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h指数研究总况的定量分析

来源 :图书与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p541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为文献来源,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并结合文献内容,从文献数量、来源、作者、被引与经典文献、主题等方面对h指数的研究论文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本领域今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定量分析 h指数 信息计量
  中图分类号: G35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2-0044-04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esearch on h Index Abroad
  Cao Yaxin (Qufu Normal University Rizhao Campus Library, Rizhao, Shandong, 276826)
  Abstract:The author uses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nd takes Web of Science as information source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on h index, concerning literature quantities, information origin, author, citation and classic papers, and theme. It is hoped to supply some inspiration to the research on h index from now on.
  Key words:quantitative analysis; hindex; informetrics
  CLC number: G353.1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2-0044-04
  
  长期以来,科研评价是全球学术界和科研管理部门十分关注的话题,一般来说,学术评价均是采取同行评议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传统的定量分析主要依靠发表论文数、论文被引频次、影响因子等指标。但这些指标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缺陷,因此,关于如何利用有效指标进行科研评价的探讨一直都没有停止过。2005年,美国物理学家HIRSCH J.E.教授提出了一个进行学术评价的新指标—h指数(h index)。[1 ]h指数能够将研究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得科研评价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因此,h指数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多方的广泛关注,h指数的研究也成为了信息计量学领域的一个焦点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选择国际最为权威的引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 with Conference Proceedings (SCI-EXPANDED, SSCI, A&HCI, CPCI-S, CPCI-SSH),从文献数量、来源、作者、被引与经典文献、研究主题等角度进行定量分析。从而为了解h指数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帮助。
  1 文献数量
  通过在Web of Science中进行检索,去除误检结果,同时通过文献引文关系,增加部分漏检的相关文献,最终得到文献294篇(见图1)。
  从图1可以看出:①从2005年至今,与h指数密切相关的文献量已经接近300篇,说明h指数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受到持续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②2010年的文献数量为62篇,比2009年略有下降,但应该是收录时滞的原因,因此可以说h指数的研究文献成逐年上涨的趋势,据此可以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h指数的研究文献还将继续增加。
  2 来源分析
  根据文献的集中分散规律,某一研究领域大部分文献相对集中在少数文献来源(期刊/会议录等)上,而剩余的文献则依次分散在其他大量的相关来源上。因此,分析论文的来源是了解本领域文献的空间分布特点和掌握本领域主要信息来源的最有效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了解掌握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据统计,294篇文献发表在112份期刊和14份会议录上。Scientometrics排在首位,共刊载文献52篇,占总数的17.69%。Scientometrics是一份主要刊载科学学和科学政策的定量研究成果,探讨有关科学计量研究问题的知名专业期刊,因此排在首位也是情理之中。排在第二位也是重点关注信息计量的专业期刊Journal of Informetrics,刊载文献34篇;而信息管理领域顶尖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也刊载了33篇文献,排在第3位。这三份期刊刊载的文献数量远远超过了其他期刊,也充分说明了这三份期刊是h指数研究领域最为核心的期刊。因此,对h指数研究有兴趣的学者应该重点关注此三份期刊,以便于有效掌握h指数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
  3 作者分析
  统计表明,294篇文献共涉及到374位作者,其中,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数为281位,占总数的75.13%,高于洛特卡定律经验值设定的60%,分析原因,一方面是本次计量分析将所有的合作者都考虑在内,客观上增加了发表1篇文献的作者数;另一方面h指数毕竟是2005年才提出的计量指标,研究历史较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发表1篇文献作者数的比重将会有所下降(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发表7篇及以上的作者数达到了8人,说明六年来h指数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核心作者,在本文中,将此8位作者列为h指数研究的核心作者(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①8位核心作者来自于5个国家, 4个国家是欧洲国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欧洲学者对h指数关注较多,其中有3位作者来自于比利时,说明h指数的研究在比利时开展得相当普遍;②排在前2位的作者EGGHE, L和ROUSSEAU, R均是信息计量学领域的知名作者,EGGHE, L在h指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g指数[2 ],而g指数也被广泛认为是对h指数不足的有效改善,近年来该文献在Web of Science中被引频次达到了159次,被引频次仅仅低于HIRSCH J. F.提出h指数的文献。ROUSSEAU, R则是普赖斯奖获得者,近年来更是与多个国家的学者开展广泛研究,如跟国内的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合作,他们的研究不仅推动了本国相关研究的进展,同时也带动了我国等发展中国家研究水准的提升;③我国学者对h指数的关注也比较多,同时也涌现出了金碧辉、梁立明等较为知名的研究人员,但不得不承认,就整体而言,研究实力和影响力都有待进一步提升。
  4 被引与经典文献分析
  一般来说,被引频次越高,影响力越大,因此通过被引分析,可以明确某一个研究领域的总体影响力和经典文献。据统计:①294篇文献被引共计3533次,平均被引频次为12.02次,h指数为28次,这意味着有28篇文献的被引频次超过了28次,此28篇文献的被引频次达到2365次,这些充分说明了h指数的研究确实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是多个领域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②处于h指数区内的28篇文献来自于9份期刊和2份会议录,其中刊载最多的是Scientometrics(11篇),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6篇)和Journal of Informetrics(3篇)排在二、三位,这三种期刊也是之前所分析的核心期刊,因此可以肯定这三份期刊确为h指数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期刊;③在28篇文献中,有2篇是国内学者所著,分别是金碧辉等人提出R指数和AR指数的“The R- and AR-indices: Complementing the h-index”[3 ]和梁立明的“h-index sequence and h-index matrix: Constructions and applications”[4 ],分别被引90和37次,这也说明在h指数研究的国际舞台上,我国学者也有了一定的影响力;④被引频次最高的,理所当然的就是HIRSCH J. F.提出h指数的文献“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达到了惊人的655次,年均被引93.57次;⑤28篇文献中有10篇被引频次达到了80次以上,在此,将这10篇文献作为h指数研究领域的经典文献(见表3)。
  10篇经典文献中,HIRSCH J.E.和EGGHE L.分别有2篇入选,是表现最为出色的作者,事实上这两位作者也是h指数研究领域最为权威的学者;期刊方面,Scientometrics表现最为突出,共刊载4篇。此外,10篇经典文献有6篇是2006年出版,最迟的也是在2007年,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经典文献的产生,需要时间的积累。
  5 主题分析
  对某一研究领域的文献数量、来源、作者、被引频次等情况进行分析,是对研究文献的外部特征进行分析,而主题分析则是深入文献内部,对研究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与分析,通过主题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明确某一个研究领域的研究重点、热点和发展方向。
  通过分析,发现h指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指数优缺点与影响因素分析、类h指数研究、h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的比较、h指数的应用等方面。在此,笔者将主题分成h指数基础理论研究和h指数应用研究两大部分。
  5.1 h指数基础理论研究
  (1)h指数的优缺点分析。HIRSCH J. F.在其最初的文献中就指出h指数计算方便,且同时考虑文献发表的数量和质量,克服了以往各种科研评价指标的缺点;[5 ] h指数是一个稳健的累计指标,单纯论文数量的增长对h指数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当然,h指数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h指数对于那些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而言是不利的;h指数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因此无法考察学者研究活力的衰退情况;h指数只能上升,不能下降等。[6 ]
  (2)h指数的影响因素分析。JACSO P.分别讨论了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Scopus等数据库对计算h指数的影响,并认为Web of Science和Scopus比较适合计算h指数,而Google Scholar则并不适合;[7 ]VANCLAY J.K.则通过对Google Scholar 和Web of Science两个检索工具的比较,发现检索工具收录差错不会对h指数产生较大影响;[8 ]SCHREIBER M.提出自引对h指数影响较大,对h指数本就不高的青年学者来说,更是如此。[9 ]
  (3)类h指数研究。关于h指数的改进和类h指数的研究比较多,最为典型的就是g指数,EGGHE L认为在评价科学家的整体学术水平时,度量指标应反映出高被引论文,于是提出g指数,定义g指数为前g篇高被引论文的引文数的总和高于或等于g2 。 [10 ]基于类似的思想,金碧辉等提出了A 指数和R 指数。A 指数被定义为纳入h 指数的论文的引文数的平均数,R 指数被定义为纳入h 指数的论文的引文数的和的平方根。[11 ]
  5.2 h指数应用研究
  由于h指数既考虑了文献数量,又考虑了文献质量,并且易于理解和计算,因此,h指数一经提出,便有学者探讨h指数应用相关的问题,h指数的应用研究也迅速成为了界内关注的焦点,使得h指数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局面。
  (1)科研人员的学术评价。HIRSCH J.F.最初提出h指数,就是用于对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进行评价,他利用h指数对物理学领域的科研人员研究水准进行研究,发现h指数确实是可以作为评价科研人员学术研究的一个有效的指标,同时指出,对不同学科领域h指数分布差异性和相似性的比较应该是今后研究的一个方向;[12 ]IMPERIAL J.利用h指数对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科研人员的学术研究进行了评估;[13 ]Oppenheim, Charles统计了英国多位信息管理领域科研人员的h指数,并指出在该领域,若科研人员的h指数能达到5,就已经是不错的表现,若h指数能超过13,则认为是一位相当有影响力的学者]。[14
  (2)科研团体的学术评价。h指数不仅可以用于评价个人的学术研究,还可以用来评价科研团体。如ARENCIBIA J.对古巴科学研究中心在2001~2005年期间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运用连续h指数对该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进行评价;[15 ]而BOUABID利用h指数对摩洛哥的科研制度进行了评价,并与南非、葡萄牙等国家进行对比分析,结论认为h指数能够更好地评价科研团体的学术研究。[16 ]
  (3)期刊影响力评价。2005年,BRAUN T等首次将h指数应用于期刊影响力评价,他们利用Web of Science对2001年期刊的h指数进行计算,发现在JCR中影响因子最高的“Annual Review of Immunology”的h指数排名落后于其他期刊,原因是其发文量小,而h指数是要强调发文数量的。因此他们认为h指数和影响因子在评价期刊时强调的是不同的方面,h指数是影响因子的一个有益补充;[17 ]MILLER C. W.通过对物理学期刊h指数的研究,很好地解决了Physical Review Letters影响因子低于Reviews of Modern Pyhsics的问题,据此指出评价物理学期刊影响力时,h指数比影响因子更为优越;[18 ]HARZING A. W通过Google Scholar的实证分析,得出h指数能更为准确、广泛地评价期刊影响力的结论。[19 ]
  (4)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的预测与分析。BANKS M.G.利用h指数确定了物理学的研究热点,并改进了h指数,提出了h-b指数,利用该指数,得到了碳纳米管研究、纳米线的研究是物理学中最为热门的研究主题;[20 ]而HIRSCH J.E认为,h指数不仅可以用于评价科研人员过去的学术研究,还可以预测他们未来可能取得的学术成就。通过实证研究,证实了相对于发表论文总数、总引文数等指标,h指数是一个更好的预测未来学术成就的指标。[21 ]
  (5)专利评价,由于专利和论文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有学者在进行专利引文分析时,尝试引入h指数,如JIAN C. G利用h指数对半导体技术领域的专利水平进行测评,结果表明专利h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评价专利质量的计量指标。[22 ]
  (6)其他应用,h指数还可以应用于科学基金资助论文影响力评价、单个出版物影响力评价、特色专题的确定以及图书馆管理工作评价等多个方面。
  6 结语
  h指数一经提出便受到了多方的关注,经过几年的发展,更是被应用到了多个领域,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h指数将会有更多的应用之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科研评价是一个复杂的过程,h指数并不能解决科研评价的所有问题,在实际的评价工作中,不应过分夸大h指数的作用,应该将h指数跟其他评价指标相结合,方有可能对科学研究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
  
  参考文献:
  [1][5][12]Hirsch J. F.An index to quantify an individual’s scientific research output[C].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5,102(46):16569-16572.
  [2][10]Egghe L.Theory and practise of the g-index [J]. Scientometrics, 2006, 69 (1): 131-152.
  [3][11]Jin B.H.et al.The R- and AR-indices: Complementing the h-index[J].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2007,52(6): 855-863.
  [4]Liang L.M. h-index sequence and h-index matrix: Constructions and applications[J]. Scientometrics,2006,69(1):153-159.
  [6]Rodrigo C.The h-index: Advantages, limitations and its relation with other bibliometric indicators at the micro level[J].Journal of Informetrics, 2007,(1): 193-203.
  [7]Jacso P.The pros and cons of computing the h-index using Web of Science[J].Online Information Review,2008,32(5):673-688.
  [8]Vanclay J.K.On the robustness of the h-index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58(10): 1547-1550.
  [9]Schreiber M., Self-citation corrections for the Hirsch index [J]. EPL (Europhysics Letters), 2007, 78(3): 3002.
  [13] Imperial, J.Rodriguez, N. A., Usefulness of hirsch’s h-index to eval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in Spain[J]. Scientometrics, 2007,71(2):271-282.
  [14]Oppenheim, Charles. Using the h-index to rank influential British researchers i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librarianship [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7, 58(2):297-301.
  [15]Arencibia, J.Applying successive H indices in the institutional evaluation: A case study[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8,59(1):155-157.
  [16]Bouabid, H.Evaluation of Moroccan research using a bibliometric based approach: investigation of the validity of the h-index[J]. Scientometrics,2009,78(2): 203-217.
  [17]Braun,T., etal.A hirsch-type index for journals[J]. Scientometrics, 2006,69 (1): 169-173.
  [18]Miller C. W.Superiority of the h-index over the Impact Factor for Physics[EB/OL]. [2011-01-20].http://arxiv.org/abs/physics/0608183.
  [19]Harzing, A.W.A Google Scholar h-index for journals: An alternative metric to measure journal impact in economics and business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2009, 60(1): 41-46.
  [20]Banks, M. G.An extension of the Hirsch index: Indexing scientific topics and compounds[J]. Scientometrics, 2006,69(1):161-168.
  [21]Hirsch J.E.Does the h-index have predictive power [C].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07,104(49): 19193-19198.
  [22]Jian C. G.XIA G.Exploring the h-index at patent level [J].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60(1): 35-40.
  
  作者简介:曹亚新(1974-),女,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图书馆馆员。
其他文献
摘 要:文章以中文图书尤其是新书利用率统计分析为基础,从采访队伍、人员素质、流通数据、书商评级等方面构建图书采访质量评价体系,以期提高采访质量。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流通统计 采访质量 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 G2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2)02-0104-04  To Establish a Quality Assessment Sys
主持人的话:我一直很希望在“馆长的故事”里能够看到湖南基层馆长的身影,这里的缘由有两个,一是6年前北京大学李国新教授关于中国中西部县级公共图书馆生存现状的调研主要在湖南进行的,那份引起极大反响的调研报告让我们看到了湖南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惨况”;二是我本人参加“中国图书馆学会基层图书馆馆长培训志愿者行动”的第一站就在湖南,因此结识了一些湖南的县级图书馆馆长,并且知道了他们中一些让人既感动又心酸的故事
文章主要探讨的是科技情报组织中由科技情报研究活动而产生的科技情报成果的知识产权的归属问题。涉及到了明确科技情报成果的知识产权类型,并分析了有可能享有科技情报成果
1昆明市盘龙区图书馆基本情况2008年,昆明市盘龙区委、区政府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和文化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出发,针对昆明市乃至云南省尚无专业化少年儿童图书馆的实
我国图书馆事业正处于由传统Lib1.0向Web2.0环境下的Lib2.0发展的关键时期,网络个人数字图书馆作为Lib2.0读者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基于当前国内典
个体认知活动与其知识共享决策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受经验和偏好等因素影响,任何个体都不可能获取与知识共享决策相关的所有完备信息,其知识共享决策行为往往建立
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金融自由化浪潮,使得各类金融机构在业务上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在竞争中,金融混业经营模式显示出了强劲的活力,其优势逐渐为各国所认同,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金
目的对目前国内外心房颤动患者Watchman封堵器植入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利用Pub Med、EMbase、CNKI和Wan Fang Data检索2000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发表的关于
城市管理工作需要创新,只有在工作思路上、措施手段上不断创新,才能赋予城市管理工作以活的灵魂.使其不断自我调整,以适应广大市民的要求。实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最高目
文章以上海师范大学化学学科用户近五年(2006-2010年)被SCI收录论文为对象,对收录的论文及其引文数据进行整理、统计,重点对引文数据从引用年代、引用频次和引用期刊所在库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