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追求,只为重新回到党的怀抱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lok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珍标宣誓入党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
  9月7日9时许,张家界仁康中医院314病房,一个特殊的入党仪式在这里举行:胸前戴着崭新的党徽和3枚功勋章、89岁高龄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金珍标,在入党介绍人张长青的领誓下,面对鲜红党旗,庄重举起右手,庄严宣誓入党。他那洪亮的声音、清晰的誓言、抖擞的精神,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位已卧床半年多、几乎一个多月粒米未进的老人。
  “这一天我盼了61年啦!今天终于实现了一生最后的心愿,重新回到了党的怀抱,我感到特别光荣和自豪,我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入党仪式结束后,金珍标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含着热泪诉说。在场的人无不为老英雄对党无限忠诚的拳拳之心所感动,仿佛再次看到金老坚持不懈追寻回归党组织的奋斗历程——

战场上,他用生命书写忠诚


  1948年,17岁的土家族青年金珍标正在山里干活,被一群持枪土匪抓走,帶进匪窝。
  再穷不能做贼,再苦不能做匪。从小对土匪深恶痛绝的金珍标一心想着逃出来。3天后,趁着下山摘菜的机会,他成功逃脱。
  新中国成立后,47军在湘西展开剿匪行动,有过3天“土匪”经历的金珍标被送来接受改造。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47军接到入朝作战命令。
  “宁愿死在战场上,也不能被当作‘土匪’冤死在刑场上!”为了洗清“土匪”罪名,金珍标毅然报名参军,成为47军141师423团一名战士,和战友们一起“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入朝参加的第一场战斗中,金珍标为自己是一名担架员打不起精神,向排长申请到一线参加战斗。但因他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未能得到批准。
  战斗中,六班副班长赵玉忠2次负伤,一条腿被弹片炸断。金珍标和战友把他抬上担架,他却自己滚下来:“我是共产党员,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和大家一起战斗!”
  副排长王兴邦头部负伤,满脸是血,但仍指挥着战斗……
  看到战友特别是党员骨干一个个英勇顽强地战斗,金珍标心灵深处受到强烈震撼:多么可敬的战友啊!我一定要向他们学习,不怕牺牲,争取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从此,申请加入党组织,争当一名优秀共产党员,成为金珍标一生的追求。
  “只要有不怕死的精神,就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场惨烈的战斗,不但没有让金珍标畏惧退缩,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爬也要爬到前线,死也要死在战场上”的信念。
  在朝作战3年间,金珍标5次参加战斗,尤其是老秃山战斗最为惨烈。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与上甘岭战役齐名的一场战斗。
  老秃山守军是所谓“联合国军”哥伦比亚营一个加强连,美7师20个排以及2个搜索班、1个坦克连共四五百人,修有明碉暗堡195个。敌人吹嘘,老秃山是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1953年3月23日19时55分,几分钟炮火急袭后,志愿军发起冲击。已是优秀机枪手的金珍标与战友一起猛烈开火,仅仅15分钟,我方就把红旗插上了老秃山主峰。
  但惨烈的搏杀才刚开始。敌人不甘失败,全力反攻。突然,金珍标感到背上一阵剧痛,他知道自己中弹了。但他顾不上伤痛,咬着牙一边扫射一边继续冲锋,在前进至主峰与小山岗中间的洼地时,金珍标的双脚也中了弹,倒在地上。金珍标用双手和膝向前爬,刚到小山岗脚下,侧翼暗堡里敌人扔出的一颗手榴弹在他身边爆炸,金珍标再次受伤。
  这时,一群敌人正向小山岗反扑,金珍标顽强地用负伤的左手拖着机枪,用右手一点一点向前爬,最后终于抢在敌人前面爬上了小山岗,架起机枪向敌人猛烈开火。后来,金珍标配合突击队先后打退敌人一个班至一个排的18次反扑,牢牢把阵地控制在手。
  老秃山一役,金珍标一人就歼敌160多人,先后被47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一等功臣和二级战斗英雄称号,荣获金日成亲自颁发的二级战士荣誉勋章。他使用的那挺机枪,被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
  战斗结束后,身受重伤的金珍标被转送到国内治疗,但未等痊愈,他又偷偷地重返战场。1954年11月,他在部队入党,不久被提拔为排长和代理副连长。昔日的“土匪”成为战斗英雄,当上了军官,这引起了他人的嫉妒。1957年,金珍标回乡探亲,遭人错告,被送去参加劳动改造。

受委屈,他以坚守兑现誓言


  1962年 9月,金珍标被“精简”回乡。
  家人、亲戚、战友都为金珍标打抱不平,让他找组织申诉,但金珍标从不无理取闹:“我虽然被开除党籍,但我永远不能忘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对党忠诚,永不叛党!”
  金珍标和妻子覃正华先后育有6个孩子,加上年迈的双亲,一家10口人只有他一个整壮劳动力,难以养家糊口,不得不忍痛把最小的儿子过继给他人。后来生活举步维艰,实在难以为继,金珍标长年钻进深山老林,干起“挖瓢匠”的手艺活。
  直到1979年,金珍标的命运才有了转机,党和政府为他恢复了伤残军人身份,可以享受优抚军人待遇和全额公费医疗。
  “我虽然丢过鞋,但比失去脚的人强些。”对于受到的委屈和不公正待遇,金珍标淡然面对。一些人怂恿他借机向党和政府讨个说法,索要赔偿,他却从来只字不提:“与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战友相比,我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如果问我有啥要求,那只有一个:希望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
  金珍标从来没有忘记自己曾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群众眼里“没有党籍的共产党员”。
  金珍标家乡有一条河,一遇大雨就发洪灾,导致良田和村庄受淹。1976年,公社决定打一条隧洞分洪。在朝鲜战场挖过坑道、打过炮眼、排过雷的金珍标便成为主力。一次爆破中,出现一个哑炮,炮工班的年轻人都争着要上去看看,金珍标大声拦住他们:“都闪开,让我去!”只见他毫无惧色地向哑炮位置走去,轻轻扒出未爆引信,避免了一场危险事故。大家都为他欢呼,称赞他英雄本色不减当年。   这年秋天,一个水库闸门被杂物卡住、无法关紧,水流倾泻而出,若不尽早关闸,将造成库水白白流失,数百亩庄稼可能因无水灌溉而欠收。21米深的水压具有强大冲击力,稍有不慎就可能被水吸进闸门冲走。尽管公社悬赏300元,但仍然无人敢去。金珍标听说后赶了过来:“我来试试!”他先后3次潜入水中,最后终于把闸门关上。
  300元,当时对金珍标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可以让他摆脱贫困,改变一家人的生活。但看着公社书记手里的奖金,金珍标却说:“为乡亲们做点事还要钱,我还是人吗?!”
金珍標用颤抖的右手一遍遍地抚摸着党旗

病危中,他把入党作为唯一心愿


  8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金老病房,家人伤心地说:“快一个月了,吃的不到一碗米粥。”但听说部队来人看望他,金老十分激动,挣扎着一定要坐起来。
  年近九旬的金老,健康确实令人担忧:听力早年在战场上受损,如今是严重衰退;因患眼疾,视力陡然下降,几近失明;左手因痛风颤抖不停,双腿无法下地行走……
  “党和政府这些年把我照顾得很好,不愁吃穿,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我没有什么要求……”金老十分吃力地说,“我这一辈子为祖国、为家乡作了一些贡献,但始终表达不了我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我离开党组织60多年了,多么渴望重新回到党的怀抱,如果组织给予我第2次政治生命,我就死而无憾了……”
  金老话未说完,在场的人早已掩面而泣。临近人生终点,金老没有谈自己受的委屈,也不提一生的苦难,更没有任何物质诉求,他最后的唯一的心愿就是重新入党。这也是几十年来,金老向组织提出的唯一要求。
  由于历史原因,半个世纪过去,金老重新入党的愿望一直未能实现。于是,他从2008年开始,先后3次递交入党申请,请求重新入党。
  但因种种原因,金老的申请一直未能如愿。随着年事增高,金老申请入党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越来越急切。
  今年年初,湖南大学退休教师吴扬才副教授在网上搜索资料时,偶然发现“土匪”出身的抗美援朝战斗英雄金珍标的故事。同为上过战场的退役军人,吴老师深为金老的事迹感动,在病床前对他进行了长达半年之久的采访,还跑到金老战斗过的部队深入调查了解,要为他撰写一本传记。
  八一前夕,张家界日报记者前来采访,此时的金老已无法接受采访,家人建议他去找吴老师了解情况。就这样,一篇《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最后心愿》内部参考很快摆到了市委领导案头,市委书记虢正贵高度重视,专门指示相关部门核实情况,绝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
  市委组织部派出调查小组,深入中湖乡青龙垭村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充分了解金珍标的表现后建议:可以按程序发展金珍标入党。
  8月27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青龙垭村党总支第二党支部召开支委会,确定金珍标为发展对象。9月5日,党支部召开党员大会,全票通过金珍标的入党申请。9月6日,乡党委批复同意金珍标同志为中共预备党员。
  铁心向党,英雄无悔。金珍标抱着鲜红的党旗,用颤抖的右手一遍遍地抚摸着,犹如失散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到母亲的怀抱。
  “党啊,亲爱的党啊……”一首《党啊,亲爱的妈妈》,金珍标不知听了多少遍,每次他都以泪洗面。今天,当他再次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时,这首歌又在他耳畔萦绕,泪水又情不自禁地涌了出来。但今天从他眼里流出的,一定是幸福的泪水!
其他文献
镇“老兵之家”外景镇党委书记李卫国(右一)看望老退役军人  9月11日,从山东省退役军人工作会议上传来喜讯:日照市莒县洛河镇党委书记李卫国从省委书记刘家义手中接过“山东省退役军人工作先进集体”这一光荣金牌,以表彰该镇“老兵之家”。李卫国作为这次会议的基层代表首先登台作了《传承老兵精神 助力乡村振兴》的发言。  莒县洛河镇位于沂蒙革命老区,现辖46个村4.3万人,其中有970名退役军人,涌现出邓小平
期刊
“‘地球卫士奖──激励与行动奖’的得主是中国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时至今日,塞罕坝人聊起第三届联合国环境大会上的这一幕,依然激动不已。  跨越50多年,三代塞罕坝人在平均海拔1500多米、最低气温-43.3℃的高寒荒漠上,成功植树11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把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创造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森林的绿色奇迹,为生态文明建设树立了一面鲜红的旗帜,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
期刊
2019年9月24日,“雷鋒精神与初心使命”研讨会暨辽宁省第十届雷锋精神论坛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举行。  本次研讨会主要包含主旨报告会、辽宁省雷锋研究会理事年会、分论坛研讨会3场活动。辽宁石油化工大学雷锋研究院举行揭牌仪式后,15位与会代表先后作主旨报告,围绕雷锋精神与初心使命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雷锋杂志社总编辑陶克作了《中国出了个雷锋》主旨报告,揭示了开展雷锋文化研究的方向性问题。  为期一天的研
期刊
仲夏时节,记者又一次走访沪上知名的民间学雷锋带头人、刚刚被《雷锋》杂志授予“弘扬雷锋精神突出贡献奖”的王树源老人。  “这是动迁后租住的房子,这里离东靖路地铁站近,方便带领老妈妈们到地铁站学雷锋做志愿者”。  俗话说“三句不离本行”。雷锋老人则“三句不离雷锋”。走进门口挂着四块奖牌。“前面两块是当年和老伴陈慧娟组织‘爱心妈妈’团队参加世博会时获得的,后面两块是《雷锋》杂志授予的……”王树源向记者回
期刊
金秋时节,我们迎来新中国70华诞。面对日新月异的山河胜景,人们发出啧啧称赞。这其中,有3张闪耀世界的“中国交通名片”——港珠澳大桥、高铁、北京新机场格外引人瞩目,甚至被外国媒体评为世界新工程奇迹。  这些骄人成就背后,是综合国力的强大支撑,是创新能力的突飞猛进,是精神气质的澎湃昂扬。70年间,从“雷锋精神”“铁人精神”到“两弹一星”精神……一代代中国人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接续砥砺前行,托举起中国奇迹
期刊
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于敏等8人共和国勋章,授予劳尔·卡斯特罗·鲁斯等6人友谊勋章,授予叶培建等28人国家荣誉称号。
期刊
刘宇环做好飞行前准备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共招收过12批女飞行员。能被空军选拔为女飞行员的可谓凤毛麟角。然而,在辽宁沈阳,就有这样一对母女:母亲董锁箴是中国空军第2批女飞行员;女儿刘宇环则是中国空军第6批女飞行员。这是截至目前中国空军历史上唯一的母女飞行员。  今年国庆节前夕,记者慕名走进董锁箴沈阳的家中。今年已有85岁高龄的董锁箴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不仅我和女儿是飞行员,我老伴和女婿也是飞行
期刊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是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的一项重大举措。作为海淀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三级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花园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按照市、区统一规划部署,结合实际抓好落实,建立起“纵横结合融资源、双轮驱动促服务”的工作格局。  纵向深入到社区。花园路街道第一时间举行花园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成立仪式,并为所辖的26个社区挂牌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期刊
北京市海淀区作为科教文化大区,不仅有一流的高等院校、国家机关科研院所,更有众多部队大院和全国乃至全球知名的企业。2019年注重发挥区文明委作用,统筹协调驻区单位资源优势,以“互鉴、同行、分享”为根本,共建全国文明城区,共品传统文化魅力,提升区域文明品质,凝心聚力建设文明海淀。  一是着力互鉴,共提文明品质。组织驻区文明委单位走进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的中国航天科工二院,感受中国航天科技发展历程,充分发挥
期刊
第七届全國道德模范名单揭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国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作出了重要指示。道德模范是有形的正能量,是鲜活的价值观。表彰学习这些全国性的道德模范,对于倡导好风尚、弘扬正能量、促进全社会向上向善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细研这些道德模范的事迹,发现他们有一个最突出、最值得人们敬仰的共同特征,就是他们都一贯坚持弘扬雷锋精神,为社会树正气,为百姓送温暖,为祖国作贡献,不断续写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这一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