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来源 :考试与评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0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会一点数学知识,只能管一阵子,若学会了思考问题的方法,就能管一辈子。科学的思维方法是学生探索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金钥匙。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一般特性和规律的一种间接的、概括的反映过程。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实施素质教育开发学生智能,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措施。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如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普遍感到困难的内容之一,主要困难在于掌握不好用代数方法分析问题的思路,习惯用算术解法,找不出等量关系,列不出方程。因此,要启发同学从错综复杂的数量关系中去寻找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画草图列表,配以一定数量的例题和习题,使同学们能逐步寻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并在此基础进行提高,指出同一题目由于思路不一样,可列出不同的方程。这样大部分同学都能较顺利地列方程,碰到难题也会进行积极的分析思维。
  二、加强学生的逆向思考,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相当一部分学生,往往只习惯于从左到右地运用公式和常规的正向思考,一遇“正道”受阻时,就显得一筹莫展。所以在教学中,注意经常对学生进行逆向应用公式和逆向思考的训练,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引导学生去做与习惯性的思维方向完全相反的探索。左推不行时,就考虑右推,或左右一起推;直接解决难奏效时,就着手间接解决;正面探讨发生困难时,就从反面求得解决。许多问题按“常规”看,似乎到了“疑无路”的境界,但通过逆向思维就会豁然开朗,喜见“又一村”。可见,提高逆向思维能力,将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全面、合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大屯小学的一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题,每做对一道得8分,每做错一题倒扣5分,小明得41分,他做对几题?
  解:此题固然可以按“常规”解法,即小明做对了x道题,做错了(10-x)道题,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8x=41+(10-x)×5
  8x=41+50-5
  8x+5x=91
  13x=91
  x=7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
  若用逆向思维,则可得如下新颖解法。
  解:假若小明10道题都答对的话,应得10×8=80(分)
  但他实际得了41分,一共失了80-41=39(分)。我们又知道,每答错一题“不仅不给分,还要倒扣5分”,即每答错一题就失掉5+8=13(分),由此就能求出他答错了39÷13=3(道题)。
  10-3=7(道题)
  答:小明做对了7道题。
  有了从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的习惯后,思路豁然开朗,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增进学生的新旧知识联系,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旧知是思维的基础,思维是通向新知的桥梁。由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也是寻求正确思维方向的有效途径。联想和类比,就是把两种相近或相似的知识或问题进行比较,找到彼此的联系和区别,进而对所探索的问题找到正确的答案。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每教一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减去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促进其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表达思维的重要方式。实践证明,看的思维效率最低,写的思维效率较高,说的思维效率最高。有许多思维的飞跃和问题的突破正是在说的过程中实现的。思维和语言是密切联系着的。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内核”,思维决定着语言的表达。反过来,语言又促进思维的发展,使思维更富有条理,两者相互依存。小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发展学生的思维,必须相应地发展学生的语言。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到数学语言应用的目的性、科学性、逻辑性、规范性、启发性。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小学生的语言特点,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拨动学生的心弦,激活学生的思维。其次,教师要给学生充分提供语言训练的机会,培养学生用确切的、完整的、简练的、清晰的语言来表达思维的结果,做到思维与语言表达的统一。要经常让学生亲自动笔、动口、动手,将数学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逻辑性、示范性挂在学生口中,印在学生脑中,让学生“手上会做”、“脑中会想”、“嘴上会说”,使学生的思维向深层次发展。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能只要求意思答对就行,还应要求学生把在感知事物过程中所进行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表达清楚,力求精炼明了地说明问题。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语言的表达能力,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实施思维训练,有利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是我们当今数学教学中必然趋向。让我们给学生一片广阔的天地,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乐学、好学,让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他文献
【摘 要】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见的一个场景就是教师提问,学生举手发言。但是深入来看,这其中其实存在着诸多的不同。课堂教学中增加提问环节,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知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技能,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并且能够引导学生互相之间进行探讨,提问的回答状况也可以让教师对于学生的掌握状况有一个较为清楚地了解。但是实际过程中,因为很多原因的存在,导致教师所提问的问题要么是太深
学位
随着网络化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量商业数据流随之涌现,并以几何方式保持增长,具有海量性、动态性、不确定性、漂移性、噪声性等特点,隐含着大量有价值的信息。由于数据收集不完
学位
本文对基于遗传神经网络的城市圈物流需求预测进行了探讨。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科技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和供应链管理理论长久优化的推动下,世界范围内的物流行业正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过度”已经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传统的信息过滤方法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社会化信息过滤方法应运而生。其中以协同过滤推荐技术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选择性态度,是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直接推动着人们去探求新知识、发展新能力。在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应依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规律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么,怎样使学生喜欢上数学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以趣激情,乐中求知  低年级的学
期刊
【摘 要】在普遍处于学习为了应试这状态下,体育这门课程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在大部分学校里都不受重视,甚至到了初高中有时还会因其他主修课程占用这门,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在我国大部分地区,体育处于一种畸形发展,随着课改的逐渐推进,体育课也回到了学生的视野,收到学校的重视,这是一个好现象。我们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体育也就显得很重要了。体育教育是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小学生综合素质的
【摘 要】小学阶段是一个人开始正式接受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个时间段里,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创造能力开始萌发。学生开始懵懂的接受老师传授的新的知识,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年龄的限制,很大程度上学生难以完全理解老师所要教授的内容。信息技术是锻炼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创造力的一门学科。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运用互动来更好的提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