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脑中风的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中医药咨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shuai199005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临床显效患者20例,临床好转患者10例,临床无效患者5例,其总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50患者中,治愈患者11例,临床显效患者17例,临床好转患者7例,临床无效患者15例,其总有效率是7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关键词】针刺;中药;脑中风
  
  患者脑梗塞,中医学称之为“卒中”或“中风”。大多属于中医经络症候。临床发病的机理为血瘀气虚或阻滞痰湿,妄动内风,痹阻脉络[1]。患者脑梗塞在现代医学领域,称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由于大脑动脉的粥样硬化其自身病变所导致的动脉管腔狭窄与闭塞以及在管腔狭窄基础之上形成的血栓,促使大脑局部的血流中断,急性缺氧缺血,进而软化坏死,患者出现神经系统相应的症状与体征[2]。本病急骤发病,迅速变化,患者如果失治误治,则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所以患者患病后应积极的进行有效治疗。本文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57例,女性患者43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上述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
  1.2.1 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
  针刺的治疗治则:对经络进行疏通,对气血进行调和。治法:取患者手阳明经与足阳明经的穴位为主,少阳与太阳经穴为辅。泻法应用于初病,补法应用于久病。在初期对患侧针刺,而久病患者则进行双侧针刺。中药方:患者半身不遂:取上肢穴位十宣、合谷、曲池与内、外关;取下肢穴位涌泉、昆仑、三阴交、承山、足三里、阳陵泉、环跳。患者口眼歪斜:穴位取风池、太阳、人中、养老、昆仑、攒竹、阳白、内庭、合谷、颊车、地仓等。治疗1个疗程l0天。对半身不遂患者进行针灸的同时,应指导患者以及其家属对患者肢体进行功能锻炼。方药黄精15g、地龙15g、桑寄生15g、熟地15g、丹参15g、当归15g;牛膝l0g、石菖蒲l0g、红花l0g、桃仁l0g、赤芍l0g、川芎l0g;桂枝6g、全蝎6g;黄芪30g。上述药物为主药,再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与病情变化进行辨证加减。1个疗程为7天。
  1.2.2西医方法:
  在患病的第2-3天应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3万-4万单位,2次/日,然后l万-2万单位/日,并维持6-9天。对患者进行降颅压治疗,以减轻患者脑水肿。应用低分子右旋糖酐扩充患者血容量,以及应用脑活素。
  1.3疗效评定:
  临床治愈:患者言语清楚,思维正常,并且肢体运动的功能恢复,以及能够正常工作与生活;临床显效:能够用语言表达意愿同时能够正确的回答问题,思维正常,肌力有所提高;好转:患者语言以及其肢体的运动功能有所改善,思维仍然比较迟钝;无效:对患者进行治疗后,其语言以及其肢体的运动功能无任何改善。
  1.4统计学处理:
  应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用x±s表示,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X2检验,两组间进行相互比较应用q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临床显效患者20例,临床好转患者10例,临床无效患者5例,其总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50患者中,治愈患者11例,临床显效患者17例,临床好转患者7例,临床无效患者15例,其总有效率是7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明显优于应用单纯西医以及应用单纯中医方法进行治疗。患者中风一旦发生。需应用针刺与西药进行抢救,再应用中医方法进行辨证施治提高巩固其疗效,不失时机,双管齐下[3][4]。进行治疗的时间越早越及时,其疗效就越快,并且后遗症就越少。脑中风病情凶险,起病突然,如果不能够及时的进行救治,患者多会留有或轻或重的后遗症,甚至能够危急患者生命。应注意在早期能够发现该病的先兆症状,比如语言不利,头晕等[5]。同时应及时的采取治疗措施,还应重视患者生活起居与精神状态等方面的问题[6]。适当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以提高防病的能力。
  本文回顾我院2009年11月——2010年10月,我科收治的100例脑中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对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单纯西医方法进行治疗,对治疗组50例患者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50例患者中,治愈患者15例,临床显效患者20例,临床好转患者10例,临床无效患者5例,其总有效率是90%;而对照组50患者中,治愈患者11例,临床显效患者17例,临床好转患者7例,临床无效患者15例,其总有效率是70%。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其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上所述,应用针刺与中药相结合方法对脑中风患者进行治疗,效果理想。
  
  参考文献
  [1] 郝服,董宇翔. 针药配合治疗脑梗塞肢体瘫痪的临床研究 [J]. 吉林中医药, 2010, 30 (2) -2 .
  [2] 张玉琴. 针刺配合静滴血塞通治疗脑梗塞临床观察 [J]. 河北医学, 2010, 16 (8) . DOI:10.3969/j.issn.1006-6233.2010.08.40.
  [3] 白慧梅,张玉莲,何剑炜等. 综合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疗效观察 [J]. 中国针灸, 2008, 28 (2)-3 .
  [4] 韩泰哲. 中医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研究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0, 27 (2)-3 .
  [5] 倪光夏,冉群芳. 针药结合治疗脑梗死的规律性探讨 [A]. 全国脑卒中综合治疗和康复学术研讨会、福建省针灸学会第十七届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科协第九届年会针灸分会场、福建省针灸学会脑病学分会第二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 2009 .
  [6] 蔡虹. 针药结合治疗急性脑梗塞64例临床观察 [J]. 辽宁中医杂志, 2007, 34 (4) -2 .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其他文献
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我国城、乡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推进城市医院对参合
我们自2002年9月~2003年1月,收治长期误诊误治的非常见肛门病4例,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0年12月至2011年7月治疗的高血压老年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心理护理干预组90例和常规护理组90例,对两组的效果作比较
<正> 陈&#215;&#215;,女,36岁,工人,1987年9月16日初诊。患者宿有风湿性关节炎,经常发作。六年来自觉心悸,气促,怔忡,活动后更甚,其势逐步加剧,胸闷如窒,有时刺痛,咳喘,痰中
本文参照1985年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诊断标准,采用公认的儿童智能测试方法,以智社会适应行为观察指标,用针刺与耳穴贴压及中药穴位贴敷的综合治疗方法对128例精神发育
一文报告应用心肌康治疗病毒性心肌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119例的临床结果,并随机设对照组86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表明,心肌康疗效满意,对3种病疗效优于对照组,尤
我们在治疗肛肠病过程中选用针刺第二掌骨下腹穴,用于缓解肛肠病术后疼痛,取得立竿见影的止痛效果,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探讨维生素l(3对尿路结石病人尿中骨桥蛋白浓度的影响;从而观察维生素K3对尿路结石病人的治疗和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0例尿路结石患为维生素K组,肌注维生素K312mg/d
目前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工业生产的各个方面,尤其在工业电气自动化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本文对数字化技术概念以及在工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特
【摘要】目的:推行医院药物咨询门诊服务。方法:对实现药学服务人性化中产生制约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对药物咨询门诊的工作提出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学服务人性化的实质是药物咨询门诊,专业技术服务最根本,是实现药学服务人性化的直接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药学服务人性化;药物咨询门诊    医学模式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人性化服务已成为现代医院谋求发展的重大课题,药学服务人性化是其中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