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陵牌坊的文化内涵及活化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_breakcod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庐陵牌坊在空间上遍布于全市所辖的各个区县,从宋代一直延续到清代,时间跨度大。作为有特殊意义的庐陵牌坊,它一直伴随着庐陵文化发展至今,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并进行实地考察,梳理了庐陵牌坊的分布与分类,并进一步探寻其文化内涵,以期能充分运用庐陵牌坊文化资源,创建保护与活化路径。
  【关键词】庐陵牌坊;文化;保护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66-0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校级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庐陵牌坊文化研究与现代传承”(项目编号:20RW101)的研究成果;同时也是2020年吉安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庐陵牌坊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价值研究”(项目编号:20GHA105)的研究成果。
  牌坊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意义。它是封建社会最高的荣誉象征,是用来宣扬礼教、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也是祠堂的附属建筑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丰功伟绩,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衡门”,《营造法式》中《诗义》有言:“横一木作门,而上无屋,谓之衡门。”其后陆续吸收了华表和阙的特点,出现了“乌头门”和“牌楼”,并逐步演变成牌坊,它从最初产生到逐步发展成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并在演变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形制。
  一、庐陵牌坊的分布和种类
  (一)庐陵牌坊的分布
  庐陵地处江西腹地,自建制以来,人才辈出,文化发达。庐陵地区现存的牌坊数量众多,据地方志统计共有82座(详见表一),集中建于明代和清代,宋代和元代亦有遗存。较早的有永新县三门前村的宋代两朝宰辅牌坊,吉水县马田庞家村南宋古牌坊,泰和县为纪念元朝末年抵御流寇而建的忠孝节义牌坊。由于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传播、本地文人名士辈出、书院文化兴盛,再加上朝廷旌表政策放宽,使庐陵牌坊集中涌现。
  明朝天顺六年刘氏联科而建的吉安县功名坊,坐西朝东,高7.8米,见证了吉安古代人文昌盛情况和当时地方重视科举功名的习俗。随后陆续建造了各类牌坊,如永新县团结村的弘治帝御赐牌坊,该坊长8米、宽2米、高达8.5米,四周雕刻有精美的龙凤齐舞等图案;再如峡江县桐林乡的尚义坊,保存完好,造型优美,工艺精湛;新干县的金川传芳牌坊是独特的粉红色茶石建造的石牌坊;万安县轸塘村的张明岗尚书石牌坊融汇了建筑、雕刻、书法等多种艺术技巧,历史文化内涵丰富;还有泰和县冠朝村的大司马牌坊、杏岭村与国咸休牌坊等。到了清代,有井冈山市塘南村的进士牌坊、遂川县卜村于乾隆年间建造的节孝牌坊、三溪村郭氏宗祠尚书第牌坊等。
  可见,庐陵牌坊不仅时间跨度大,从宋元到明清均有遗存,而且在空间上遍布于2区1市9县(安福县除外,暂时没有发现牌坊遗迹及相关文献资料)。
  (二)庐陵牌坊的种类
  参照张玉舰分类法,庐陵牌坊按建筑材料分,可分为木牌坊、石牌坊、砖牌坊;按功能性质分可分为大门式牌坊、标志性牌坊、纪念性牌坊;按使用场所分,可分为街道巷口牌坊、陵墓牌坊、祠堂牌坊、书院牌坊、宅第牌坊等。
  木牌坊一般由木柱、斗拱和檐顶组成。吉安县功名坊是典型的明朝木制建筑;科第世家牌楼坐南朝北,高3.9米;世进士第牌楼建于明朝成化五年,清雍正十年修葺;这三个牌坊建筑时代久远,保存完好,有明确纪年,均属于木质科举功名牌楼,是我国明代木构建筑的珍贵遗存。
  石牌坊是用石材建造而成。泰和县龙洲村的桥头石牌坊,建于清乾隆五年,由红米石砌成,四柱三间三檐,长4米,宽1米,高5米,每层中间各嵌有条形石匾额一块。石匾两旁均有浮雕云彩、龙凤、花卉图案,雕工精细,线条流畅,形态逼真,整个牌坊由石榫串固四柱支撑。
  砖牌坊一般以砖墙为体。峡江县庙口村的尚义坊,座南北向,面阔5.5米,高6.2米,四柱三楼一门式,建于明嘉靖九年,历史悠久,保存完整,工艺精湛,是典型的砖牌坊。
  其余的牌坊有的是大门式牌坊,如永新县的两朝宰辅牌坊。天华山入口牌坊、青原山山门牌坊为标志性牌坊,作为整个风景区的标志,既可以隔离空间、美化环境,又可以引导游人、方便游玩。遂川县尚书第牌坊是为旌表忠臣郭维经而立,大司马牌坊则为纪念郭子章,这一类都属于纪念性牌坊。文山步行街牌坊和阳明商城牌坊建于街道入口,主要用來引导行人,是街道巷口牌坊。陵墓牌坊如泰和县的杨士奇墓牌坊和文天祥陵园牌坊,位于陵墓前,方便后人缅怀。总之,庐陵牌坊形式多样,几乎涵盖了我国古代出现的各类牌坊。
  二、庐陵牌坊的文化内涵
  庐陵牌坊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依据学者对庐陵牌坊文化的历史考察成果,通过进一步对现有的庐陵牌坊进行分析,从牌坊的社会特征和功能入手,系统归纳出庐陵牌坊文化内涵包括以下三点:
  (一)旌表庐陵先贤,以激励后世学子
  封建社会分为士、农、工、商四个阶层,认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为了改变命运,庐陵学子往往寒窗苦读,期盼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并以此光宗耀祖、封妻荫子,这些人生追求在庐陵牌坊上得到了明确体现。吉安县的功名坊,便是因刘氏联科而建,表达了对后世学子“学而优则仕”的祝福。塘南村的进士牌坊是为龙遇奇建立的。龙遇奇是明代万历辛丑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后于万历四十六年出任两淮巡盐御史,并大力推行盐法改革,此次改革为明朝后期徽商、晋商的形成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冠朝村是郭姓聚族而居的地方,曾出过历史名人郭子章、郭佺、郭子美、郭尧等人。郭子章不仅熟读诸子百家,还善于天文历算,于隆庆五年考中进士,官至兵部尚书,其为官清正廉洁,深得民心。郭尧、郭佺、郭子美为“三代进士第”。为表彰他们的勤思好学、不断进取,特建造大司马牌坊。轸塘村的张鸣岗尚书石牌坊,建于明万历年间,张鸣岗为官关心民疾,政绩卓著,深得神宗赏识,死后被加封为太子少保,并建此牌坊旌表。三门前村的两朝宰辅牌坊,是为了纪念宋朝宰相刘沆和明朝翰林学士刘三吾而建,彰显了他们的政绩与官位。新干县金川传芳牌坊,面向水井,残高4.3米,宽2.5米,原有三层,现存二层,匾额刻有“巡抚江西监察御史李循义立,明万历二十七年己亥冬吉旦立”,下刻“明代乡贡进士、应天府文魁张泰一门(父、儿、三子、二孙)四代人的官衔学位”,足见当时张氏一门的显赫地位,这也是封建社会推崇书香门第的物化反映。团结村的弘治帝御赐牌坊,牌坊内容为“圣旨,旌旗迪功郎王时熙”,是为表彰该村粮商王时熙乐善好施而御赐的。据史料记载,明朝弘治年间,湖南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百姓颗粒无收,途径长沙贩运粮食的王时熙,看到灾民满地、饿殍遍野,毅然将所贩粮食全部无偿捐出,以救济灾民。百姓为表达感激之情,呈万言书送至弘治皇帝处,故而造此牌坊。   封建社会时期,朝廷为了纪念为国捐躯的臣子们,表彰他们的忠烈,通常也会建造牌坊以旌表。五斗江乡的尚书第牌坊便是为旌表明末忠臣郭维经而立,上额阴刻“尚书第”三个楷书大字,下额阴刻“明天启甲子举人,乙丑进士,官吏兵二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总理湖广、广东、江西、浙江、福建军务郭维经坊。清乾隆丙戌六月立”小楷字,背面阴刻“宇宙正气”大楷字。郭维经总理军务期间,与清军大战于赣州,后自焚。清乾隆四十三年,其被追谥为“忠烈”。这些进士牌坊、功名牌坊正是庐陵地区崇文重教、学优则仕的官本位思想的典型体现,不仅反射出耕读奋进的家族文化观念,显现出人们祈望庐陵文运兴盛不衰、代代相承的追求,还显现出统治阶级对于传播功名的思想意图。
  (二)承载吉祥观念,以憧憬美好生活
  庐陵牌坊中有部分牌坊或刻有吉祥图案,或借助书法篆刻,从各个方面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永丰县的百岁坊,刻有“五世同堂、七叶衍祥、升平人瑞”,体现了古人对生命的珍惜和对长寿之人的尊崇,展现了对尊老传统的极度宣扬。渼陂古村的古槐第牌坊,正脊中央镇以宝葫芦,代表辟邪震灾和吉祥。吉安县功名坊柱坊、雀替上雕有卷草、莲花、菊花、梅花、鹿、兽等纹饰,寓意一年四季福禄寿喜俱全。塘南村进士牌坊有一天花,其上凤凰一对,树枝上挂满了金和玉,表达了财富满室的愿望。五斗江乡尚书第牌坊、泰和县石牌坊、万安县张鸣岗尚书石牌坊、永新县弘治帝御赐牌坊等均饰有龙凤麒麟、浮雕云彩,龙象征着皇帝,麒麟寓意国泰民安,祥云表达天下太平,这都一一展现了对百姓对身体康健的祷祝、对文韬武略的赞赏、对太平盛世的憧憬。
  (三)宣扬封建礼制,以警示庐陵百姓
  封建社会推崇“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女子在丈夫去世后要保持贞洁,继续孝敬老人,抚养孩子。遂川县卜村节孝牌坊,坐东南面西北,高5米有余,宽2.2米,正面中间书“节孝”二字,右边刻有“乾隆十五年庚午冬月吉旦”,下一层刻有“旌表儒童谢光组妻高氏之坊”。据谢氏家谱记载,此牌坊记载了高氏在20岁时丈夫谢光组病逝后没有再嫁,此后操持家务井井有条,奉养公婆直至终老,养育儿子读书成人。当时乡绅被她忠贞节孝、教子有方等事迹感动,上报朝廷,亲笔批字旌表建“节孝坊”,让其恪守封建礼教的事迹代代流传。此外,为突出朝廷对其德行的推崇,牌坊两侧均有对联,并配以游云图龙浮雕、矫健昂首的麒麟、栩栩如生的淑女姿态等。可以说,节孝坊是儒家贞洁文化和孝道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从一而终、明德至善和修身齐家观念的体现,但同时也是封建礼教摧残妇女的历史证据。
  三、庐陵牌坊文化资源的保护与活化
  庐陵牌坊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留下了许多极具特色的建筑遗迹,如节孝坊、功名坊、百岁坊、贞节牌坊等都具有不同的建筑特点,这些都是直观可见的物态文化;庐陵牌坊所展现的雕刻、书法、彩绘,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民风民俗,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庐陵牌坊與书院活动、祠堂仪式、古代祭祖习俗联系紧密,这些都是庐陵牌坊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这些物态文化和精神文化资源,才能更加明确庐陵牌坊文化的定位,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
  (一)扩大投入,继续挖掘和开发庐陵牌坊文化资源。应充分调动庐陵地区文化界、历史界、建筑界及旅游界的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的重视,成立相关研究和保护组织,投入人力资源和资金支持,调查全市各区各县各村镇现存的牌坊,增加庐陵牌坊的实物资料和数据支撑,从而挖掘出更多独具庐陵特色的牌坊文化资源。
  (二)维持牌坊原貌,实行分级保护。拉斯金说过:“人们现在所宣扬的修复仅仅只是一种最恶劣的破坏方式。”莫里斯也指出:“修复过去年代中过去匠师们建造的文物建筑,最有效的方式是保持它们在物质上的真实性。”牌坊作为我国特有的建筑形制,历史上受战乱、观念变化等影响,曾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在进行庐陵牌坊文化资源的保护过程中,可以纳入分级保护机制:对于损毁不严重的石牌坊和砖牌坊,应尽量维持牌坊原貌;对木牌坊这一类侵蚀严重的牌坊,则要依据史料还原其本来面貌,经专家研讨后统一修缮。
  (三)打造庐陵牌坊品牌形象,开发牌坊文化周边产品。庐陵牌坊文化揭示了庐陵民众的时代精神和文化追求,是外人了解庐陵文化的有效平台,因此,应着力打造以燕坊古村、渼陂古村、钓源古村等为代表的牌坊品牌,深入开发牌坊故事和传说,并通过微信公众号编辑牌坊宣传资料,从而建立完善的牌坊旅游网络,使游客在直观欣赏庐陵牌坊的同时,建立对庐陵牌坊文化内涵的理解,从而提高对庐陵文化的认识。
  (四)依托庐陵地区的各类学校,围绕其文化内涵开展学术交流、讲座等活动,扩大其影响。庐陵牌坊特殊的造型、精美的雕刻、内蕴深刻的书法对联、纷繁复杂的彩绘,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依托庐陵地区各类学校,开展牌坊民俗、审美、书法等文化讲座和牌坊故事展演、牌坊走读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实地参观,身临其境感受庐陵牌坊的威严,追寻古人对牌坊的敬畏,从而扩大青少年学生对庐陵牌坊的认识。
  (五)借助当地民众的力量,恢复与牌坊有关的民风民俗。当今遗存的庐陵牌坊,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色彩,体现了庐陵文化在庐陵地区的发展与延续,因此在构建庐陵牌坊保护路径时,可以充分发动民众,开发当地特色的民风民俗文化,如出生礼与节孝坊、寿宴与百岁坊、高考宴与进士牌坊等等,可以很好地将一些庆祝活动融入各类庐陵牌坊中,在感受喜庆的同时,提高庐陵牌坊的社会影响力。
  综上所述,庐陵牌坊分布广,时间跨度大,有其特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价值,只有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明确定位,努力整合各方资源,才能古为今用,完成对庐陵牌坊文化的自然融合、自觉转化和自动传承。
  参考文献:
  [1]陈谋德.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老牌坊[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张玉舰.中国牌坊的故事[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11.
  [3]金其桢.中国牌坊[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2.
  [4]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政府.吉安地区志[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5]牛胜男,王亦凡.从牌坊探究传统纪念性建筑物的文化内涵演变[J].城市建筑,2019,29.
其他文献
【摘要】优秀的文化作品是全世界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宝贵文化的积淀,也是人类历史和人类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对文学作品进行研究和鉴赏,是对人类伟大文明的传承与弘扬。文学作品是对一个民族意识形态的重要体现,文学作品当中的语言体系也是对民族语言表达习惯和日常交流习惯的反映。英美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莎士比亚、培根等所创作的文学作品都是在特定历史时代背景下,对当时社会和人民现实生活情况的真实反映。本文
期刊
【摘要】《山海经》是我国先秦典籍中一部极具风貌与奇异色彩的作品,对于后世小说文学来说,它极大丰富了小说的创造元素,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感官体验和梦幻色彩。本文从《山海经》原著出发,沿着时间的脉络,探索《山海经》中的神话形象对后世小说文学的影响以及背后所体现的内涵和精神。  【关键词】《山海经》;神话形象;小说;传承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关注《茶花女》中呈现的二元对立,分别从物质与精神、城市与乡村、男权与女权这三组二元对立进行解读,探索小仲马塑造人物形象及确立小说主题意义的深刻性及张力。  【关键词】 二元对立;玛格丽特;差异;意义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1)12-0017-02  一、引言  《茶花女》(1847)是法国小说家亚历山大·
期刊
【摘要】《牡丹亭》是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其以主旨之妙、人物之妙、心理刻画之妙、语言之妙成为一部在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经典之作。园林是作品中最重要的活动空间,其园内的动植物,通过比德的手法联系男女主人公的性情和品格,从而具有丰富的生命意味。  【关键词】《牡丹亭》;动植物意象;生命意味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
期刊
【摘要】在封建时期的官场上,贪污受贿、卖官贩爵、结党营私的现象已然常態化。清康熙皇帝在位的六十一年间,文治武功卓著,开创的“康熙盛世”,更是为康乾盛世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盛世下也终究未能摆脱官场上结党营私、贪污受贿的宿命。  【关键词】康熙;朋党之争;贪污;吏治腐败;国库亏空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2-0038-0
期刊
【摘要】玉版作为我国古代主要的书写文字和图像的载体,玉版书画历史悠久,出土的文物和中国古籍都证实了玉版在中国古代社会发挥着重要作用。造纸术出现以后,纸张成为主要的文字书写载体,玉版因其稀少珍贵只运用于皇家的册封仪式中,在民间少见。二十世纪末荆州地区发现大量楚玉之后,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艺术家,将楚玉切片成玉版,用大漆书写楚国的文字,制成具有楚国特色的玉版漆书,探索创新在玉版上进行绘画,形成了
期刊
【摘要】《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的是松子一次一次陷入生活的泥潭又一次一次地被无情抛弃,彻底失望并过上了颓废的生活,最终被一群恶童在湖边用铁棍打死的悲剧。本文通过分析造成松子的悲惨一生的内部和外部原因,并将书中其他几位女性形象的特点进行对比,探讨得出本书体现的对日本社会男权思想的批判,对家庭教育与关怀的呼吁,以及培养女性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性。  【关键词】女性地位;日本社会状况;家庭教育  
期刊
【摘要】《复活》是列夫·托尔斯泰晚年批判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经过十年之久的沉淀,托尔斯泰将其毕生经验与思想囊括在这本书中。这部长篇小说,通过描写男女主人公聂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的精神上的“复活”,批判了当时社会的罪恶和腐朽。事实上,复活不仅仅指男女主人公的精神“复活”,也更是代表着托尔斯泰精神上的“重生”,“重生”后的呐喊是有力的,但这也成为他最后的挣扎。本文将从《复活》出发,探寻托尔斯泰在这最后挣
期刊
【摘要】《古事记》是日本最古老的书籍,分为上、中、下三卷。书中记载了神话传说、歌谣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史实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情。学界对于《古事记》上卷中出现的动物“和邇”究竟是鲨鱼还是鳄鱼这一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议和分歧。本文将围绕这一问题,结合原文进行分析论证。  【关键词】《古事记》;和邇;吴越文化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
期刊
【摘要】逻辑学和哲学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但两者之间紧密相关。逻辑是在哲学产生之后才产生的,是应哲学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逻辑最初是和哲学融合在一起的,之后从哲学分离出去,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与此同时,逻辑学和哲学之间有许多共同的研究问题。更为重要的是,逻辑始终是哲学最重要也是最强有力的工具。  【关键词】逻辑学;哲学;关系;工具性  【中图分类号】B812 【文献标识码】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