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商业区地下建筑防火设计

来源 :房地产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g10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为了吸引顾客,传统商业建筑在功能和形式上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地相继建成了数量众多的大型商业广场(或叫购物中心),它们不仅功能齐全,而且形式多样。有些大型商业建筑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艺术等消费功能于一体,甚至可同时容纳“主力店”、主题娱乐休闲设施和多样化商品步行街等各种商业形态,成为了大型商业综合体。此类综合体具有面积规模大、人员密集、建筑功能复杂等特点,发生火灾后容易导致蔓延迅速、人员疏散量大、扑救难度及财产损失大等后果,其在防火分区、安全疏散、现代消防设施等方面也都具有不同于一般民用建筑的独特性。根据上述火灾特点,笔者结合上海市市大悦城的地下商场工程实例,就大型地下商场在建筑防火设计上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型商场;地下建筑;建筑防火设计
  一、工程实例
  大悦城一期西北块项目位于上海市闸北区苏河湾地块内,南至七浦路(原七浦路规划西延伸段)北至海宁路,东至规划的文安路,西至西藏北路。本项目是一个集购物、餐饮、休闲于一体的大型商业建筑。
  本项目开发商为上海新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高层商业建筑,地上九层,地下三层。基地面积为:12894.3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5135.75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65800.19平方米(其中计容面积为65498.80),地下建筑面积为:29335.56平方米(不计入容积率)。建筑高度为55.50米。
  功能布局
  大悦城一期西北块商业项目平面设计上需与建成的西南块商业紧密结合,通 过横向、纵向及内部的各项领域创造有活力和令人兴奋的空间,商业布局上沿用 一期西南块的模式建立不同层的购物中心区,垂直环流利用自动扶梯和垂直电梯 形成连续顺畅的竖向联系,创造一个舒适的交通工具导航整个零食环境。
  各层主要功能:
  地下三层:人防区域、设备用房及机动车停车库等: 六层:次主力店、书 店、餐饮、零售等
  地下二层:设备用房及机动车停车库等: 七层:餐饮及辅助用房等
  地下一层:商业零售及设备用房等: 八层:电影院、餐饮及辅助设施等
  一至三层:品牌旗舰店、次主力店、餐饮、零售等 九层:设备机房、交通核等
  四至五层:次主力店、高档电器、餐饮、零售等:
  二、地下火灾的特点
  地下商场作为平时城市居民购物消费、休闲娱乐的场所,其建筑设计与其他建筑有明显区别。因此,其火灾特点也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主要表现在:
  一是烟雾量大不易散出。地下商场发生火灾,由于没有外窗,与建筑物外部相连的通道有限且开口面积小,在封闭空间内,大量物品产生的烟雾久聚不散。烟气温度高极易引发轰燃。
  二是烟气毒性大,易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地下商场相对封闭,商品种类繁多。有的商品特别是化纤,塑料商品等,燃烧时产生大量的有毒气体,易造成人员中毒伤亡。而且地下商场人员集中,有序疏散非常困难。
  三是火势发生蔓延情况复杂。地下商场出入口布置形式和数量内部空间的大小、通风设施的完善状况等决定地下商城内风的流动状态,同时也决定火势发展蔓延的快慢,进而决定火势蔓延的复杂程度。
  四是火灾扑救异常困难。扑救地下商城火灾往往收到内攻环境、救助对象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灭火战斗的难度。
  三、建筑防火设计
  1、防火分区的划分
  防火分区划分是建筑防火设计的重要环节,目的是一旦某处建筑发生火灾,将其控制在一个分区之内,防止蔓延。其面积大小主要是根据建筑性质、类型以及建筑耐火等级来确定,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耐火等级为一或二级。防火分区最大面积及防火分隔构造要求规范有明确规定
  本项目的地下空间功能包括地下三层的停车库和设备用房、地下二层的停车库、设备用房、卸货处以及商业功能。此两层防火分区的设置依据现行规范的要求进行相关的设计即可,难点在于下沉式广场层防火分区面积指标的划分原则,由于地形条件的限制,下沉式广场层在东、西两面可直接疏散到室外广场,但在南、北两面均埋在土壤中,不可直接对外疏散,此层的防火分区面积指标的划分若是按照一般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处理,则必然对商业的使用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也会对屋面优美的绿化花园环境设计带来一定的困难。
  2、安全出口与疏散楼梯
  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数量不应少于2个,且应设置在不同方向。根据现行防火规范的规定, 楼梯是垂直疏散的唯一通道,确定楼梯数量和楼梯总宽度是建筑防火设计的关键,也是当前设计中的主要难点。大型商业建筑的疏散楼梯间应为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疏散楼梯的合理设置很重要,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在商场四周外墙设置封闭楼梯间,省去前室面积;确实因疏散距离不够而需在商场中部设置疏散楼梯的,可将楼梯成组布置,并尽可能使楼梯让两个防火分区共用,为商业流线设置留出灵活的使用空间。梯段宽度不应小于1.4m,宜结合每股人流宽度的规定来确定,宜取1.8m。充分利用商业建筑层高一般大于5m的特点,将楼梯设计成4跑,节省梯间面积。以层高5m、梯段宽1.8m的楼梯为例,梯间净面积分别为:2跑梯31.8 m2, 4跑梯23.3 m2, 4跑梯可比2跑梯节省约27%的梯间面积;若设置成2跑剪刀梯,则一个梯间位置可设置两部楼梯,梯间节省面积更为可观。
  3、疏散宽度
  大悦城一期西北块项目位于上海市闸北区苏河湾地块内,南至七浦路(原七浦路规划西延伸段)北至海宁路,东至规划的文安路,西至西藏北路。建筑基地有6米高差,由北向南走低。由于是地势上有高差,广场相对城市的主马路有接近6m的高差,还有消防疏散不能对广场,面对广场的疏散口在我们争取下仅仅只有4个,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则采取了利用主马路为地面疏散,而不考虑广场面疏散人流,但是仅靠主马路疏散的话,鹤洲路和团结巷路规划为42m道路,商场仅一面临街,这样就无法确认这个商场是地上1层,因此我们就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立体交通,把通向广场的道路一分为二,即将道路分隔为29m宽和13m宽二部分(高低不同),其中29m的道路按现有坡度形成环线单向,此条线路主要为城市汽车交通行驶要道(单行线),而消防车辆则沿着13m宽的消防道路路面高差平迎丰路绕商场形成消防环线。因此本建筑临街长度超过150m,故在建筑一层设置了一个6m宽的消防避难通道穿过建筑,形成环形通道。车道转弯半径不小于12m。使整个商场有机会达到三面临街,这样就能解决了消防疏散区域的的问题。另外,商场不仅面积大,而且疏散距离比较长,对此,我们提出了人防避难走道的做法,在尽可能的保证疏散距离的条件下,我们把商场的面积做到最大,也就是可以做到20000m2一个区域。
  四、大型地下商业建筑消防设计的总结和启迪
  消防设计贯穿从策划研究到最后真正建成使用的全过程,其不再仅仅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对建筑功能的规范和限制,更可起到协调、丰富和美化景观,增强其室内外景观趣味性的作用。
  现在大型的地下商业建筑的消防设计越来越多地遭遇新的问题,现行的规范也未必能够涵盖全部,对于消防规范未涵盖的部分,要求在进行地下建筑设计之前,邀集有关部门,收集可靠数据,深入论证,提出科学的设计方案,方可进行实质性设计。不要因为提高消防设计标准,造成经济上的浪费,更不能因降低标准,造成生命财产更大的危害。总之,地下建筑的消防设计要慎之又慎。
  对于复杂的消防设计,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的消防设计,设计本身必须在满足现行规范的前提下,适当利用工程性能化消防安全评估的科学数据,使整个项目的建筑消防设计不断得到完善和补充。
其他文献
职业导向下的中职数学教学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为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求,我国中职院校对中职数学教学模式进行深入改革与创
国有企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企业的经营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随着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国有企业面临
我国深化改革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重点就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事业单位是我国重要的参公单位,它的存在有助于政府更好的履行职能,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在新形势
一直以来,人文关怀均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更是学校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内容.随着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各级学校对人文关怀更加重视.在人文关怀基础上,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目的 探究个体化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86例糖尿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个体化健
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在企业的发展时期,扮演好工会组织服务大局,服务发展,服务员工的这一角色,是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更是工会干部围绕这一发
大学生创业教育是培育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并最终引导大学生进行创业的教育.近年来创业教育在全国高校得到广泛开展,然而大学生的创业比例并没有得到明显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发禽流感病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2003BA712A03-01)课题,旨在建立一套基于TaqMan-based real-ti
目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正常经济秩序和现代化经济建设。本文从我国政治与经济环境、企业与企业会计等不同层面分析目前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根源,并
本文对民办高校工科类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意义及途径进行了浅析,特别是下厂充电的模式进行探讨.为更好地服务于应用型、职业型的民办高校提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