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森林生态系统植被碳储量时空动态变化研究

来源 :地理科学进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j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六次森林清查资料,结合森林生物量实测数据,采用分树种、分龄组的生物量—蓄积拟合关系,估算了中国20世纪70年代以来森林植被碳储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我国六次森林资源清查中森林的植被总碳储量分别为3.8488PgC、3.6960PgC、3.759PgC、4.1138PgC、4.6563PgC和5.5064PgC,虽然存在一定的波动现象,但总体增长趋势明显,尤其是80年代以来,植被碳储量净增加1.8104PgC,平均每年以0.0823PgC的速率增加,这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植被一直起着明显的CO2汇的作用。从碳密度的变化看,70年代以来我国森林植被平均碳密度增长了3.001Mgha-1,其中幼龄林与中龄林碳密度分别增长5.2871Mgha-1和0.6022 Mgha-1,而成熟林碳密度却降低了0.7581Mgha-1,可见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主要来自于人工林的贡献,而且随着幼龄林、中龄林碳储量和碳密度的增长,中国森林植被的碳汇功能将进一步增强。我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空间差异显著,森林植被碳库主要集中于东北和西南地区,平均碳密度以西南、东北以及西北地区为大,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和碳密度的这种空间分布规律与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干扰强度密切相关。
其他文献
《雷雨》的悲剧意识表现了相反相成的两极:揭示人生的悲剧性,暴露人的生存困境,也展示人在困境中的抗争与提升。而人类悲剧文化的熏陶与特殊的个体人生背景,是形成曹禺悲剧意
测定了7个茶树品种叶片中的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在干旱胁迫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各个茶树品种的叶绿素a,b及总的叶绿素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并发现叶绿素b的下降速度要比叶
马尔库塞的技术概念的本质是社会批判。宏观上来看,这一结论来自于以下两位技术哲学家的论述:卡尔.米切姆和E.舒尔曼。米切姆把技术哲学分为工程学的技术哲学和人文主义的技
探讨了近年来美国俚语的发展趋势,认为美国俚语在美国人的现代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交际作用,它已从昔日不登大雅之堂的市井杂语提升为更为常见的时髦用语,有些俚语甚至常
《论语》中“矣”的经常性用法是表达对某种事态(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的强调和确认,有许多含“矣”的句子,是对某种不太希望见到的事态的确认。
<正> 有明一代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在江南地区出现了我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崭新的经济现象,这就是太湖流域市镇经济的兴起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而今天的史学界在谈到这些问题时,
基于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运用遥感和地理信息技术,对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量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年均土壤侵蚀总量为16.2×108t,土壤侵蚀模数为18.73t/(hm2.a),
当前Internet由众多自治系统组成,自治系统之间采用域间路由协议BGP交换路由信息以实现网络的可达。在BGP设计阶段,人们并没有充分考虑网络路由的安全性问题,路由异常和攻击
<正>吾师赵辅继生前教我们近贴身自由手时,常用跟手取力点打法,令我们手脚难出。一动一打,大动失重,任其击放。赵师说:"这是冯威廉传给我的梁赞咏春拳知觉取力点近战功夫,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