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语用目标,夯实语用训练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为其他学科打好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目标设定就应该有清晰的导向,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文本特点,习得语言表达的形式并加以运用。真正落实“语言实践”的语文核心理念,就要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夯实语用训练,在课文中找到“语用”训练点,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和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用训练 教学目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09-02
  一、重“意”轻“言”的语文课堂
  近年来小学语文届对由“教课文”转向“教语文”的思考不断深入。可时至今日小学语文课堂上重“意”轻“言”的现象还普遍的存在。哲理性的文章,抒情性的散文,故事情节动人的文章,往往会上成一节充满浓情的“思品课”“人物形象评价课”。笔者根据课堂教学记录与反思,追溯教学目标的设定发现重“意”轻“言”的语文课堂,其教学目标的设置往往都有以下特征:
  (一)目标空洞虚无指向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落实的蓝图,指向清晰的教学目标是课堂高效的基础。然而,日常教学中脱离学情,照搬教师参考书的情况还是屡见不鲜。造就了一些空洞、毫无抓手、云里雾里的教学目标。例如:《草原》一文其中的教学目标:“有感情朗读句子,感受草原的美”。以上教学目标就缺乏了明确的指向。何谓“感受”?没有具体的指向,更不知道达到什么程度为“感受到了”?因而,如果我们更确切地表明“能用自己积累的形容美景的词语说说草原的美丽之处”,那么我们的教学行为就有了底。
  (二)目标指向表述欠具体
  在皮连生在《学与教的心理学》里提及规范的教学目标应该包含几个要素“我们去哪?”(目标);“怎么去?”(策略);“怎么确信我们已到达?”(教学评价)。具体的教学目标能够给予课堂教学清晰的思路,恰当的策略选择,以及明了的成果预设。而我们日常接触到了不少指向表述欠具体的教学目标,例如:《詹天佑》一文设定目标为“感悟詹天佑爱国的精神”。以上教学目标既没有达到目的的策略,也没有达到目标的程度。因为表述欠具体,所以课堂实施者也无从下手。如果我们这样修改一下“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谈谈詹天佑为国争光而不辞劳苦的精神,从而感受其爱国热情”这样我们不仅有策略,也有达成目标的度。
  (三)目标无法检测学习效果
  课堂学习是讲求效率的创造性活动,对学习效率的评价,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对比教学目标与学习结果。因此,具有可测性的教学目标才能提供可视化的评价指引和直观的评价成果。如果教学目标无法观测到学习成效,那么课堂的有效性就无从评价。如《唯一的听众》目标为:“体会老教授对‘我’的鼓励、给‘我’带来的变化,感受人与人之间真情的美好”。以上教学目标“体会”一词很难测量教学的效果,无法检测学生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如果更改为“能对比发现我在教授鼓励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谈谈老教授给我带来怎样的精神动力,发表一下自己对人间真情的看法”。这样,我们就可以观测学生“谈谈”的内容是否到位,来判断学生掌握的程度了。
  二、轻语用课堂现状的原因。
  由于单篇课文的知识点繁多散布在各个年段,加上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呈现多样性,多层次性,也必然导致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出现随意性和喜好化。出现轻语用的课堂现象都会有怎样的原因呢?
  (一)“语用”的肤浅理解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有新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有的把语言文字的运用理解为简单的“口头表达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未把语言的实践运用作为目标强化训练,学生的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也就仅仅限于口头上的说话,这样有失偏颇地理解“语言文字的利用”不仅浅薄而且狭隘。
  (二)“课文”与“语文”的关系错位
  “课文”与“语文”之间的辩证关系没有深入考究,狭隘地将“学课文”当成了“学语文”,把“课文”这一学习材料的属性,当成了语文学习的最终目标。这种关系的错位,其实是对语文能力本质的错误理解。
  (三)学段要求不明确
  语文教材承载的知识点训练,语言能力培养的任务呈螺旋上升样系列地分布在每个学段。我们的教师由于缺乏对小学阶段整体的教材把握意识,导致了学段要求不明确,就会导致教学目标制定的随心所欲,人为地破坏了知识训练与能力培养的科学递进性。
  三、语言训练运用目标制定的策略
  (一)仿练句式学表达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 模仿对于儿童正如创造对于成人那样,同等重要。”语言创新性实践运用,首先要建立在熟悉地掌握了語言的基本表达形式之上。通过文本表达方式的学习, 适时进行模仿、 迁移,学生就很容易掌握这些经典的写法,从而进行创造性的语言运用实践。
  (二)品味词句赏语言
  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为了表情达意,用词的推敲为的是情意的准确表达。因而,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讲究,也是为了“言到神到”,得其法,方可用其法来顺畅地抒发情感。针对《草原》一文语言生动有趣,用词准确传神,把情与景交融的境界描绘得淋漓尽致。因此,为本课设定其中的语用训练目标是:能找到文中几处优美的比喻句,通过换词比较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比喻句的好处。通过对比“绿毯”“绿地”感受作者笔下的传神。
  (三)角色朗读培语感
  语言的感受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语言运用能力之一。培养良好的语感,有助于学生口头表达的顺畅,也利于书面表达组织语言时清晰思路的形成,这就是语言运用的水到渠成的“灵感”。这种特殊的语用能力,需要在日常的语言积累实践中培养,做到熟能生巧,脱口而出。平时充分利用诵读表演、情境朗读、角色代入朗读等平台,就会极大地帮助学生建立语言感知的意识。
  (四)谋篇布局学技巧
  “能尝试分析篇章的表达技巧。能模仿文本表达方式写文章”是五年级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要求。尝试运用恰当的表达技巧组织语言表达,并能够围绕着一个中心意思有条理地展开论述,这是语言使用的高阶。因而,学习作者怎样将意思表达的技巧也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例如《彩色的非洲》一文围绕中心展开描写,先概述后分述的特点非常明显,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篇很好的范文,为此,我们设定以下的语用目标:理解文章从非洲的阳光、植物、动物、生活和艺术都是彩色的5个方面来写“非洲真是个色彩斑斓的世界”的,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方面介绍事物的方法,并能够运用起来写一段话。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指挥棒。只有明确、可操作、可测评的教学目标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堂要体现出“语文”的味道,就应该明确其语言运用的根本性质,只有根据学情、年段要求以及文本特点设定体现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教学目标,才能立足于“学语文”而不是“学课文”。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162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112
  [3]张金华.立足文本,找准语言训练的“点”[J].《学苑教育》.2016:92-93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4-0158-01  口语交际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内容。新课标对口语交际是这样指出的: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向的互动过程,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人们日常的口语交际活动,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定义。生活中,要形成一个交际场,交际的双方不管是“说”还是“听”,都必
期刊
【摘要】测查高中学生对于“醛”的认知结构可以运用流程图法。通过定量分析表明,不同程度的同学在认知结构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认知能力强的同学较其他同学相比在认知结构上更加完善;也有相关性数据表明,同学的日常检测成绩和同学认知结构的广度以及丰富度紧密相关,同时和同学对知识结构的整合度和知识的检索速率不相关,本文以有机化合物——醛为例,通过流程图法测查高中生对“醛”的认知结构,从不同角度对学生的有机化学认
期刊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专业教育和基础理论教育相结合,内容丰富、操作性又非常强的系统工程,而教师作为创新创业课程的构建者及实施者、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育理论的研究者,是保证其良好实施的关键所在,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相辅相承,才能全面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  【关键词】创新创业 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  【中图分类号】G647.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紧跟当前我国生态环境管理与环境保护市场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技能型实践课程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 实践教学 课程群改革  【中图分类号】X32-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29-01  工业文明为人类带来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破坏与日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进入大众的视野,同时也进入到了高中历史课堂。微课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辅助,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性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从而收到更好的历史教学成效。  【关键词】微课 高中历史 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
期刊
【摘要】新课标背景下提出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既包括英语语言层面,还包括思维品质、文化品格以及学习能力。小学生作为英语学习的初学者,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其成为有核心素养的新时代英语学习者,学习兴趣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详细阐述兴趣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进而指导英语教学。  【关键词】学习兴趣 小学生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3
期刊
【摘要】让学生在理解并掌握定语从句规则的基础上,把定语从句运用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运用定语从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达到让语法贴近生活的目的。  【关键词】学以致用 语法生活化 定语从句 微视频 逐步推进 图文结合 由易到难 活学活用  【中图分类号】G633.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093-01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的综合
期刊
【摘要】现在的初中生,是浸润在网络时代中长大的一代人,他们眼界开阔,思维活跃,接受信息快,兴趣点和兴奋点高,这就要求教师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心中的“那桶水”更多,才能“制造出”更适合现代初中生的“那杯水”。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技巧,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探究欲望。  【关键词】初中语文 课堂提问 激发思考 培养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
期刊
【摘要】小语课堂应该由“零碎”到“整体”,由“封闭”到“开放”。应该真正地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以学生的“真体验、真品味、真收获”为落脚点,以此打造生机盎然、情理俱进、厚重多彩的理想语文高效课堂。  【关键词】游园不值 整体把握 拓展开放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120-01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游园不值》是一首千古名诗,其中
期刊
【摘要】《数学课程标准》要求“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情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架起数学与生活的桥梁,不但要把生活引进课堂,而且让学生带着数学走进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数学,去体会数学的价值。  【关键词】数学课堂 数学生活化 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