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蓝染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的试验性建议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lzn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蓝染是一种用植物染料对面料进行人工染色的技术,纺织印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度代替了手工染色,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在人们推崇回归传统、复兴手工艺的背景下,蓝染工艺的特性让它重新进入时尚的视野,本文对蓝染工艺进行研究,对蓝染工艺中的染料、工具、面料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法,让蓝染工艺适用现代服饰的生产,将传统蓝染工艺与现代服装结合创新。
  关键词:蓝染工艺;传统文化;服装设计
  一、关于蓝染工艺的发展和现状
  蓝染是一种用植物染料对面料进行人工染色的技术,据记载源于秦汉,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的传统印染技术之一,主要染料是从植物蓼蓝液中提取出来。蓝染技术在中国古代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民间服饰染色的主要方式。
  20世纪初,纺织印染技术的快速发展一度代替了手工染色,传统蓝染技艺曾出现“无人问津”的现象,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发展,
  在人们推崇回归传统、复兴手工艺的背景下,蓝染技艺无污染、手工染色的特性让它重新进入时尚的视野,受到设计师的青睐。
  二、传统蓝染工艺的分类和特征
  蓝染技术经过时间的洗涤演变,留存于世的工艺分为蜡缬、绞缬夹缬和灰缬,这四种染色方法中采用的工艺方式不尽相同,但都是基于蓝染工艺在面料中实现花纹装饰的染色形式。本文对这四种蓝染工艺进行分析和试验,尝试将传统蓝染工艺与现代服装设计结合创新,研究出蓝靛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制作的方法。
  (一)蜡缬工艺
  蜡缬又叫蜡染,在中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应用较广,其工艺特征是使用蜡液作为防染剂,蜡刀蘸取融蜡绘制纹样,而后在蓝靛染缸中浸染,浸染过程中因蜡液覆盖处蓝靛无法浸染,染后蜡液自然脱落,形成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的纹样。
  当前,使用蜡染工艺制作的服饰的图案丰富,颜色清新,风格自然朴实,但因图案精细复杂,工艺耗时,在现代服饰中应用较少,即使应用制作,因时间和手工的因素导致其服装价值不菲,不利于蜡染服饰产业化的推广。
  (二)绞缬工艺
  绞缬,又称扎染、撮缬,是一种采用结扎染色的工艺形式,防染的方式分为四种:一是缝扎技法,用针线穿缝与绞扎的办法来作防染加工,可在面料上设计绘制纹样,用线穿缝后两端抽紧,形成防染区域;二是折叠法,在面料不同位置上,采用各种折叠方法防止染色,从而得到重复、连续的图案效果;三是夹板法,面料折叠后,再用几何板块将其缚扎起来,经染色,可获得防白花纹。四是打结法,将面料对角或经向折叠,在不同的位置上以织物自身打结抽紧,然后浸水染色即可。四种方法都需浸染一定时间后,拆除防染用的工具,氧化晾干后形成纹样。采用绞缬工艺蓝染的面料,因工艺形式的手工操作不同,每一次的呈现的效果都是不可仿制的,且有独特的艺术效果。但正是因为扎染工艺的艺术性特点,产生图案的不可确定性,导致扎染工艺的批量化生产遇到瓶颈。
  (三)夹缬工艺
  夹缬,其历史可上溯至东汉时期,在唐代时期盛行,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当前仅在浙江地区保存下来。夹缬工艺的特征是制作程序复杂,包含四个环节:一是织布,需要纺纱、上浆、织成布匹;二是雕版,使用木板雕刻纹样、通水路、拓回粉本等;三是制靛,包括浸泡、打花、过筛等步骤;四是印染流程,包括染液发酵、坯布装版、下缸上色、漂洗晾晒等。
  夹缬工艺在20世纪以代工作坊的形式存在,不参与市场经营,基本上是家庭制作模式,直到日本和台湾的收藏家和学者发现夹缬工艺仍然留存,发起呼吁和保护,夹缬工艺才得以重生。当前对夹缬工艺的保护力度仍需加强,且工艺在服饰中的应用可谓寥寥无几。
  (四)灰缬工艺
  中国古代唐朝有一种专门的碱性印花,简称为"灰缬",即用碱性的防染剂进行防染,使用的是一种防染印花方法。印染過程是把镂空花版铺在织物上,用刮浆板把防染浆剂刮入花纹空隙漏印在布面上,干后放入染缸,布下缸一段时间后取出氧化通风,如此反复六到八次染色,使其达到所需颜色。再将其拿出晾干后刮去防染浆粉,即显现出蓝白花纹。灰缬发展至今作为“蓝印花布”广为流传,如今到江南地区,无论是在热门旅游区经常见到的服饰工艺品,还是寻常人家的生活用品,处处可看到“蓝印花布”活跃的痕迹,它已经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三、古法蓝染与服装设计
  本文通过对蓝染中四种染色工艺的研究和试验,分析出四种染色工艺的特点,得出蓝染工艺具有绿色环保、手工制作、效果不可复制的优点,蓝染的工艺在现代服饰的应用,将为现代服饰设计加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何更好的应用该工艺,正是笔者研究试验的重点。
  针对蓝染的工艺的研究,从该工艺的染料、工具、面料角度出发进行分析,提出融合现代服饰产业生产方法的建议,让蓝染工艺更好的为现代服装设计服务。
  (一)染料的提取方法
  传统的染料采用植物材料,这是蓝染工艺中体现绿色环保的特性,笔者曾用植物染料进行染色,发现植物染料的缺点不容忽视:首先是采用植物蓝染的布料染色不均,其次是面料色牢度低,掉色快,气味不佳,再次是植物染料的提取手法相对落后,基本靠手工艺人手工和经验进行制作,制作速度慢,周期长。面对该问题,建议采用现代化的机器设备进行植物色素的提取和固色,保留植物染色健康环保的优点,加快提取植物染料的周期,更好地适应现代服饰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工具的革新和使用
  目前,蓝染工具的使用和传承依然遵循传统,一些工具的使用历经几代仍旧沿用,不禁让人思索,加入一些更为现代的工具是否会产生新的艺术形式,例如蓝染中的绞缬工艺,其工具的使用一直在进行更新,作为防染工具的玻璃珠就是现代工具的一种,用它作为防染工具可使布料产生圆形的简洁花纹,这种花纹更符合现代人对图案的审美,这是现代工具带来的一种图案形式,由此可以得出采用现代工具进行防染的方法是值得推广,一味地遵循传统只能为蓝染工艺提供保护,但却止步不前,只有发现研究新的工具,让蓝染工艺产生更富现代审美的艺术效果,才能让蓝染工艺得到创新和应用。
  (三)面料的多样化应用
  传统蓝染工艺中的材料要求天然性,即要使用棉、毛、丝、毛的天然纤维制成的面料方可染色,虽保证了蓝染面料的天然性和环保绿色,却限制了蓝染面料的制作服装种类的范围,现代纺织技术的发展,让面料的品种呈现出多元化,应用范围广的特点,同样一种纤维经过科学技术的改变,能同时作为夏季服装用料和冬季的服装用料,因此,改变蓝染面料的应用品种将增加蓝染工艺的服装品类,让蓝染被更多人喜爱和接受,国内外一些品牌和设计师已经开始尝试,如采用数码印花技术将具有蓝染特点的纹样印制在不同的面料上制作成衣,此办法保留了蓝染工艺面料的效果,却不是真正的蓝染工艺染色的面料,笔者认为解决面料的应用范围,还需要从染料和纤维着手,改变蓝染染料和纤维的特性,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扩大蓝染工艺染色的面料品种,对蓝染工艺的推广将是一大助力。
  四、结语
  蓝染工艺是中国传统文化留存的艺术形式,是人们生产生活中宝贵的文化财富,如何对这一传统的染色技艺进行保护和创新,是需要学者和设计们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让蓝染工艺在现代服装设计中发挥更多作用,把现代的服饰变为体现传统文化的载体,展现服装设计的艺术价值,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从而更好地实现传统工艺的保护与创新。
  参考文献:
  [1]罗莹、陈咏梅.传统蓝染服饰的产品设计与产业化研究[J].艺术教育,2012(1):190-191
  [2]李红梅.传统蓝染与时尚设计[J].纺织导报,2017(12):91-93
  作者简介:
  曹梦雅(1986.06-29),女,河南周口人,艺术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服装设计。E-mail: 单位:周口师范学院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大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就是要以美引善,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以美启真,增强学生的智力;以美怡情,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从而,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有生即有情,有情即有艺术。故艺术非专科,乃人所本能;艺术无专家,人人皆生知也。晚近世变多端,人事繁琐,逐末者忘本,循流者忘源,人各竭其力于生活之一隅,而丧生其人生之常情。于是世间创立“艺术”为专科,而称专长此道者为“艺术家”。盖“艺术”与“艺术家”
期刊
摘 要:雕塑家大卫·史密斯在美国现代雕塑史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美国雕塑史上他是第一个把焊接发展到成熟的人,现在看起来这种方法已经普及了,但是在那时他超前的思维改变了美国的现代雕塑,使焊接这一技术发展到极致,他改变了媒介,使金属能够变幻出诸多造型和拼接方法,转换了造型方式,要知道,在他之前都是具象造型方法,大卫·史密斯的对于雕塑的革新是史无前例的,超前的。  关键词:大卫·史密斯;焊接;现代雕塑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画作为中国国粹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在近现代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但在追求新形势的创新道路上,中国画依然建立在对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和对创作主体内心情感的表达之上。中国工笔人物画拥有悠久的历史,它运用流畅而生动的线条表现人物的形体美,注重人物的神态描写。本文在绘画艺术研究方面把作品的表现形式作为立足点,分别从作品的选题、构图、设色等方面进行陈述。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力争保留优良传
期刊
摘 要:跷功是中国戏曲旦角的一种特殊的技能。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女性的社会地位、社会职能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包括后来的缠足习惯。本文旨在通过对跷功的分析,来解读中国缠足行为,从而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阐释跷功与缠足行为的相关性。  关键词:旦角;缠足;审美;身体符号  缠足作为一种特殊的中国“现象”,是指女性用布将双脚紧紧缠裹,使其脚畸形变小,以为美观。一般女性从四、五岁起便开始缠足,直到成年骨
期刊
摘 要:东汉碑刻沿承西汉碑刻的发展特点,逐步形成了端庄平正、挺俊流利、雄浑沈厚三种主要风格。《西狭颂》是代表了雄浑沈厚风格的碑刻,在东汉碑刻中《西狭颂》则以其雄浑沈厚的独特风格屹立在众多佳作之中,严整方折即突出了整部作品的特点。  关键词: 《西狭颂》;用笔;结构;章法;艺术风格  前 言  汉代流传下来的隶书主要分两类,一类是墨迹,帛书、竹木简,书写时间贯穿于整个汉代。主要有《老子》乙本,《孙膑
期刊
摘 要:"三环领导”教学法是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与方法,它能很好地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能很好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现代学习方法,能促进教学的生动活泼,对上好政治理论课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三环领导教学法;思想政治理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模式;意义;引导;辅导;指导;兴趣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我国从中学到大学度开设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它理论
期刊
摘 要:中国悠久历史留下的非物质文化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利用是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戏法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在历史上有着非常辉煌的发展与盛行时期,但是随着时代的更替,在科学技术与信息文化的不断扩张使得有着我国经典传统的戏法文化逐渐失去了市场地位,淡出了人们的关注视野,其传承与保护变得越来越困难。本文首先介绍了戏法相关的知识,着重分析了我国
期刊
摘 要:石鲁在《学画录》中曾记述:“画有我之思想,则有我之笔墨;画无我之思想,则徒作古人和自然之笔墨奴隶。”笔墨是绘画创作技艺中最传统也是最基础的技法,而一幅完整的艺术作品最重要的还要有艺术思想,即创作的“灵魂”。艺术思想与创作技艺之间,是一方决定另一方还是相互作用呢?本文就此问题展开论述,通过举例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来论证艺术思想与创作技艺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两者对绘画创作的作用,这对我们以后进行
期刊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将地方美术资源应用到小学美术教育中逐渐成为了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本文将对地方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开发意义与利用途径进行仔细探究,希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地方美术资源;小学美术教育;开发利用  前言  我国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各个地区都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从而也就形成了丰富的美术资源。因此,在新的时代
期刊
摘 要:公众在“实现全面小康,加快浙中崛起”建设中应具有主人翁意识,在实施“五大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三条廊道”中应有“全民参与”意识。本文以浙江横店影视城为例,从“全民参与”重要性,项目引领“全民参与”等角度探讨“全民参与”在浙中建设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全民参与;浙中崛起;共建金华;主人翁  赵光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金华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围绕“全面小康、浙中崛起”总目标,按照“走在前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