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心灵启迪,灵魂净化的重任,做人头工作就要讲理说法,要灌输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
关键词:启迪 课堂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74
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心灵启迪,灵魂净化的重任,做人头工作就要讲理说法,要灌输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闹不好就有说教之嫌,倒学生胃口。如何让政治课活起来,如何避免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这是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自己的事业,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爱心工程,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师生互敬互爱,心心相印,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此亲密无间学生才爱听老师的课,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专业课影响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政治教师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作出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动带动学生,这就是最好的身教,有道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点不错,自有坚持言传身带,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成绩突出。
二、以课堂为载体,着力抓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此话并不夸张。从学校特点看,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从学生方面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课堂教学。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看,要实现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学的产品是学生,正是如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课堂为载体,努力在改进课堂教学上做文章,这是毋庸置疑的。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则是这一阵地的导演者和组织者,是耕耘者又是播种者,这就要求为师者坚持教学不断改革,观念不断更新,坚持不断学习,加紧充电,自我完善,保持业务,专业的高势能。这样在执教中才能高屋建瓴、得心应手。尤其政治课最怕生硬说教,机械照搬,要善于因势利导。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一面学习,一面悟道,解决人生的大本大源。有时,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现身说法,亮出自己灵魂深处的色彩,这样才能打动学生,使课堂有生气,有活力,有气势。
三、优化课堂结构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结构,教学也然。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一个发现信息,一个接受信息,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人,师生互动,同步进行。因此要讲求结构的优化。备课时要认真构想,如何设计精要的开讲,先声夺人,让新课的开头生动多彩,像凤头五彩缤纷,引人注。中间如何设计两个高潮,让课堂气氛活动灵动,摇曳多姿,一改“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一言堂说教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沉闷氛围。一个高潮为宣泄口,主画面,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动口动手,头脑并用,掀起风暴,让学生情绪热烈起来,把课堂推向高潮,另一个高潮是掀起“一堂之争”,一节课发展到这里,已经把问题引向深处,教师的讲释、解惑、破译已告结束,学生已吸收贮存,在这里要安排一个大的扭结,引发他们积极答辩,畅所欲言,引起不吐不快之势,掀起一堂之争。师生展开讨论,心灵共振共鸣,这样,知识在这一共振点越争越亮,越争越明,学生心灵会产生满足感。这节课中间部分行行发展,几经跌宕,余味无穷,如同熊腰肥硕、充实。
编筐编篓,全仗收口,这说明结尾的重要,这时,教师要推出一个精彩的结尾:豹尾一甩见精神,在结束争辩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统揽全局,简约地根据总结,理出重点难点,相约留下作业。
四、结合学科特点,渗透道德教育
政治课肩负着德育,它为五育之首,培养人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强调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执教者宜借助学生特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密切结合实际,进行德育渗透。政治课的特点是教材思想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寓教于乐,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典型人事,生动范例,捕捉契机,看准火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苦乐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们,今天在学校争当好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要当合格公民,时时抓好國民的素质教育。德育是统帅,是灵魂,这一工作做好了,其他智、体、美、劳四育就会顺利展开,运作成功。
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他们的踊跃参与,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不断提升和发展政治学科改革的空间。
实践证明,执教者如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贯彻教学的民主路线,交给他们学法、操作法,始终把关注爱好,发展个性,突出特色,提高能力当成任务和不可动摇的教学目标,那么,这种课堂必将是虎虎而有生气,学生也会欢迎。诚如是就能使政治课教学生气勃勃,收到事半功倍之功,锦上添花之效。
关键词:启迪 课堂 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3.074
政治课肩负着对青少年心灵启迪,灵魂净化的重任,做人头工作就要讲理说法,要灌输一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闹不好就有说教之嫌,倒学生胃口。如何让政治课活起来,如何避免空调说教和机械灌输,这是摆在广大政治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抓起:
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育是爱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自己的事业,爱每一个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这爱心工程,才能放下架子,与学生打成一片,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和谐。师生互敬互爱,心心相印,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此亲密无间学生才爱听老师的课,教师才能以自己的专业课影响学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作为政治教师要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时时,处处,事事为学生作出表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模范行动带动学生,这就是最好的身教,有道是:“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点不错,自有坚持言传身带,才能使自己事业有成,成绩突出。
二、以课堂为载体,着力抓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决定于今天的课堂。”此话并不夸张。从学校特点看,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阵地。从学生方面看,对其影响最大的是课堂教学。从学校和教师方面来看,要实现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其主要手段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教学的产品是学生,正是如此,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课堂为载体,努力在改进课堂教学上做文章,这是毋庸置疑的。
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师则是这一阵地的导演者和组织者,是耕耘者又是播种者,这就要求为师者坚持教学不断改革,观念不断更新,坚持不断学习,加紧充电,自我完善,保持业务,专业的高势能。这样在执教中才能高屋建瓴、得心应手。尤其政治课最怕生硬说教,机械照搬,要善于因势利导。开启学生思维闸门,使教学生活化,让学生一面学习,一面悟道,解决人生的大本大源。有时,教师要把自己摆进去,现身说法,亮出自己灵魂深处的色彩,这样才能打动学生,使课堂有生气,有活力,有气势。
三、优化课堂结构
万事万物都有自身结构,教学也然。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一个发现信息,一个接受信息,教师是传授知识的主导,学生是认知的主人,师生互动,同步进行。因此要讲求结构的优化。备课时要认真构想,如何设计精要的开讲,先声夺人,让新课的开头生动多彩,像凤头五彩缤纷,引人注。中间如何设计两个高潮,让课堂气氛活动灵动,摇曳多姿,一改“我讲你听,我打你通”的一言堂说教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沉闷氛围。一个高潮为宣泄口,主画面,要让学生全员参与,动口动手,头脑并用,掀起风暴,让学生情绪热烈起来,把课堂推向高潮,另一个高潮是掀起“一堂之争”,一节课发展到这里,已经把问题引向深处,教师的讲释、解惑、破译已告结束,学生已吸收贮存,在这里要安排一个大的扭结,引发他们积极答辩,畅所欲言,引起不吐不快之势,掀起一堂之争。师生展开讨论,心灵共振共鸣,这样,知识在这一共振点越争越亮,越争越明,学生心灵会产生满足感。这节课中间部分行行发展,几经跌宕,余味无穷,如同熊腰肥硕、充实。
编筐编篓,全仗收口,这说明结尾的重要,这时,教师要推出一个精彩的结尾:豹尾一甩见精神,在结束争辩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统揽全局,简约地根据总结,理出重点难点,相约留下作业。
四、结合学科特点,渗透道德教育
政治课肩负着德育,它为五育之首,培养人才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强调依法治校,以德治校,执教者宜借助学生特点,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密切结合实际,进行德育渗透。政治课的特点是教材思想性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寓教于乐,选择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的典型人事,生动范例,捕捉契机,看准火候,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世界观,人生观,苦乐观,价值观的教育。教育他们,今天在学校争当好学生,将来离开学校走向社会要当合格公民,时时抓好國民的素质教育。德育是统帅,是灵魂,这一工作做好了,其他智、体、美、劳四育就会顺利展开,运作成功。
要坚持以人为本,即以学生为本,坚持以他们的踊跃参与,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立足点,让其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去重演,再现知识产生的全过程,进而掌握政治学科的思想方法,不断提升和发展政治学科改革的空间。
实践证明,执教者如果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切实贯彻教学的民主路线,交给他们学法、操作法,始终把关注爱好,发展个性,突出特色,提高能力当成任务和不可动摇的教学目标,那么,这种课堂必将是虎虎而有生气,学生也会欢迎。诚如是就能使政治课教学生气勃勃,收到事半功倍之功,锦上添花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