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随笔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dcj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的学习需要在不断地复习总结已有的、旧的知识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更新及掌握。归纳复习不仅仅是反复背诵所学过的教材知识,而是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以期获得新的理解、新的意义,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力并在此过程中获得分析问题、归纳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好的數学思维品质。所以上好复习课非常关键。那么,怎样才能上好数学复习课呢?
  一、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注意
  1.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在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复习全过程,特别是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的过程,不要用教师的归纳代替学生的整理。在复习中要体现:知识让学生梳理;规律让学生寻找;错误让学生判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复习要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复习必须突出重点知识,注重实效,针对性强。在复习过程中,如果教师面面俱到,什么都复习,学生会感觉非常乏味,引不起兴趣,所以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的存在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3.复习要有系统性。在复习过程中,必须对数学知识加以系统整理,依据基础知识的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通过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把知识点和考点梳理成一个知识网络。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二、复习时按以下过程进行操作
  1.自主化整理复习。复习课要把旧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一过程,就是将平时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如果教师对复习问题面面俱到,学生会感到乏味,引不起兴趣,往往不要深入思考,张口就来,牵着学生鼻子走,老师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感到累而学生思维受到限制。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留给学生较大的探索空间,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因此,在课堂上我尝试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小组合作探讨,列出本节课的复习计划,再让小组探讨、整理归纳学过的知识,效果果然不错。例如,在复习圆的一章时,我把学生按照不同层次分成组,每个组列出本章知识点,和自己所掌握的题型,再通过交流,补充,形成了一个清晰的知识树,这一过程学生自己整理出来的结果印象深刻,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并且增强了合作意识。
  2.优化习题设计,提高复习效果。复习课中方法的选择、题目的设计、重难点的确定等都要有针对性,要针对课程标准的要求,针对教材的重难点,针对考试说明的要求,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针对学科与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复习,不能带有任何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复习旧知必须讲练结合,习题设计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由基本到变式,再到较复杂的,层次不一的练习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吃好,而且要使题目趣味化,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解题方法要有多样性。我们都知道,数学题往往有多种方法可解决,不同的学生由于有不同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相同,同一道题,学生可选择不同的解法,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解题
  方法如果单一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掌握,进而限制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对于学生“别出心裁”、“独辟蹊径”的解题方法,要及时给于表扬和鼓励。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一题多解的积极性是很有好处的。这也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多用心,选题要得当,方法要灵活,要根据班上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实际教学需要,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4.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于反馈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矫正和补救,解除学生困惑,一般对个别问题采取分散指导,对普遍新问题要集中讲解与纠正。
  5.评讲时要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抓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做到举一反三。注重解题方法、解题技巧的提炼、解题思路的分析和各知识点在考试中的呈现形式的总结。帮助学生揭示解题规律,总结解题方法,进一步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复习阶段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可增加过重的负担,勤于学生进行沟通,做孩子们的朋友,使孩子们身心愉悦的进行复习。
  总之,上好复习课,不是简单的重复,归纳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手段。只有在复习课中强调发展,准确、全面的把握教学目标,对复习过程进行充分、科学的预设,并在课堂中进行有效调控,激发学生复习的积极主动性,才能发挥复习课独特的功能,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音乐欣赏是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帮助幼儿提高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享受参与音乐活动的快乐和培养对音乐的探究热情,同时音乐欣赏与舞蹈潜能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人们在欣赏与舞動中发展了创造能力,激发创造的欲望。笔者针对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特点,结合教学实践从五个层面对音乐欣赏教学挖掘幼儿舞蹈潜能进行了相关的探究活动,获得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音乐欣赏;挖掘;舞蹈潜能;探究  一、研究背景 
期刊
案例背景:  狼是小朋友们故事中最常见、最熟悉的一种动物,在孩子们心中狼是一个凶恶、狡猾的坏家伙。作品虽然画的是坏蛋大灰狼,却突破了传统观念里大灰狼的形象。特意将他画成一个具有拙趣的模样,表情多变、动作喜感的形象,淡化了大灰狼原来的恶形恶状。通过大灰狼想吃红焖鸡的情节,让这个原本严肃的主题成为一个有趣的故事,再加上明亮、逗趣的图画,让整本图画书风趣、诙谐,洋溢着爱。孩子阅读时不会觉得它是在说教,而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经成为社会中关注的焦点问题,留守儿童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身份。本研究试图从“留守儿童”社会身份出发,通过深度访谈对师范生群体中的“留守儿童”各种复杂的关系的梳理,发现留守儿童社会身份建构主要表现为:残缺的家庭关系网、另类的同伴关系/模糊的留守儿童社会身份认同。  关键词:“留守儿童”;社会身份;现状  “留守儿童”是在1994年才首次出现的词汇。在此后的5
期刊
摘 要:“三去一降一补”是2016年重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落实体现,重庆连锁经营服务行业也受到相应的重大影响。本文针对重庆市连锁经营服务行业进行分析,针对其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连锁行业;影响;发展  1前言  关于我国的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在十八大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供给侧改革与调整的主旨思想和方向性观点,并做出了具体部署,为贯
期刊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含的意象却非常丰富,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往往借助客观物象--风花雪月、山川草木等表现主观感情,这些物象常常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感情。这些物象我们一般叫它为“意象”。  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来说:“象”在写景抒情诗中就是“景”;在托物言志诗中就是“物”
期刊
摘 要:中原文化作中国核心文化的重要成部分之一,在中国文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中原文化对外传播是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提升中原文化实力的需要。豫菜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豫菜英译可以让西方世界更好地了解河南饮食文化以及中国饮食文化。  关键词:菜名翻译;中原特色;翻译  进入21世纪,伴随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经济的高度发展,中国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有所提高,饮食生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跃、丰富局面,
期刊
摘 要:对于石寨山文化青铜扣饰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伴随着石寨山文化遗址的不断发掘和青铜扣饰的大量出土,青铜扣饰以其独有的魅力受到学者的关注,半个多世纪的研究涵盖了青铜扣饰的定名、类型、功能、起源、年代、族属、装饰风格、制作工艺等诸多方面。本文拟就通过对墓葬材料的分析,对青铜扣饰功能作进一步的分析。  关键词:石寨山文化;青铜时代;石寨山遗址;青铜扣饰  首先可以肯定的讲,类型样式多样的青铜
期刊
摘 要:如何在小学思品教学中立足本土教育资源,解读德孝文化,深入挖掘和弘扬中华优秀国学文化,对于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探寻中华文明之源,传承道德文明,弘扬民族精神,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人核心价值观,助推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文本结合自身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经验,浅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与宁远本土德孝文化融合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小学思品教学;宁远德孝文化;有机融合  德孝文化
期刊
“人固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这是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提出的生死标准。司马迁认为,人生仅以一死来对抗黑暗,“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异”。因此,司马迁“隐忍苟活”,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而流芳百世。  一、“隐忍苟活”,“重于泰山”  司马迁,字子长,55岁,龙门人,生于公元前145年,逝于公元前90年。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著有《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存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和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计算、社会和环境的关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