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分子核糖核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

来源 :心血管病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iaochengcf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小分子核糖核酸是属内源性小分子核糖核酸,通过降解或抑制靶基因,在转录后水平调节基因表达.一些微小核糖核酸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的调节器,包括内皮细胞损伤与修复、内皮祖细胞分化、炎症反应、脂质代谢和平滑肌细胞增殖等.另外一些微小核糖核酸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新颖的诊断标志物或者治疗目靶.现就最近的研究阐述微小核糖核酸与动脉粥样硬化发生过程的关系.
其他文献
以抗坏血酸-硫脲为还原剂,在稀硫酸中Fe(Ⅲ)催化还原钼(Ⅵ)为钼(Ⅴ),并与硫氰酸盐形成配阴离子,在阿拉伯胶存在下与碱性阳离子染料吖啶红形成离子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55
通过对渐开线齿轮机构接触问题基本理论的研究,针对某种直线驱动装置中的齿轮传动机构,运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单齿对啮合的直齿圆柱齿轮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非线性
研究了二苄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BEC)、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锌(ZDC)以及氧化锌(ZnO)和硫化温度对天然胶乳配合胶膜的硫化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促进剂ZBEC、ZDC、
CaS:Cu~+,Eu~(2+)荧光粉添加到高分子溶液中配成转光液,喷涂后自然条件下干燥成膜,测试了薄膜的荧光光谱、透光率、荧光抗衰减性能。结果表明,转光液所成薄膜荧光光谱与其添
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黄芩苷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在生理条件下(pH 7.4)的相互作用机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黄芩苷对BSA酪氨酸残基硝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黄芩苷对BSA的荧光
通过微乳法一步合成了SiO_2包覆Fe_3O_4的磁性纳米颗粒(MNP)并通过硅烷偶联剂将表面氨基化,进一步通过化学成键将荧光分子蒽修饰到氨基化的纳米粒子表面,制得Fe_3O_4@SiO_2@A
目的:建立人血清CYFRA21-1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方法:使用CYFRA21-1定量测定试剂盒(化学发光法)检测308例临床血清标本,并与CYFRA2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
采用超声法提取枸杞中的粗多糖,苯酚-硫酸比色法测定其含量,与传统的水浴回流提取法对比,超声提取法提取枸杞多糖具有得率高、操作时间短、有效成分破坏少及提取结果稳定等特
采用4种不同低雷诺数k-ε湍流模型,包括Abid模型、Launder-Sharma模型、Abe-Kondoh-Nagano模型和Chang-Hsieh-Chen模型,对矩形房间内空气流动的速度特性和湍流强度进行了数值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HPLC-HG-AFS)测定了人尿中4种砷化物[As(Ⅲ)、As(V)、MMA和DMA],考察了各种砷化物分离的条件.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