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帮孩子建立有效的规则?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yong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轻一代的父母,大部分都很注意“平等地”对待孩子,管教孩子的时候不能太诉诸父母权威,要给孩子“自由”,不能太约束他。这些出发点都非常好,但有时候或许会做过了头:没有为孩子建立起足够清晰、稳定的行为边界。
  不建立规则,孩子没安全感
  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孩子会做一些事情去看父母的反应,其实他心里知道这有可能是错的。这就是他在测试边界,看看做到什么程度,会被阻止甚至被惩罚。如果孩子已经越界了,母却不加干预,那么,孩子就会认为这条边界是不存在的,或者父母是没有力量约束他的,这种越界的情况就会越来越多。但这时候他开心吗?并不。因为他心里隐约知道所做的事情不对,却没有人来约束他,他会非常没有安全感因为这意味着,坏事是可以发生的,是不会被纠正的。
  还有一些父母,甚至“不敢”约束孩子,尤其是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惩罚他,觉得惩罚孩子是不好的,或者担心惩罚会引发和孩子的冲突。结果就是,孩子不用为自己的错误付出任何代价。但是单纯的道德说教,也就是常说的“讲道理”,并不足以帮孩子完成“边界”的建立。事实上,这时候孩子心里也会非常没有安全感:我的爸爸、妈妈连管教我的力量都没有,他们又能如何保护我呢?
  所以,恰当的边界必须要建立,并且被严格地维护。但有些父母也可能会疑惑:建立边界、约束孩子,跟平等与自由冲突吗?怎么协调这两者关系呢?包括我前面说到的,有些父母甚至因为还拍照跟孩子发生冲突而不敢惩罚孩子。我们此时就需要讨论:如何做才合理?
  为何有些规则对孩子没什么效果?
  建立和维护边界、合理地约束孩子,跟给予孩子平等与自由,并不矛盾。这就像我们生活在任何一个国家,或在某个国家旅行,都必须遵守该国的法律;如果违反法律,就要接受惩罚。但这意味着我们没有自由吗?并不是的。所以我们不妨把“边界”或者说家庭中的规则,看成是跟法律差不多性质的东西,这意味着:
  ?规则必须清晰;
  ?规则必须稳定;
  ?规则必须是大家都认可的;
  ?规则必须对所有人都是平等的;
  ?违反规则需要被惩罚;
  ?惩罚必须合理;
  ?惩罚也应该是清晰且稳定的。
  以上这几条里,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的,首先是“清晰而稳定”这一点。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很多父母其实也会批评,有时候也会惩罚,但是批评和惩罚太过随意。今天心情好,有些错误就放过了;明天心情不好,很小的一点错误都会揪住不放,突然发很大的脾气,或给过分严厉的惩罚。还有一种.情况是,同样的错误在不同的时间给到的惩罚不一样。
  这时候孩子会有什么感受呢?他仍然非常没有安全感。因为他无法预测自己的行为会带来怎样的后果,也无法预测父母的反应。有时候他觉得没什么,却突然被很严厉地批评和惩罚;有时候他意识到自己已做错了,很心虚,父母却完全没有反应。人在无法预测麻烦会什么时候降临时,特别没有安全感,也根本不可能建立行为边界。
  4步帮孩子建立最有约束力的规则
  ·首先,跟孩子一起讨论、制定规则。比如孩子做作业拖拉,很多父母看到他拖拉的时候,有时候提醒,有时候批评,有时候责骂,基本上是无序的。其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先做个界定:什么样的情况算是拖拉?并且,这个界定要让孩子自己来提,而不是父母划定。其实孩子心里是明白对错的,自己提,就带有自我约束的意味;父母提,感觉上则更像是被要求。
  界定完边界以后,再约定惩罚措施。如果出现拖拉的情况,怎么办?惩罚措施,也让孩子自己提。父母可以给出一条简单的引导:针对当下所犯的错误,惩罚最好也是在当下完成。比如,某一天作业拖拉,那么当天就不可以吃甜食,而不是等到第二天甚至几天之后再去实施这个惩罚,那样的话就没有效果了,尤其是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甚至早就忘了为什么要惩罚他。
  ·除了惩罚之外,我们还可以约定一些奖励措施。比如说,某一周都很好地完成了作业,一次拖拉情况都没有出现,也让孩子自己提,想要获得一个什么样的奖励?同理,这个奖励最好也是即时性的,实现行为目标,马上就能有。我们先以1周为时间单位,未来还可以延长到1个月,比如连续1个月都非常好,再讨论一个更大的奖励。
  这些规则都讨论完毕之后,我们就把它写下来一固定下来。一方面通过书面的、正式的形式,让孩子确定这个讨论是严肃的,爸爸妈妈认真地提出了要求,也认真在对待我的奖惩建议。另一方面,它也是我们接下来约束孩子的依据:每当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比如做作业拖拉,我们就可以根据所记录的讨论结果,根据规则给他惩罚,从而确保每一次惩罚都跟相同的行为相对应,并且每次惩罚的程度都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孩子就有了稳定的心理预期,不担心会被父母施以突如其来的严厉惩罚,而被惩罚时也明白这是因为自己违反了规则,是承担行为的自然结果。
  如果能够建立好这样一套规,则,并且能够稳定运行,那么当孩子再次出现行为问题时,我们就不需要生气、着急发脾气了。我有个学生曾经说,如果有个人发脾气,你就不要跟他计较了,因为他实在没有别的办法,才这样的。
  情况就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建立起稳定的规则和奖惩措施,无法有效地约束孩子,那么遇到他行为失当时,就很容易失控,这时候给到他的反馈也是不稳定的,而且也很容易过激。反而是建立好規则并按照规则给予惩罚,能够最简单、有效地解决问题。
  袁坚
  文学博士,早教专家,潜水员,专栏作者,出版有《猫博士育儿笔记:换个方式爱孩子》,联合翻译绘本“神奇的世界”系列,创作“小狐狸卷卷”系列儿童故事,创作“山海经”系列海洋主题幻想小说。
其他文献
很多妈妈总抱怨孩子像个小年糕一样缠着自己,从不肯自己玩儿。但是,抱怨的同时也要想想,我们是不是没有给孩子创造自己玩的机会,没能让他对自己玩感兴趣呢?  ● 做一个迟钝的妈妈  如果孩子在玩耍中一有点儿问题,你就马上干预,或动手帮他解决,孩子也许就会过度依赖你,丧失了自主玩耍的兴趣。比如2岁左右的孩子,如果你一直扶着他上滑梯,又小心翼翼地扶着他滑下来,那么玩不了几次他就会要求离开;可是一旦你慢慢放手
“旭日阳刚”别变成演出公司赚钱道具    据《钱江晚报》报道,农民工组合旭日阳刚在央视春晚中受到追捧,马上被演出商看上,杭州一家演出公司力邀他们3月在杭州开唱。北京一资深演出商透露,旭日阳刚被确定上春晚后,其“出场价”已经猛涨到3万至5万元。  旭日阳刚火起来了,是他们唱得好吗?未必,因为春晚上他们还走了调。但其迅速走红的现实却充分地反映出了这一不可辩驳的事实,就是民众希望真实、贴近生活和同情弱者
关键词:数学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010X(2016)08-0075-02  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对钟表有了初步认识,能够认识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间。二年级下册“时分的认识”一课,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钟表的结构,进而通过时针和分针转动情况探究出时与分的关系,让学生感受1分钟能做许多事情,懂得珍惜时间。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为探
走在沂蒙山区,处处可见革命遗迹,村村流传着红嫂的故事。在那些炮火连天、硝烟弥漫的日子里,女人们积极主动送子参军、送夫支前;缝军衣、做军鞋;送弹药、救伤员……她们忙里忙外,用自己的乳汁疗救伤员,冒着生命危险抚养革命后代。  她们的名字叫“沂蒙红嫂”,其中的突出代表是“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姬贞兰、公方莲。  如今,她们中有的已经长眠于这片青山绿水间,健在者也已耄耄之年。  时
为孩子们提供新的,尤其是他们想不到的思考角度是一件很重要也非常有价值的事情,能够启发孩子进行自由探索,得到更多认知和理解。  今年惊蛰那天,我和我的朋友带孩子们去户外探访。所谓“惊蛰”,就是指蛰伏过冬的动物感受到气温的上升,纷纷出来活动,其中包括青蛙和蟾蜍。所以,惊蛰那天,我们就带孩子们去野外寻找蟾蜍了。  我想,孩子们平时在绘本中、电视上看到的青蛙比较多,对蟾蜍的了解比较少。所以就考虑要从多个不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韵小学位于灵山湾畔,于2011年11月建成启用,是一所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学校。依托独特的地域和资源优势,学校开展海洋教育专题研学旅行,构建了“悦海立人”德育品牌,带领学生看海、学海、护海,育阳光、进取、包容、博雅的海韵学子。  一、以看海为起点,明“悦海立人”内涵  生在大海边的孩子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以海为师、向海而学是最优质的本土资源。每年11月11日,海之韵
“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端午节到了!爷爷给门上插艾草,爸爸带我去看赛龙舟,妈妈给我买了精致的香袋。最让我开心的还是吃上奶奶亲手包的粽子。  我最爱的是火腿粽。一大早,奶奶就把糯米淘洗干净,沥干,倒上海鲜酱油,用筷子拌一拌。又把火腿肉切成条状,放在倒了酱油的碗里。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屏息凝视,盯着奶奶,眼睛都不敢眨一下,生怕错过了哪个重要的环节。只见奶奶拿
北京和睦家医院新生儿科主任崔玉涛谈外部杀菌与提升自体免疫力    最近的一个常见传染病的研究报告发现,从1950 年到 2000 年,人们所患疾病的种类在发生改变,这样的变化有喜有忧:喜的是,麻疹、甲型肝炎等传染病 50 年来发病率明显下降,忧的是哮喘、糖尿病等的发病率却明显上升。通过研究还发现,免疫疾病和感染疾病都是跟免疫相关的,传染疾病的下降,导致了免疫疾病的上升。随着卫生条件的好转,传染病的
适用主题:拒绝标签,活出自我;真实与想象;偏见与无知;清醒与盲从;放下成见,抛开思维定式;遵从内心,做好自己;独立思考与自由意志;独特;多元;包容;求真……  一个围棋手,应该长成什么样?大家多半觉得,该像吴清源先生那样仙风道骨。川端康成的《名人》里,描述吴清源少年时模样道:  他身穿藏青底白碎花纹的筒袖和服,手指修长,脖颈白皙,使人感到他具有高贵少年的睿智和哀愁,如今又加上少僧般的高贵品格。从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时期,姓氏由母系传承,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女子底。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母系氏族社会过渡到父系传递。“姓氏者,标示家族血缘之符号也”,一个姓氏代表了一个家族的传承和发展,体现了同族同宗的中华传统文化思想。姓氏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对传播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姓氏歌》一文,编者根据传统蒙学读物《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