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左心房功能和同步性的研究

来源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sdom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定量评价阵发性心房颤动(PAF)患者左房应变特征,并对其同步性作初步研究.方法 应用2D-STI对30例健康受试者和35例PAF患者(其中PAF发作间歇期19例为PAF1组,发作期16例为PAF2组)左房的前壁、下壁、侧壁、后壁和房间隔5个房壁进行应变时间曲线分析,获取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的各房壁平均峰值应变速度(Vs、Ve和Va)、峰值应变(Ss、Se和Sa)和峰值应变率(SRs、SRe和SRa),通过达峰值应变时间计算左房各时期的同步性参数(Ts-SD、Te-SD和Ta-SD).并分析同步性参数与应变率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①对照组、PAF1组和PAF2组在年龄、心率、E/A、室间隔舒张末期厚度(IV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PAF1组和PAF2组左房前后径(LAD)较对照组增大,二尖瓣E峰减速时间(DT)缩短(P<0.05).②PAF1组和PAF2组应变速度减慢,应变减少,应变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Ra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Ts-SD和Te-SD在三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AF2组更不同步;Ta-SD在PAF1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a-SD与SRa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r=0.61,P<0.01).结论 PAF发作间歇期左房储血功能和管道功能降低,辅泵功能部分恢复,但存在运动不同步,PAF发作期辅泵功能消失,同步程度更差.2D-STI可以较好地评价左房功能和同步性。

其他文献
患者男,58岁.主诉右侧阴囊内触及绿豆大小无痛性肿物,快速增大,且坠胀不适,来院就医.超声检查:右侧阴囊内可测及一大小为11.0 cm×8.5 cm×6.5 cm实性肿物,周围有包膜,内部分布欠均质,以中等回声为主,并可见散在小的无回声区,肿物使右侧睾丸和附睾向左前方移位,并与二者分界清晰,但局部与阴囊壁分界模糊不清(图1),右侧附睾内可见一囊样结构,约0.7 cm×0.5 cm,右侧精索走行正常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剂(SonoVue)在诊断超声辐射下,不同剂量、不同成像模式下对兔睾丸急性单侧完全扭转复位后的影响.方法 35只成年健康雄性大白兔随机分成5组,即直接复灌无造影剂组(S组),小剂量(0.1 ml/kg)常规造影剂组(A组),大剂量(1 ml/kg)常规造影剂组(B组),小剂量(0.1ml/kg)造影剂爆破组(C组),大剂量(1 ml/kg)造影剂爆破组(D组),每组7只,各组左侧
如今,大多肾肿瘤得以早期手术切除,但约25%的低度恶性小肾癌手术切除与保守治疗的总生存率并无显著差异[1],因此术前对肿瘤良恶性及亚型的准确判断极其重要.超声造影技术与病理诊断结果符合率高[2-3],并有实时、无肾毒性、无射线损伤的优势,对低速血流的显示及复杂性肾囊肿与囊性肾癌的鉴别能力优于增强CT[4].采用肉眼或半定量方法评估肿瘤血流灌注情况并进行良恶性判断有一定主观性,定量分析弥补了常规超声
期刊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定量评价不同时期左室心尖球形综合征(LVABS)患者左室收缩不同步性及与左室整体射血分数的相关性.方法 LVABS患者7例,于入院时(入院第1~3 d)、4周末、8周末应用RT-3DE采集左室实时三维全容积数据库图像,启动“4D LV Volume Tom-Tec”软件,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获取左室16节段时间-容积曲线,得到各节段达最小收缩
乳糜胸是由于胸导管堵塞或破裂引起乳糜液积聚于胸腔,约占胸腔积液的2%,预后较差,死亡率可达1 5%[1].以往采用的外科手术治疗创伤大,特别是肿瘤术后的患者,很难耐受二次手术.笔者在超声引导下对53例乳糜胸患者进行胸腔置管引流,分别应用无水乙醇和红霉素胸腔内注入,使胸腔产生无菌性炎症,胸腔粘连,并对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进行比较.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8年3月至2011年10月临床经确诊
期刊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drainage,PAPVD)是部分或全部肺静脉未直接与左心房相连,而与体静脉或右心房相连接的畸形.术前明确其诊断及分型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本研究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PAPVD患者的超声及多排螺旋CT (multidetector CT,MDCT)影像资料,比较二者在PAPVD诊断中的价值。
期刊
腺瘤样瘤(adenomatoid tumor of epididymis)是一种间皮细胞起源的良性肿瘤,发生在男性和女性生殖道[1],最早由Godman和Ash在1945年提出[2],临床少见.多数患者在20~40岁发病,青春期前罕见,无明显临床症状,偶然触及阴囊内孤立肿物,多数为单发,以附睾尾居多,其次是附睾头,肿块生长缓慢.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3月至2012年8月的9例附睾腺瘤样瘤的超
期刊
目的 评价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在鉴别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中的价值.方法 对122例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患者行常规超声及超声造影检查,术后均经病理证实,评估各诊断方法的灵敏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诊断符合率,并用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常规超声、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 122个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中,良性结节73个,恶性结节49个.常规超声诊断伴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性、特异性
患者男,42岁.施工时使用射钉枪,在钉子(自述长约3cm)射向墙壁后反弹进入右侧颈部,以右颈部外伤6h急诊入院.住院查体:患者一般状态可,查体合作,心肺腹及四肢无异常.右颈部可见一钉尾,钉头部已进入软组织内,周围压痛(+),颈部活动欠灵活,右颈动脉搏动尚可.X线诊断:右侧第1胸肋关节处金属异物。
期刊
内脏方位分三种:内脏正位(situs solitus)、内脏反位(situs inversus)及内脏异位(Heterotaxy).内脏反位指胸腔和腹腔内脏位置与正常解剖状态呈"镜像"样排列.内脏反位是一类少见先天性异常,在活产儿中占1/2500~1/20 000[1].随着胚胎基因学和影像医学的快速发展,对内脏反位的认识逐渐加深,现就其定义、胚胎发育机制、合并畸形及产前超声诊断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