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肇《物不迁论》“动静未始异”思想探究

来源 :法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grgdgd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僧肇(384-414),俗姓张,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人),是东晋十六国北方重要的佛学理论家、鸠摩罗什门下的"四圣"之一,是"中国化佛教哲学体系的首创者"[1]。僧肇的佛学思想体现在《肇论》中,在理论上以大乘般若中观学为基础,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发挥般若"性空"之要义,代表了生长在玄学盛行的魏晋时代的中国僧人对印度性空学的体悟和消化,善巧地运用"中国论学文体"[2],且不失般若思想之本义,结合佛学理论对玄学"崇有""贵无"争论之偏的问题作了扼要的说明,剀切佛法"不偏不二之说"[3]精义,为中国哲学最有价值著作之一。
其他文献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信息技术的学习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被提上日程,许多教师着眼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进一步提升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重,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动性的分析及研究,更好地调整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着眼于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现实条件,通过对内涵以及形式的分析及研究,找准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向。保障学生既能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还能够不断发展个人的综
决策对于领导者来说既是首要任务,也是贯穿其工作始终的主要内容。决策的结果,可以说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以及个人的事业和家族兴衰。科学决策是我国各项事业稳步向好、高质量发展的先决条件。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涌现出许多新颖的教学理念和高效的教学模式。微课作为当前备受欢迎的教学形式,得到了普遍应用。在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借助微课资源进行设计、优化、开发,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整体教学效率。本文借助案例研究法,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际,提出了高效的微课资源设计和运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