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月亮睡在同一个夜里 四首

来源 :散文诗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ous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 言
  我窥探世间的骨架子。在黑夜的任何一个角落,窥探
  乞讨、语言都不需隐藏。人性显露、赤裸,有人把这叫艺术,用一些虚词
  构造艺术家一样的手
  “虚无是一片辽阔的孤独,满世界虚掩真实的源头
  所有的真必经母乳期,才学会语言的暴力”
  我用一双眼睛,窥探头顶的天空,发现天空也在窥探我
  在人群中行走,需要极大的勇气
  那是无数双眼睛,看或不看都让我心头一怔
  我十指完整,一言不发地穿行。语言是哑巴的粮食,啃食
  顺从者的妥协。
  思考是一件荒唐的事,站在太阳的屋脊上思考海洋
  你所拥有的海只是一座荒城
  语言是暴力者的使者,穿透肌肤,直达心脏
  人类比动物更了解自己,窥探内心,互相猜疑
  婚礼或者葬礼
  我们都无法猜疑一颗心,它由语言堆砌
  在虚假和真实之间互相转换
  难辨真伪
  六 月
  太阳还是灼热,六月生不出一片雪花来
  那些喜欢冬季的人,恨透了
  恨什么,说夏天没有雪
  这非得逼出一段历史来
  要人间
  再来一场“窦娥冤”?
  圆明园遗址
  历史需要这样一座荒城
  修订在九年义务教育的书页上
  西方和东方不一样
  侵略者和受侵略者写不出一样的历史
  圆明园有血有肉
  你得承认它就是一位巨匠
  否则诸侯几千年的风光
  也难抵一场葬礼
  我和月亮睡在同一个夜里
  没有一粒稻穗失眠
  和月亮约好了时间,那个收割人
  镰刀早已磨出茧子
  村庄一遍又一遍打盹,月光落在石背上
  驚飞树枝上的布谷鸟
  它得去田野察看谷物长情了
  没想,稻草人也没睡
  一身布衣草帽
  竟和田梗上的老人一模一样
  浓烟故土,蛙声说起丰年
  夜色朦胧下,瘫坐着一个男孩
  他也该走了
  汽笛驶过村庄时,总催不熟母亲的稻穗
  异乡,月亮失约了
  云那么多,遮掩了多少村庄的月啊
  一想到,我和月亮还睡在同一个夜里
  肉体和灵魂
  都闻到月下十里的稻香
其他文献
山 居  养几朵白云,在山顶  允许一溪流水,不疾不缓  或东或西  劈松木柴,煮白石和清茶  在竹篱笆墙下,栽几行芸豆  让南瓜藤,慢慢地爬上爬下  像一株松树,或者杉木,有好性子  永远很慢,时光的年轮  一年才走完一小圈  偶尔的时候,看见松针簌簌地落下  想起去年曾接到山外那个人的来信  想想,算了,还是不回了吧  白石亭  明前茶早就烹好了,黄精芙蓉糕也已备下  松风和鹤影,是无须准备的
期刊
天 籁  穿过峡谷,就是穿过隐世的鸟鸣  黄鹂覆盖了山鸡低语  红嘴雀叫声响亮,几欲劈开流水  幸有杜鹃,一长一短的打板  让一曲交响没有失序  溪水依旧流,安静的野花与青冈栎  接受不了这样的分贝  泥泞小径上,都是落叶缤纷  我还要越过山石,去往山顶  在山顶上等风来,要很大的野风  将我弹奏  一生中某些时刻  梅花凋谢很久了,让人忘记  那里还有几棵梅树  石榴与乌桕,尚未走出枝条空无  
期刊
1  阿麗亚,你看到山上垂下来的那条  玉带了吗?那是漫天雪花为最虔诚者  铺的路。它通往众神的居处  多少次,我梦见自己在这样的路上  攀爬,那耀眼的白色  来自死在攀爬路上的白骨  随它们一起被掩埋的还有  那些无用的轻浮文字  多少次,我梦见自己  从半山腰坠落,像受惊吓的  雪团,砸在地上发出骨头断裂一样的  碎响。如果不是那些被拍下来的  照片,我真的怀疑这是梦境  而现在,我们可以手牵
期刊
只要感觉在,就是永远难忘的友谊  ——速写《加尔各答凌晨四点与印度青年们速写于街头桥洞下》  画面,与加尔各答无关,与凌晨四点无关,与街头桥洞无关。  这座建筑我读不懂,这张铁门我读不懂,因为,我看不懂我照样画葫芦的文字。连这街头上了年纪的树,因为时间太凌晨,形色软件也读不懂。  我睁开一点零以上的眼睛,抓瞎了。  一位年轻的印度巡夜警察,疑问,我听不懂,只有用速写速答。  两位……三位……四位,
期刊
她与文字有仇  ——读格致《减法》  格致与自己的文字有仇。  那是一群同一台机器上、无数独立着的齿轮。她把它们打散、搅乱,让它们长短不一、铆不对隼,甚至肢体残缺。  在它们之间,她不加任何润滑。反而,撒上砂子、石块,甚至钢钉……她让它们迟滞。  她自己都无法让它们停下。  我也不能。甚至在拉灭电闸之后,还要在黑暗里待上很久。  她真美,她的XX像一朵花  ——读周晓枫《你的身体是个仙境》  标题
期刊
西夏日記  一  河流向东,因为大海在那里  落日绯红,因为西山在那里  我准备了一千四百公里的奔波之苦  因为,贺兰山在那里  二  西夏国不在了,千年前的夕阳  还挂在天边  抵达的时候,大片的晚霞正在燃烧  透过时空,一直燃到我身上  三  希望摇橹船的晃动更大一些  希望渡口的距离更远一些  两只天鹅在湖面上嬉戏  你刻意地,扭过了头  四  在大漠的最高处  我看到绿洲如天一般湛蓝  风
期刊
有一场雨正经过我的生命  门外密雨斜织,香椿叶啪嗒作响,未知的活物从麦田跑来,在油菜花叢中窸窣。  多突兀的雨,于四月孤独底下。  这场雨正经过我的生命,淋湿胸腔里的感情,慢慢聚积,涌上干涸已久的脑袋。  我全身雀跃起来,听雨珠打在水泥地一刹而逝的气泡,洞穴里虫豸们低呼。  都来吧!随时间在我身体汹涌,碾碎一些,塑造一些。  都如六岁的小河,古灵精怪地翻腾。  我的田野在夜风中瘦削着  白雪纷纷扬
期刊
几年前我写过一本书1,部分地谈到英国人在印度陷入的困境。美国人感到自己在印度不会有困难,于是坦然地阅读那本书。他们愈读愈感到舒畅,结果给作者寄来一张支票。我用这张支票买下一处林园,不是一片大的林园——树木稀少,更倒霉的是,还被一条公共小道穿过。但无论怎样说,它究竟是我拥有的第一份产业,这下也该别人分担我的耻辱,以程度不同的惊骇口气向他们自己提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财产对人的品格会产生什么影响?咱们别
期刊
对荒凉的拒绝,始从一幅画中生长出来。演变为一种本能。  灯光背处,我看不清的眼睑低垂,笼罩著倾塌的苍穹,又如下坠的骨壳,小巧精致,却是点睛的一笔。同时被唤醒的,还有牧野的草、恒河上空的星、慵懒的爵士乐和一捧落日风情的刺玫。此刻,我只有视觉活着。  我再也找不到,这样一块可以凝霜的土地,它冻住黄沙、流水和草皮,还有纯洁的眼神。卑躬下脊背,时刻乞求一场献祭的雨。倾听这白噪音的所为,用佝偻的色彩,化解水
期刊
赋圣宋玉  隔着两千多年的距离  踏着深秋的落叶,我去看你  你住腊树园东,我住腊树园西  仅仅几步之遥,我却走了两千多年  墓祠不是很大,可以用古音韵  诵读,“悲哉,秋之为气也!”  声音穿过长亭,和短亭  传染给苍松翠竹,午后的阳光  将你委屈的衣冠,涂抹得格外肃穆  一枚红叶,被我放在你的墓前  我的身体,因一再向你鞠躬  而成为一粒笃定的尘埃  注:“悲哉,秋之为气也!”为宋玉《九辩》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