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vi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为丝竹之音折腰,沉浸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妙听境中。而古筝,它的单音令人耳目一新,颤音令人振奋,古为文人学子推崇,今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可谓是不绝古今,不衰反盛。社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在千变万化的大众审美过程中,如何让古筝不落后于时代,而是与时代与时俱进,基于此,本文将探索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环境是有较大社会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 古筝演奏技法;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29-0091-02
  古筝是中华民族最具有历史性和代表性的最古典的乐器之一。发展和创新,关系到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是否后继有人,是否有效的完整的传承及发扬光大。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备条件之一。由于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人们更多的是追求物质方面,很少能够想到这些传统文化,因此导致了传统文化发展越来越缓慢,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也变得越来越淡化。
  一、当代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
  (一)古筝演奏技法的分类
  现代筝乐的作品大多都具备传统性、古风性、现代性、雅俗共存性等多元化元素,同时具有本民族筝乐与国外作曲技巧相结合创作的风格特点,从而许多独特的新古筝演奏技法被衍生存在。
  我国的古筝的演奏法也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在改变的。艺术家们对古筝学习演奏技法方面进行了一个踊跃的创新,四指弹拨、刮奏、摇指以及扫弦技法等为不可代替的存在,这种积极的表达方式使古筝乐曲在内容方面更具有张力,更具优秀的表现力,完全表现了筝曲的丰厚含义。依照这方面技法的特点,能够将其分为拨谈类技法和音效类技法。
  1.拨弹类技法
  所谓拨弹类技法是在传统古筝演奏技法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演奏变换后组成的,这类技法大体可以分为拨谈技法和摇指。在实践演奏中,经过手的支架端部带动手指的弹拨操作对筝弦的拨响,如此一来有律动的音响就形成了。在实践中,手指的弹力操作筝弦,谈拨旋律的音调。主要表现为右手或左手主奏,双手灵敏交替,默契配合,互为主次,有条不紊。这是目前筝曲弹奏中颇为典型的一种演奏办法,但实践演奏中,对手指的协调性以及独立弹奏才能,都具备很高的要求,例如瑟音技法以及拨弹技法等等。而握指技法——摇指,这是一种最早呈现于浙江流派的演奏技法,在上个世纪,我国改编和创作筝曲之后,该技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先后创造出现了扫摇、双手摇以及勾指摇技法等。这方面技法的显著实施以及同乐曲的完美融合施展出了更大的优势,这也由此成为目前最具有潜在含义的一种演奏模式。
  2.音效类技法
  这种方式的出现,踊跃挖掘了古筝演奏潜能。古筝乐曲在演奏张力充分体现的同时,还开发了新的彈奏规律。其中有刮奏、扫弦以及拍击技法等。拍击技法依据类别和对象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击掌、击板以及击弦技法。另一方面,击板技法是通过人造甲片或手的操作,拍打古筝的板,形成不同的声音。例如人们能够操作击板模拟铜声,以此使音乐能够发展具有技术创新的律动风格和创新。击弦技法发出的差异性音响则是借助手掌、手指对古筝琴弦实施击打来形成的。在演奏实践中,大可将击掌技法当作必需技法,练至技法纯熟,贯穿在整个乐曲当中。只有本身音乐感触得到了完全释放,筝曲的演奏元素与成果才能愈加丰富。具体来说,在现实演奏中击掌,现场演奏效果才可以达到更加真实的高度。扫弦方面,如果用得好,那么也可起到营造多种音乐气氛的作用。除此以外,还有刮奏技法等,刮奏技法则是从传统花奏技法中衍生出的种一种演奏形式,它能很好地阐释出音乐中的特定感情。
  二、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有条件
  (一)在传承中革新
  艺术前进的动力源,创新只是一方面,而另一方面,是传承。古筝艺术的前进不能抛弃这一规律,所以古筝艺术要想繁荣发展,就必须沿袭传统,兼顾锐意创新。
  古筝艺术历史传承两千多年。每一个时代的古筝,都充满了前辈先人们的创造,他们注入古筝演奏技法中的心血,是值得人们敬重的。在传统的古筝艺术中,能够领略到古老中式特殊的筝乐魅力。传统古筝艺术无论是演奏技巧还是乐曲内容,对当代古筝艺术都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深远影响力。然而改革和创新古筝艺术的进程,无论是筝曲创作还是演奏都成绩斐然,丰富了古筝演奏技法。古筝演奏技法必然需要创新,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脚步而取得进展。古筝演奏技法要抓传统抓创新,两手都得抓。
  (二)注重文化底蕴
  精彩的文明前提是伴随实际筝曲演奏技法的创新发展当中,很多人往往关注度在演奏的技术技法上,想着只有把握演奏技术,才能够在实际演奏中展现自己的真正实力。实际上,在古筝乐曲演奏中,演奏人员光具有良好的演奏技术是不够的,文化课程、知识素质有一定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演奏中,让筝曲魅力真正的绽放这一目标得到完成。搞好对文化与筝曲技法间相结合,不断丰富古筝演奏的模式与内涵,吸收多元文化,不要没有根据就创新。
  (三)注重深层理解
  古筝演奏中,对作者的情感、思维的感触才是真正值得去深究的。在筝乐作品中,音乐旋律可以把与情感相关的如伤心、愉悦等心境感受拉进现实,把虚拟的东西具体化。只有演奏者深化了作品背后的情感,才能够在古筝的乐曲表演中展现好相关的意境,将筝曲创成活的。
  三、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
  早期的古筝,为五弦,后来逐步发展成九弦、十二弦,而后成十三弦,并在后期社会更替飞速进步中,最终形成现今常用的二十一弦筝。由此,筝乐发展多元化的存在多元化问题的情况也将对古筝影响较大。在这一方面,进一步发展古筝演奏技法至关重要。
  (一)左手弹奏技术   在传统的古筝演奏中,左手通常放在古筝琴码左侧位置,揉、按、吟、颤、滑等技法是筝曲右手演奏的精华。这一方法,体现了“以韵补声”的操作特点。与其他乐器相比较,这一方面也可以说是相当难模仿了。但是这恰也是中国古筝对大众的魅力吸引所在。而在现今的古筝演奏技法中,大多在筝码右侧的区城,出现在左手,且演奏技巧也是错综复杂、层出不穷,左手在此时掌握的弹奏速度、技法、强度和熟练度等都需要很大程度的进步。甚至要求都右手水平齐平。多元化的筝乐曲旋律的发展需求被左手技法的发展以及创新充实了,让其使旋律节奏变得愈加有深意。饶余燕的筝曲——《黄陵随想》中,阐述了有关左手技法和弦,还有利用小指来巧妙操作。在王中山所创作的《云岭音画》中,左手轮指技法,摇指的技法等都是以往筝乐为核心,完美创作出来的精美筝乐。但是注意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尽管左手技术的开展已经很快,但是也要着重注意对其韵方面的重视,承接好“声韵相谐”,古筝这一传统民族乐器的美丽才能更好地传递给世人。
  (二)右手演奏技术
  在传统的右手技法中,占据绝对主力位置的是大、食指、中指的打法,无名指的利用率偏少。此外,右手摇指技法的改革也有很大的促进。食指摇为开端,紧接着是大指扎桩摇和不需要支点的悬腕摇,到标志性的《战台风》筝曲中扫摇、扣摇的出现,而后是现筝派开创的多指摇,都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古筝演奏的重要性。
  (三)恰当解禁小指演奏术
  在古筝演奏实际过程中,让小指演奏得到应用。以往古筝演奏的时候,人们通常不会使用小指,很多演奏者在演奏实践中也不习惯启用小指,所以使其在整个演奏中,小指无疑为闲指。但是小指可能会有更特殊的特性没有被演奏者关注,由于小指未戴甲片,用指腹发出的音色比较古朴,与其他戴了甲片发出的音色不同,演奏者可以根据小指演奏发出的这种独特声响,把这种演奏法加入具有新想法的乐曲中,从而演奏出不一样的声响。这便是小指演奏的特殊性,在表现一些古朴音乐时,可以用到小指。实际上从演奏者来说,十指缺一不可,都对演奏者意义重大,非常重要。在具体演奏当中,倘若小指可以参与到弹奏的队伍中,手指的使用效率会因此变得更高。当然,在古筝演奏中,若想小指可以很好应用,就是较为漫长的历程了,在不断练习的過程中,我们有理由相信,小指也终会达到跟其他手指一样的伟大目标。
  (四)多元化发展方向
  就现在来说,一种新的趋势在现今社会破茧成蝶,那就是多元化发展。而在现今艺术全球化、在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民族中,历史以及文化背景的差异性长期存在,该种情况的存在,则使其在筝乐演奏技法以及风格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差异性明显的环境下,筝乐具有很宽松的吸收能力,可谓广纳百川,如今多媒体以及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缩短了到全世界的时间成本,因此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更好的交流与沟通。要想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古筝演奏技法重新改革,需要历经悠久的时光,绝非朝夕。在了解该特征的时候,则需要从深层意义上考虑创新未来古筝演奏,传统技法必须得到重视与传承,完整地吸收其他民族筝乐作品中的优点和精华,并在此基础上,达到多元化、兼容性这一目标。坚持开创探究,与时俱进,并且可以坚持传承发扬传统文化。
  在古筝的特有演奏技法发展趋势方面,高技术以及高水平是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方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可一味地追求增加难度,创新也可以是一种新的技法,只有在做好基础的同时适当地增加难度,加入新的想法,才能让古筝技法发展得越来越好。
  四、总结
  总的来说,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发展不过是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古筝音乐作品。在古筝艺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传统古筝艺术的特殊魅力得到了优秀的传承,传统的演奏技法和内容正在向高水平靠拢。在实际创新当中,需要一个独特的方法,以创新技法为载体,来传递音乐情感的特殊方法。顺应当代对古筝技法演奏的需要和要求,如何更有效地推动古筝演奏技法全面发展,这是值得深思的。古筝演奏技法发展至今,历史文化悠久,而且又迎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也意味着,在未来的古筝演奏技法创新与发展中,必须将传统和创新有机连接起来,在传统与创新之间架起一座厚重且结实的桥梁,将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在大环境下的发展相结合,带动筝乐走向更高处。
  参考文献:
  [1]卢薇羽.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创新[J].北方音乐, 2015,35(03).
  [2]马楠.谈古筝演奏技法的创新与发展方向[J].戏剧之家,2018,(07).
其他文献
【摘要】 梁平癞子锣鼓据说源于唐朝,但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从考证,它是梁平劳动人民世代相传,具有巴渝文化特色的民间击打乐,在渝东和川北一带享有盛誉。但是世易时移,时过境迁,由于艺人相继去世,现有艺人年岁已高,现代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因而锣鼓艺人日渐减少,在此情形下,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传承和发展之路,以避免梁平癞子锣鼓失传的风险。  【关键词】 梁平;癞子锣鼓;民间音乐;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
期刊
【摘要】 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所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第一部国人编译的国外史地学著作。林则徐在《四洲志》中通过对于世界各地34个国家的介绍,让闭塞已久的国人了解到了外部世界的变化与现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身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的林则徐在编译《四洲志》时,也不免受传统儒家观念和思想的影响,导致此书具有很大程度的局限性。本文将通过对于林则徐编译《四洲志》一书的介绍,探究他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以及这一认
期刊
【摘要】 卷草纹作为中国传统植物纹样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形态演化经历了一系列复杂过程,本文主要从卷草纹的基本造型、组织结构、色彩对比及造型应用等方面做出简要探析。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两个时期魏晋南北朝至唐,以这两个朝代为时间线索,剖析卷草纹在这两个时期的造型变化特点以及演变轨迹。  【关键词】 卷草纹;中国传统植物纹样;造型演变  【中图分类号】K8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在大工艺美术格局“设计优先”理念指导下,对淮河流域传统手工艺文化技艺和形式特色进行分析,梳理出作为淮河流域代表性文化遗产的阜南黄冈柳编所具有的独特传统工艺价值及工艺特色,并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结合社会文化发展需求,构建出符合新时代文化发展要求的创新转型发展新路径,在传承我国传统手工技艺的同时,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关键词】 传统手工艺;设计优先;创新性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 舞蹈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文化、社会、智慧的集中表现,舞蹈艺术与文化进程、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联系。因此本文以“舞蹈艺术”为研究对象,运用了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舞蹈艺术的社会功能和文化效应。社会功能从“情感抒发、人文交流、弘扬文化、强身健体”四方面展开,文化效应从“文化功能、文化评价、文化境界”三方面展开。  【关键词】 舞蹈;动作艺术;社会功能  【中图分类号】J705 【文
期刊
【摘要】 由于广州榄雕历史悠久,中心地区已经至少有300多年的发展历史。现代中国橄榄艺术雕塑系列工艺作品继承了橄榄传统,小巧玲珑,运用多种镂雕、浮雕、圆雕、微雕等现代工艺美术手法重新进行雕刻创作,精雅别致,令参观者不禁赞叹不已。在高度重视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及继续保护的今天,广州榄雕在当地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科学研究应用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榄雕现阶段状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广州榄雕的特点和发
期刊
【摘要】 本文从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法对文创产品的创新、发展和多元化设计模式进行解析,以传统紫荆花元素来进行现代文创产品设计,打造以功能性、纪念性、创新性为主要特色的文创产品,将现代的前沿文化和日常的生活结合起来,利用文创产品的形式将自然和人文、时代联系起来,让人们在高速的信息时代中能通过文创产品来实现自身需求的同时了解产品背后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 紫荆花;文创产品;设计  【中图分类号】TB4
期刊
【摘要】 每一个音乐家创作的作品都会带着显著的个人风格,使得他们创作的作品具有较强的辨识度,同时也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聂耳在我国近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很多音乐作品都具有显著的民族风格,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本文先阐述了聂耳的艺术生涯和音乐成就,接着结合聂耳的音乐作品全面分析了民族风格展现的具体內容,最后还从代入了民族背景元素、创作体裁融入了时代特征、具有显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实现了
期刊
【摘要】 音乐是人类文明的结晶,音乐的形式自古以来就是多变且多元化的,具有非常强的融合性和交汇性,千年来的发展中音乐已经是一类具有超强艺术性和融合力的艺术形式。但是就目前来看,虽然现代乐曲势头正盛,但是古典音乐却因为创作上的复杂性与多变性而较少人去涉及。实际上,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还是中国古典音乐都具有自身的独特魅力,作为古典音乐而言,其带给人们似乎并不止是年代的久远感,在现代人受到流行音乐和快餐文
期刊
【摘要】 新晋独立电影厂牌A24出品的恐怖电影具有其独特的恐怖美学,即在题材内容方面追求人文视角介入,视听语言方面重视创新表现形式,并独具深度哲学视角。本文结合A24出品的几部恐怖电影代表作,分别从叙事内容、视听语言、哲学元素三个维度切入,解析A24系恐怖电影的美学特点,以见出其拥有构建崭新恐怖电影图景的巨大潜力。  【关键词】 A24; 恐怖电影;恐怖美学  【中图分类号】J90 【文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