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来源 :当代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zq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教学阶段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阶段,幼儿一旦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就会对未来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幼儿时期的行为习惯养成都较为重视。但实际上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时,由于刚刚加入集体生活,所以在行为习惯上还有很多不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良好的引导,幼儿可以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阶段所展开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开发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还能够促使幼儿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这对于幼儿的良好行为培养有积极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研究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提出可行性教学活动方案,力求提高幼儿教学水平。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055-01
  根据研究表明,幼儿时期是对人类整个生命周期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幼儿时期是人一生中成长最为快速的阶段,所以当前在幼儿教学中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也成为了教师们所需要研究的重点项目。幼儿年龄偏小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还不充分,所以幼儿教育相对于其他教育而言,需要将重点从知识教学和智力开发上转向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活动来影响幼儿的行为习惯,让幼儿在教学中潜移默化的了解哪一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进而保证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1.通过教学培养幼儿思维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就要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幼儿在刚刚进入幼儿园的时候是首次接触到集体生活,所以对于集体生活很可能存在一些不适应。此时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就成为了首要教学目标,目前大多数幼儿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很容易产生任性孤僻的性格,为了使幼儿快速地融入到集体生活中,就要让幼儿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首先,需要让幼儿在人际交往中学会礼貌用语,其次,将个人的想法清晰简洁地传达给他人。要培养幼儿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善于倾听,理解他人的能力,能够自己判断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团结互助,乐于分享的精神。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好朋友绘本教学,让幼儿通过绘本去了解小浣熊想要参与到小熊和狐狸的玩耍中,应当如何去沟通交流,解开幼儿不敢与他人交流的心结。同时让幼儿去分析为什么小象在玩耍的时候把大家弄赃了,大家却并不在意反而玩得更加尽兴更加亲近,让幼儿正确去看待友情。教师在幼儿看完绘本之后,可以引导幼儿去根据绘本内容来进行实际演练,让不同的幼儿去扮演绘本中不同的动物,从个人情感出发,让幼儿明白在生活中与同学友好相处,一起分享使用礼貌用语是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是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同时完成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目标。

2.采用科学的讲解,培养幼儿卫生安全习惯
  幼儿年龄偏小对于个人卫生有的时候并不注重,如果幼儿接触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很有可能会导致幼儿生病,这不仅不利于培养幼儿的卫生习惯,也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威胁。教师需要通灵活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幼儿卫生习惯,首先教师可以为幼儿讲解人为什么会生病,导入科学案例以及同班小朋友生病的案例,让幼儿能够初步明白哪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会导致自己生病。教师也可以将病毒或者细菌采用简笔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方便幼儿理解,让幼儿可以在内心中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幼儿在集体活动中由于缺乏日常生活经验,在某些时候也会出现危险的情况,如刚洗完手去碰灯的开关,在教室中快速奔跑玩耍打闹,教师就需要根据幼儿日常教学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讲解,让幼儿可以理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可能导致的后果,让幼儿在心中形成一道警戒线。除此以外也需要将一切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传授给幼儿,让幼儿学会如何认识一些简单的交通标识,促使幼儿逐渐形成正确的交通安全认识。为了促使教学可以更加有效,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就可以强调一些强制性规则,如饭前饭后必须要洗手,进入教室慢行,过马路看红绿灯走斑马线,可以将这些以简笔画或者宣传语的方式粘贴在教室内,在潜移默化中不断促使幼儿在心中形成正确的行为规范认识,从而让思想去规范行为提高教学效果。

3.通过情景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都是在课堂中完成的,无论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是幼儿的日常生活,所以这对于幼儿日常生活的经验来说没有帮助。为了促使幼儿可以将教师教学的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师就需要在课堂中为幼儿创建生活情景,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调动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例如,可以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幼儿日常生活中就能够遇到的情境,让幼儿去思考在该种情形下自己应当如何去做。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性阶段,教师必须灵活科学的使用教学手段来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从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入手帮助幼儿认识正确的人际关系,随后利用科学的讲解让幼儿形成卫生安全意识,最后通过生活化情景教学,让幼儿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陈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教导刊(下旬),2017(07):148-149+190
  [2]刘捷.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学周刊,2016(05):239
  [3]江晖.家园共育视域下幼儿习惯养成教育现状的研究[D].湖北师范大学,2018

其他文献
摘 要:美术教学在幼儿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的关键,更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动手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关键。运用好美术活动对幼儿教育而言十分重要,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美术活动在幼兒教育中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发挥美术活动在幼儿教育中的功能。  关键词:美术活动;幼儿教育;发挥功能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
通过岩石力学实验分析了古交某矿4号煤综放工作面地质力学条件,确定4号煤层的坚固性系数f=0.5~1.2,属软弱煤层;并结合工程类比法初步确定4号煤为综合放顶煤开采。采用数值计
随机选择1~4胎次健康崂山奶山羊40只,按胎次分为4组,每胎各10只作为一组。统计各胎次泌乳天数、产奶量、各泌乳月产奶量以及不同季节的产奶量。结果表明:舍饲条件下崂山奶山羊
摘 要:随着新课改与小学语文学科的紧密融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活动必将与核心素养理念碰撞出新的“火花”。在小學语文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涵养以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管是任何一门学科的教学,兴趣都是学生的启蒙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也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文章简要地介绍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相关认识,并重点探究核心素养教学下提高语文
随机选择体重相近的安格斯牛、海福特牛各30头和中国西门塔尔牛28头,均为3岁的阉牛。依中国牛肉等级评定方法和标准对三个品种牛的大理石花纹、肉色和脂肪颜色进行对比试验。
摘 要:在素质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认识到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这是幼儿教師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幼儿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对幼儿的学习和成长都会产生深远的积极影响。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多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个人行为品德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多个方面,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注重构建和谐共生的人际环境,完善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在日常生活和教育中进行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培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幼儿学前教育的相关问题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在幼儿学前教育中,让幼儿接触种植园有一定的好处,其可以让幼儿更好的接触生活,体验生活。其中,生生园是户外农场的名字,生生园寓意生活,生动,自然等,户外农场有种植,有探索,有果园,有花海,幼儿进入生生园的活动中,很多能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引发很多深度学习的行为。生生园搭建了平台,幼儿参与其中,选种,播种管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