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金属膜片层间接触力学行为的研究

来源 :大众科学·下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fang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了解析隔膜压缩机的膜片受力原理,专门建立了一个力学模型。在不同挠度的情况下,理论计算就可以算到膜片的挠度曲线、主剪切应力、径向应力和周向应力。依照膜片不同高度的着力分布,可以得到每层膜片在接触面的滑动区以及粘着的一个状况,可以知道如何把膜片的摩擦损失降到最低,而且还可以延长膜片的使用寿命。本文主要从压缩机的金属膜片理论受力这方面进行解析。
  关键词:压缩机; 金属膜片; 接触; 力学行为
  1前言
  压缩机是根据隔膜在气缸中进行重复进行运作来达到气体的传输和压缩,其是一款有特殊结构的容积式压缩机,并且有许多的优点,因其密封性好,压缩性强,大范围的运用于输送各式各样的有毒有害或者易燃易爆以及纯度较高的气体。从隔膜压缩机膜片来说,这两种材料就是非金属和金属隔膜式。从以往研究中可知,压缩机的气腔曲面形状和膜层接触摩擦的损失都会影响到膜片的使用寿命,对此状态很多人都会探究前者多一些,而膜片之间摩擦损坏研究的比较少。
  2膜片的受力分析
  想要计算出隔膜压缩机的三层膜片的挠度曲线以及应力应变值,可以采用单层膜片的求解方法和过程。首先把三层膜片看成一个整体,这样就可以算出三层膜片的挠度曲线。使单层膜片整体受到压力并对其进行求解和解析,再把整個单层膜片分为三层,就可以算出每一层膜片的弯曲应力以及拉伸应力,可以依照每个膜片在受力变化的情况进行,求出分布的黏着曲和滑移区。另一边,压缩机的膜片在正常运行中是重复向上运动,所以只要探究膜片往上运动的轨迹,进而推算出膜片的整个运行周期所接受压力状况。
  从图1可以看出,各膜片之间在接近的时候属于非线性的,每个膜片层之间的接触面,黏着区与滑动区会随着膜片上的应力和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对膜片层之间的接触问题进行研究,需要达到以下两种要求:第一,上下两个面不能互相渗入;第二,膜片之间的摩擦力要遵守库仑定律。在图1中,T表示主剪切应力;Q表示摩擦系数;P表示压应力,如果膜片表面上的主剪切应力大于压应力会造成膜片之间相互移动,就是T≥QP。膜片表面的主剪切应力小于压印力与摩擦系数沉积会造成膜片层之间的黏着。就是T  3针对金属膜片的受力进行解析
  本文针对压缩机膜片进行受力的分析。所选用试验的隔膜压缩机和膜片的每一种参考数值为:曲面半径204mm,曲面挠度5.9mm,挠度指数 4,膜片直径 428mm,膜片泊松比0.31,单个膜片厚度0.5mm,膜片的材料都是不锈钢。
  3.1 薄膜运行时的挠度曲线
  计算方程为:
  任意选取膜片运动过程中经过的几个点进行解析,把挠度分别选为 1,3,5mm 时膜片的挠度方程,依照挠度方程探究膜片往上运行中的受力状况,即:
  依据压缩机设计手册中挠度方程设计求解气腔曲线,即:
  膜片在上面(3),(4),(5)情况下所受到的压力进行计算,把任何一个挠度下三层膜片所接触的黏着区和滑移的划分状态计算出来。
  3.2不同挠度膜片所受压力变化分布情况
  这三层膜片的挠度曲线是相同,其所受的压力大致也是相同,能算出任何一层膜片上的应力应变,就可以把其他两层膜片的应力应变值也能算出来。上述已经得到单层膜片,微分单元体上径向及周向应力的计算公式。为了方便计算引入变量α1 ,α2,如下图:
   膜片径向和周向应变值大小大致与应力值一样,依照求得挠度5.9mm的应力应变值,可以得出挠度(3),(4),(5)公式,膜片上两向应力应变分布的特点。
  4结论
  试验得出的结论有以下两点:①每层膜片之间在向上运动的时候,接触而产生的滑动摩擦,最大拉应力和最大压应力都属于滑移区,而最大拉应力一般都会在滑移区的边缘,所以如果膜片出现裂缝情况出现都会在滑移区的边缘。②膜片黏着、滑移区域的面积会受摩擦系数、厚度以及膜片两侧的压强大小等而受到影响,像摩擦系数以及厚度等,都跟膜片的材料有关。膜片层之间在接触的时候就可以改变这些因素,从而把膜片的摩擦损失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王建松. 隔膜压缩机膜片层间作用机理及耐磨强化研究[D]. 2015.
  [2]袁风华,金颖,吴广辉,等.某高炉用轴流压缩机组异常振动的原因分析及处理[J].流体机械,2015, 43( 2) : 48-51.
  [3]史进,陈秋平,何承厚,等.煤气化装置在用工业管道开裂失效分析[J].压力容器,2010,27 ( 11 ) : 53-58.
  [4]方列兵.活塞式压缩机气缸壁 Ni-P 刷镀层的耐磨损性能[J].材料保护,2008,41( 11) : 44-45.
  [5]韩烨.天然气离心压缩机腐蚀分析与控制方案研究[D].天津: 天津大学,2012: 28-30.
其他文献
摘 要:工程技术与工程造价对工程项目建质量、进度、经济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只有保证工程技术应用的合理性与造价控制的准确性才能促进项目建设目标的实现。文章通过对当前工程技术与造价现状从两方面对现场管理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工程建设;造价管理  引言  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中,项目资金管理包含着成本与效益,投资者希望获得更高的利润,承包商希望在规定范围成本内保障建筑工程的质量。基于
期刊
摘 要:完善好市政工程施工的技术能有效的维护到我国市政工程的项目,对国家和人们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施工技术的前期和策略管理的工作应当要制定到详细的方案,结合到一些较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然后把其在施工的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一一找出来并且解决,这才能确保到我国市政工程建设的质量以及效率,从而带动到我国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市政工程建设;施工技术;管理  1、前言  文章结合到了当地地区的特点,依据具体
期刊
摘 要:随着城市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对于城市建设项目的发展也越发重视起来,城市建设关系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国民生活工作质量。而机电安装施工则是整个城市建设工程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建筑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消防弱电系统作为机电安装施工中的核心技术,其必要性自然不言而喻。因此,本文通过查询大量案例对机电安装施工技术中消防弱电系统的安装加以叙述以及说明。  关键词:机电安装;施工
期刊
摘 要:汽车被动安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为了研究某一车型在100%全正面碰撞下的安全性能,首先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利用前处理软件HyperMesh对车型进行简化,建立了车辆对应的碰撞有限元模型。接着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理论,通过采用软件LS-DYNA对车辆在100%全正面碰撞下的冲击过程进行了模拟,根据仿真结果分析了碰撞过程的能量变化、车辆变形情况、速度加速度变化和结构件的强度等。结果表明:碰撞过程中
期刊
摘 要:现阶段,在科学技术的强大推动下,对低压配电技术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而智能化产生的作用也比较显著,为智能化低压配电技术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已经成为了相关行业领域共同关注的话题之一。通过加强智能化低压配电技术的应用,可以不断提高低压配电技术水平,将电力企业的压力降至最低,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并满足社会大众对电力的需求,不断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水平,获得电力用户较高的满意度。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为了使得摄像机能够更好的发挥作用,稳定地进行工作,需要对电视台摄像机进行良好的维修和保养。维修和保养工作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复杂性,需要从摄像机自身的不同部位展开,进行具有针对性的维修保养工作。为了提升摄像机的工作水平,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促进相关工作顺利进行,本文对摄像机的维修和保养工作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以探索出一条有利于我国当前中小电视台摄像机维修和保养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摄像机;维
期刊
摘 要:本文研究了UO2-MO芯块的氧铀原子比检测方法,通过不同成分配比的UO2-MO芯块进行试验,研究表明UO2-MO芯块中的MO是一种稳定的化合物,不参与热重反应,只有二氧化铀在氧气中氧化成稳定的八氧化三铀。通过精确测定样品脱水后的净重以及氧化后的总重量,通过公式推导得出了UO2-MO芯块氧铀比的计算公式,本方法的RSD优于0.13%。  关键词:UO2-MO芯块;热重;氧铀比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中,石油作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重要资源,现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国民经济改革日益推进的大背景下,社会各个领域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尤其是石油行业发展十分迅速,其作为传统资源行业之一,在实际发展中遇到了很多问题,其中安全环保问题是其中的关键,石油企业需要认识到安全环保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将其作为企业发展的重点工作,文章主要分析了石油安全环保监督管理的优化措施。  
期刊
摘 要:本方法通过对样品的前处理、称样量的选择、溶解方法的选择、铀分离方法的选择、共存元素间的干扰试验及精密度与加标回收实验的考察,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铀及铀合金中锆、铌、铁、镍、铜、锰含量的方法,本方法分离了铀基体,避免了铀基体对锆、铌、铁、镍、铜、锰的光谱干扰,本方法精密度良好,具备良好的稳定性。  关键词:铀及铀合金;锆含量;铌含量;铁含量;镍含量;铜含量;锰含量;发射光谱法
期刊
摘 要: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有利于确保信息资源的安全与可靠,促进资源共享,满足人们使用信息资源的需要。为此,实际工作中应该重视二者的整合,综合采取有效措施推动信息技术整合,加强信息管理工作。从而更好满足人们使用信息资源的需要,为各项工作有效开展创造便利。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工程技术;信息管理  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不断融合,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需求,更是在促进信息管理效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