腿全都变高了,围桌就餐的形式开始普及。
  在合餐成为潮流之后,分餐方式并未完全革除,在某些场合还偶尔出现。如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作《韩熙载夜宴图》,所绘韩熙载与其他几个贵族弟子,分坐床上和靠背大椅子上静听琵琶演奏。听者前摆有一高桌,每人面前都有一套餐具和一份完全相同的食物,互不混杂,界限分明。由此,又可以看出分餐的传统并未完全失去。在有些场合,即使表现的是围桌合餐的场面,常常在实质上还有分餐,人们是围坐在一张桌子旁边,但各人都有一套餐具和一份食品。有些公用的食品,先需以公用的餐具夹到自己的盘中,才能享用。
  这种以合餐为名、分餐为实的饮食方式,是古代分餐制向会食制转变过程中的一个必然发展阶段。
  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几次下江南,沿途宴饮无数。据史料记载,当时除皇帝由于其特殊地位而一人一桌独餐以外,其他随从人员都是围桌合食。这促进了南北饮食文化的融会贯通,满汉全席也在这一时期出现。团团圆圆、热热闹闹的合餐彻底取代分餐。
  常言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饮食方式也是如此。当PM指数成为热词,多个城市发出雾霾警告,人们自觉地而不是被强制地不放鞭炮了。同样,当饮食方式危害到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人们自然会重新选择——让分餐成为风尚。
其他文献
鲁迅先生笔下的故乡倾注了他的全部感情,情笃深厚、意也浓浓。鲁迅接母亲到城里居住,搬家离开故乡的那一刻,鲁迅先生写道:“老屋离我愈远了,故乡的山水也渐渐地远离了我。”那景、那情,可以入梦。  故乡我家的老屋让我难以忘却,那里,逝去的往事令我不能释怀,住在老屋的温馨,是真正意义上的家的感觉。  老屋是六十年代初期砖瓦厂的废弃厂房,原来只有空空的房架子。为了改善居住环境,父亲决定在废弃的房架子里筑新居:
期刊
主持人:  刚刚过去的2月,随处弥漫着爱的味道。  你可以不知道圣瓦伦丁是谁,但你肯定知道情人节,电影院上映着《101次求婚》,即便你只买一张票,你也会听到爱的恋歌。  但爱,绝不仅仅是爱情。特别是在2月,有中国最重要的表达情感的节日——春节,一个对父母、对亲人、对朋友、对同事、甚至是对陌生人送上祝福的独特日子。或许,含蓄的你始终无法面对面将爱说出口,于是选择一封邮件、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去传递
期刊
在马伊琍身上,你很难找到作为娱乐明星所独有的高傲气质,她微笑时露出的小虎牙,更是让人感觉亲切万分。  仔细回忆,马伊琍的角色人生,不管是古装戏还是现代戏,都饱含着一股江南女子的温婉纤弱。但是不要尝试用压力去征服这个女人,否则,她的反弹力会让人不寒而栗。  导演赵宝刚曾经这样评价马伊琍:“马伊琍就是夏琳,一个独立自主的女人。”  1976年,马伊琍出生在上海一条普普通通的弄堂里。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独
期刊
他是一块石头,没有呼吸,没有声音,没有颤抖。  冰天雪地。瓦西里静静地趴在雪地上,架枪瞄准一头野狼……手指,轻轻扣动扳机。  进入瓦西里狙击范围的德军狙击手高宁上校已知死期将近,他缓缓站直身体,摘下帽子,扭头看向瓦西里,脸上浮起一个近似释然与绝望的微笑……下一秒,额头洞穿,应声倒下。脸上,笑意未尽。  电影《兵临城下》中,狙击手,神秘,冷酷,向死而生。  2013年2月2日,前美军海豹突击队员克里
期刊
你结婚多少年了?  当孩子渐渐成长,夫妻之间越来越像左手对右手一样没感觉,婚姻中的各种责任义务却越来越堆积如山……眼看着岁月一点一滴地流逝,你是选择任劳任怨地埋头在那些永远也做不完的家务中,还是把注意力放到他的身上,随时制造一点儿小新鲜和小惊喜?  亲,家务事今天做完明天又有,身边人如果一直被你忽略,很快就老了。  把菜篮子搁一边,约个会什么的才是正经。  你和他每天的交流就是谁送孩子上学,公司加
期刊
苏醒的马尔萨斯幽灵  一个杜绝浪费的“光盘行动”,成为春节期间最为热门的话题。在一个以丰盛为荣的节日里,提倡节省、与节日气氛有些格格不入的“光盘行动”,却受到不少人的追随。不过是浪费盘子里的些许残羹,何以引起人们的共鸣?除却如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这般惊人的数字与贫困地区营养不良的孩子之间令人震撼的对比,“光盘行动”也隐隐触动了人们对于隐
期刊
她是极具争议的当代女艺术家,因为作品中透露出的诡异气质和疯狂想法被贴上了很多另类标签;  她不看电视,不会用电脑和手机,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却是很多年轻人心目中不二的“先锋榜样”;  她的生活是工作室和精神病疗养院两点一线。没错,精神病疗养院!三十多年前,这个在艺术界名声大噪的女人自愿住进了精神病院;  即便是在本就流淌着另类血液的艺术界,她无疑也是另类中的“极品”。  是的,她就是日本艺术界的话
期刊
Amy以弱势人群的哭声得到了她的期待,于是办公室陆续开始有了其他的哭者,  Lola, Anna,一个接一个,William办公室的纸巾用量在不知不觉中上升,  反正让老板同情总是受益的,只是William的情绪越来越差……  听说哭泣是会传染的,更不要说当哭泣变成一种有效的手段之后。  William是一家女性用品公司的老总,全办公室放眼望去全是艳丽的女性。他深信要领导好智商高的女性员工,唯一的
期刊
张聪是IT软件工程师,工作三年,技术水平还算不错,也做过几个项目,通过同学介绍,跳槽到了另外一家待遇更好的大型民企。入职已经一个月了,张聪觉得自己还是很难适应新工作,因为项目组使用的技术与自己过去的技术经验有很大的区别,需要花时间学习。张聪天天看技术文档,和新同事还不太熟悉,感觉不方便沟通,公司的培训也不是很多,部门经理似乎对自己颇有期待,指望自己承担更大的责任。张聪很焦虑。  焦虑的张聪不知所措
期刊
2月10日,周星驰导演,文章、舒淇 、黄渤等人主演的电影《西游?降魔篇》公映,故事定位为《大话西游》前传。这部周星驰历时5年打造的作品,上映首日就取得了7685万元的票房,2月14日更是拿下1.22亿元的票房佳绩,打破了此前由《变形金刚3》保持的1.12亿最高单日票房纪录。华语电影最高首映日、最高次日、最高第三日、最高第四日等多项纪录在手,创下中国影史单周票房纪录没有悬念。  有人认为,周星驰是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