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lihui2638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学校教育,必须以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开发人的创新潜能为核心,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题,也是一项长期的教育工程。物理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基础性学科,教师应当把握创新素质培养目标,充分挖掘创新素材,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出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培养 学生 创造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这一论断揭示了时代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渠道,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呢?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意识
  构建以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一切活动围绕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在教学进程中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的习惯,这种模式把课前学习、课堂学习和课后学习有机结合,能极大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在教学中重视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而不过分关注其学习的结果,认真倾听、充分肯定并真诚欣赏学生的思维成果,这样,学生就能比较愉快,常常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求异创新思维能力
  求异思维是一种培养学生开拓和创新的思维。意大利杰出的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教堂里看见悬挂的吊灯被风吹得左右摇摆。这在别人认为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伽利略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领悟出“摇摆等时性”的规律。但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给学生一些固定不变的知识及方法,这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很不利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力求摆脱习惯认识的束缚,开拓思路,用一题多解、一解多题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思路去思考问题。尽可能提出与众不同的新观点、新思想、新办法。对于学生的设想不管对错,教师要耐心细致地给予分析,同时要表扬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学生,从而带动其他学生标新立异。如我班有一个学生,高一入学时成绩平平,但为人争强好胜,资质聪颖,就是贪玩,遇到问题总爱提出不同的想法,对此我总耐心分析他想法的正误,错误的引导他找出原因,正确的给予鼓励。高一期末,其物理成绩遥遥领先,还在市物理竞赛中获了奖。针对这位同学的情况,我向同学介绍了中微子的发现过程。物理学家在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核发射电子的过程中,发现了放出一个电子后,原子核失去的质量总是大于电子的质量,虽然差别很小,但与已知的能量守恒定律相矛盾,这令许多科学家束手无策。这时,年轻的物理学家包利大胆提出了一个假说:随着电子一起,有另外的一个粒子也飞离了原子核,是它偷走了原子核的一点点质量。经过二十几年,美国洛斯阿拉莫斯科学小组,历尽艰辛,终于找到了它,这时,中微子的假说才被证实。
  三、开启心智,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家的许多发现、成就,就是由于他(她)们敢于探索,不怕艰辛,不甘失败的精神。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曾经说:“我之所以能在科学上成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科学的热爱,坚持长期探索。”在物理教学中,不要急着把物理规律、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从一些基本事实出发,运用已有的知识,分析、归纳、总结出原理和规律。学生通过主动探索,不但能牢固掌握原理规律,更获得了主动学习的方向。如在电功、电热区别时,我先做了一个演示实验,用一只玩具电动机,先不让其电枢转动,测出其两端电压U,流过电流I及电动机电阻R,让学生计算U2/R,UI,I2R的值并要求他(她)们比较大小。接着,让电枢转动,再测出其U、I、R的值并要求学生再次计算出U2/R,UI,I2R再比较大小。启发学生为什么电枢不转时,在实验误差范围内U2/R=UI=I2R;电枢转动时,U2/R≠UI≠12R;转与不转区别在哪里?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摸索总结出规律。实践证明这样学生印象就很深刻,遇到此类问题错误率较低,而且学生的分析探索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助于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
  四、提升素质,教师自己要有创新实践能力
  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教师自身首先要有创造力,才能进行创造性教学,即“言传身教”。教师在课外应参阅各种资料,博览群书,丰富自身知识,积累资料,建立自己的题库、书库、课件库。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应有一桶水”。教师课余应多钻研教材,运用电教、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探索积极主动的教学方法。如在气体性质一章中,有关水银柱移动问题,学生错误较多,为方便学生理解记忆,在等温倾斜中,我把它想象为:倾斜时,水银柱竖直压力减小,因此水银柱上浮。又如在交流电一章中,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匀速转动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动势有两个重要结论:①线圈平垂直磁场线,磁通量最大,感应电动势为零,过此位置感应电流方向变一次。②线圈平面平行磁场线,磁通量为零,感应电动势最大,过此位置一次感应电流方向不变。把这两个结论推广到电磁感应一章,许多难题就迎刃而解。这样可做到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轻松。
其他文献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一个民族兴衰存亡的关键。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全面展开,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摆在每一位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头等大事。  下面就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谈谈自己的认识。  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有怀
期刊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也是评定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可是在实际教学中,老师最头疼的是作文,学生最厌烦的恐怕也是作文。很多作文写成了假、大、空,变成了流水账,空洞无物,更有甚者,洋洋洒洒上千言,最后却不知所云。难道是学生心中确实没有这样的经历、心得,抑或是语言的缺乏、不善表达造成的,好像也不全是。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位老师或许都曾经拜读过学生们之间交往的书信——特别是异性之间
期刊
面对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不断深入,对我国国民的创新素质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这无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方式的改革,坚持以人为本,为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这是时代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一、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的根本宗旨就在于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
期刊
合唱艺术在我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优美动听的合唱,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入丰富多彩的音响世界,而且还能使他们得到感情的满足,获得美的熏陶,进而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和高尚的艺术情操。对学生进行合唱训练,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的听觉和乐感的培养,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从教小学音乐教育十几年来,培养了很多学生,组建的合唱队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下面谈谈自己对小学合唱队的组织与训练的粗浅看法。  一、选拔合唱队员需
期刊
当今学术发展的特点是学科间相互渗透,综合化、整体化趋势加强。历史是一门综合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性非常强,具有极其完整的、宽阔的历史美学价值。在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历史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的美育知识,加强历史与其他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利用能调动学生情感的教学手段来达到感悟、体会美的目的,扩展历史的美学欣赏价值。  一、历史包含了丰富的美育知识  历史是由人创造的,有史以来人类为了进步与和
期刊
摘 要:通过具体实践案例讨论: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确定科学幻想画主题;怎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素材、提出问题;怎样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思考想象、组合重构;怎样引导学生选择科学幻想画的表现形式等有关问题。  关键词: 创作 科学 幻想画  科学幻想画,就是学生在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想象,运用绘画语言,创造性地表达出对宇宙万物、未来人类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遐想
期刊
摘 要:语文教学中,情感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语文、老师、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情感丰富的语文教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成功感等积极的情感因素。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能够充分发挥情感的作用,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净化,从而达到提高文学修养,陶冶情操,健全人格的功效。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 情感体验  情感因素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情感
期刊
在素质教育实施不断深化的今天,很有必要审视一下当今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只重视学生应试知识、应试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研究能力的提高;只重视教学模式,忽视教学创新;只重视学生眼前利益,忽视学生以后的发展。这种危害不可等闲视之。  存在的问题之一:繁琐的阅读指导、阅读练习。  现在的阅读教学,其弊端是教师讲得太多,各种各样的分析太多,各种各样的阅读题太多。什么段落大意、
期刊
摘 要: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大胆猜想,增强探究欲望,重视实践,训练学生学习和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让自然教学处处充满科学创新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科学 探究 体验 实验技能 素养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学
期刊
在艺术领域里,以作品与自然对象相似程度上来划分风格的概念,就可分为具象艺术(Figurative Art)与抽象艺术(Abstract Art)。具象艺术指艺术形象与自然对象基本相似或极为相似的艺术。具象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都具备可识别性的特点。古希腊的雕塑作品、近代的写实主义和现代的超写实主义作品,因其形象与自然对象十分相似,故被看作这类艺术的典型代表。其实,其他具象艺术广泛地存在于人类美术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