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兴趣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me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识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犹如催化剂,它能够激发学生自觉地学习和钻研,推动学生产生探求知识和获得能力的强烈欲望,是一种学习的内在动机。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极大的热情。下面我就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谈几点体会:
  一、处理好教学任务和教学手段的关系,实现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教学的中心任务,所以,教师首先要在教学的科学性上下功夫,认真钻研教材和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同时考虑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意识,引起他们的兴趣。这当中主要是指运用一些直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利用各种图片,图表,幻灯片,漫画等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直观的教学中领悟政治学科的深刻道理。
  在课堂上,教师用生动语言讲解,形象地描述,能够给学生以感性认识,形成表象和想象,起着直观的作用。如在教学中运用讲故事、打比方等直观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分析归纳,学生听得有趣,学得轻松,理解得也深刻。
  二、要处理好学习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
  理想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是学习动机中具有长远目标,有长期效应的动机成分。动机决定着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在教学中,处理好理想、动机、兴趣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于初中生来讲,理想的种类及其表现固然有很多,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有一种成就动机。希望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等学校进行深造。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对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强的、成绩较好、具有较高层次的成就动机的同学,经常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肯定,提出更高的目标,希望他们再接再励,一旦他们成绩下降时,我就及时帮助他们分析主客观原因,要他们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正确地认识和对待成功与失败。对那些学习自觉性较差、成绩不很理想的同学,则在课堂上经常提问他们,当他们通过努力有了进步时,我就及时地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而且,平时辅导时,适当加以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障碍。树立学习好政治课的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注重师生情感的培养。
  为了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师生之间应不断进行交流。才能彼此得到收益,相互促进。老师在交流中可以发现不足,取长补短;学生在交流中更是可以获得知识,拓宽知识面,在交流中加深师生之间的感情。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人们可以通过它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对教育也起着重要的调节和推动作用。师生情感不仅是师生交往的基础,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对教学内容发生兴趣的关键。
  在教学活动中,不论是科学知识的传授,还是道德品质的塑造,情感因素的作用,情感因素影响着教育目的的实现。一个教师喜欢的学生,常常是充满信心,朝气蓬勃,奋发向上的,学习成绩也能不断提高。相反,一个教师厌弃的学生,也常常是自暴自弃,消极无为,不求上进。一个原来并不出色的学生,由于教师的赞扬和鼓励,而从此干劲十足;一个原来很不错的学生,由于受到教师不公正的指责,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从此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记得在一次中考中,我任教的班有一个学生。政治考出了85分的好成绩(满分是100分),事后询问他取得成绩的原因,他不好意思的告诉我,最根本的原因是来自老师的表扬和鼓励。他说在一次月考中我表扬了他,对他产生了激励作用,促使他勤奋地学习,保持了这一成绩。
  四、引导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社会调查活动,积累生活中的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巩固所学的书本知识。
  从心理学角度看,中学生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想看个究竟,弄个明白,而社会调查则是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能使他们从中获得知识的一种行为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同时,我还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分析现实中的各种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认识的目的在于重新回到实践中,去指导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同样,学习政治理论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各种现实问题,提高辩别是非的能力。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把一些时事热点、重点问题介绍给学生,让学生来分析讨论,引起他们的共鸣,激发学生关心时事的兴趣。
  五、要加强自我进修,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引发学生的兴趣。
  要想提高教育质量,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条件是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因此,我在政治课教学中,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首先,是认真备课。根据教学大纲要求,明确教学目的,突出重点,讲好难点,并联系学生实际,解决疑点,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其次,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力求做到准确、精炼、生动、形象、有条理和逻辑性。再次,是精讲多练,温故知新。只有通过学生的不断巩固练习,才能把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最后,客观、全面、历史地分析现实问题,解决学生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以提高政治课的信度,真正让学生感到心服口服,使他们认识到政治课是紧贴着现实生活的,并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他文献
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也应是最主要的工作内容。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是否能顺利进行以及教学成绩的好坏。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处于德育的初步阶段,心里没有荣辱之分,是我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好阶段,要在他们心里树立良好的德育理念,使他们能用良好道德的标准去衡量自己以及周围事物的好与坏。  小学生的德育教育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各方面协调、配合,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一个紧密而又和谐的一
期刊
目前,社会经济体制处于转轨时期,对中学生的价值观念产生了巨大冲击。社会上又存在着对政治课的偏见和轻视,给政治课教学带来了严重的挑战。要迎接挑战,取得好的效果,增强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我在教学上作了以下的尝试。  第一、钻研教材,紧扣中心。  教材是教学的依据,是获取教学信息的主要途径。只有反复揣摩,才能领会教材内容,把握教材的精神实质。恰当地处理教材,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授课就层次分明,中心突出。
期刊
目的:通过调查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试点县,分析与评价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前后,乡村两级卫生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变化,探索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卫生服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于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提升,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工作负担逐渐加重。中职学校的学生作为毕业后直接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一批人才,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建设是其在社会上获得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中职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几点方法,力图通过问题的解决推动中职学校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使职高学生成为国家的优秀职业人才。  【关键词】
加快推进有形建筑市场发育是我国建设工程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和有益尝试。自1994年起,我国逐步在全国范围内的地级以上城市推行设立有形建筑市场,实践已经证明,设立有形建筑市场
"语文属于人文科学的学科,它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不同,它不仅对人们精神领域起作用,而且对人们的精神领域的影响也是深广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极其深刻的启发性。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以及健全高尚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这一特殊时期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是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何况语文课是人文学科的主要课程,因此,挖掘语文课的德育因素,创造健康向
期刊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它对农村高中德育工作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从三个方面谈借鉴作用。第一,培养农村高中生热爱家乡的思想观念,鼓励他们毕业后献身于新农村建设事业。第二,培养农村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成为学校管理的主人。第三,培养农村高中生创造精神,在新课程改革中实施民主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个性和健康人格。  【关键词】 热爱家乡自我管理创造精神个性和人格    翻开《中国教育改造》①,
研究目的: 研究上海市郊区合作医疗基金运行情况、参合人群受益公平性以及合作医疗筹资与防止因病致贫能力,从而为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提供依据。 研究内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担负着传授知识,提高觉悟、培养能力的三重任务。政治教学是一个让学生从明理到导行的过程,以达到知行统一为最终目的。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学要以培养学生政治素养为中心,正确对待教材,灵活使用教材,创新教法,要把政治课上好,把做人教育落到实处,我认为应在"活"字上下功夫。  一、政治课堂教学要"活"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倡导政治课堂要充满活力,因为只有"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多年来"中等生"往往被教师忽视的现实,结合自身的实践,论述了教师关注中等生,发展中等生的重要性。在认真分析了中等生的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提供了对中等生进行心理疏导的教师必需培养的能力和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关注中等生心理特征心理疏导暗示技术行为矫治学法指导。    我们在学生思想教育上,长期以来,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