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对幼儿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培养

来源 :新课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q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学习文学作品。针对现如今幼儿园对于语言教学中重语言轻艺术,重讲授轻理解等现象展开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文中具体通过设置文学作品中展現的情境,让幼儿理解作品的主题;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调讲述文学作品的内容,使幼儿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教幼儿有感情地反复朗诵;让幼儿参加文学作品的表演,使幼儿在乐趣中体会作品的形象这四个方面来提高幼儿对文学艺术美的感受力。
  关键词:文学作品;感受;情感
  文学艺术是以语言为工具来塑造形象的,在好的文学作品中,有和谐的语言节奏,有优美的文辞,有引人入胜的意境,有栩栩如生的形象,有启人心智的哲理……这些都构成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现在一般幼儿园的语言教育中,往往只重视对幼儿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以恰当的文学艺术作品为教材进行美育。因此,我们通过解读和领会纲要精神,在幼儿对文学作品理解和感悟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效探索。
  一、设置文学作品中展现的情境,让幼儿理解作品的主题
  文学作品的欣赏中,教师运用具体的事物,并结合文学作品的内容,让幼儿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在鲜明、具有感染力的情境创设中,让幼儿浸润在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之中,情境表演让幼儿对作品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感受。
  幼儿对生动形象的事物和现象容易认识,教师时时注意设置文学作品展现的情境,那么,不仅可以增加作品的形象性,还可以促进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比如《春姑娘来了》的散文,为了让幼儿欣赏好这篇作品,我请一个舞蹈好的女孩儿做春姑娘,然后,用磁带录好配乐散文。朗诵声,音乐声,春姑娘的轻盈舞步,蝴蝶的自由飞舞,交织成一幅春天的立体画面,将幼儿带入春天的无限美好之中。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曾指出:“文学无论是创作或欣赏,需要一种与生活实际而又超脱于生活现实的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要根据文学作品的深层内涵,挖掘幼儿的观察力、艺术想象力和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自己的理解形式创造性地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
  二、以丰富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调讲述文学作品的内容,使幼儿受到强烈的情绪感染
  文学是以“感染”“诱惑”的方式被接受的,文本内容的理解实际上就是情感渲染的过程。幼儿情绪容易受感染,其情感激发水平依赖于教师的传达途径和传达水平。因此,“要想让孩子感动,教师自己应先感动”。
  教师不同的朗读声调可以传达给幼儿不一样的情感,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幼儿的情感也自然地被周围的情绪所影响感染。比如,我在讲《小兔子乖乖》这个故事时,对兔妈妈敲门的语调来讲,以表现兔妈妈对小兔的爱;讲到大灰狼敲门想吃小兔时,我就用一种低沉、沙哑的语调,且速度加快,显出不耐烦,竖起眉毛,瞪起眼睛,表现出想一口吞下小兔的凶残面目;在表现小兔机智对付大灰狼时,我音调提高,眼珠转动,表现出又天真、又机灵的神气。当然都要先考虑到整个作品的协调,而且在有些字词、语句上降低声高、加快语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
  从文学的接受方式来看,一般文学是诉之于视觉的,而幼儿文学更多诉之于听觉。幼儿对一部文学作品的感知、理解,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成人是怎么理解并读出来的。老师不同的朗读声调可以传达给幼儿不一样的情感,让他们产生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三、教幼儿有感情地反复朗诵
  文学作品能让幼儿置身于欢快、明朗、活泼、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当中。教师必须深入地观察、理解幼儿,挖掘自己童年的记忆、经验,充分感受作品的意境美,让幼儿在夸张、反复的朗读中,“走”入文学作品。
  有些文学作品,不仅有形象美,还有节奏美、文采美,这些只有引导幼儿通过富于情感的反复朗诵才能体会得较深刻。比如《春雨》这首诗,通过反复和排比的手法,表现了万物需要春雨的强烈情感。我在朗诵上作了具体指导:“滴答滴答”要求平缓,“下小雨啦”语气欣喜,音量稍微提高;第一个“下吧”用轻声,第二个“下吧”稍响,“我要发芽”用响声。“我要发芽”这一句还要紧接“下吧”用后面,停顿要短,表现种子要发芽的急切心情……幼儿的情绪完全融入诗的意境。这就说明孩子们在反复朗诵中感受了文学艺术作品的美,产生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幼儿在享受纯正的语音、自然流畅的语调并富于情感的朗读的同时,无形之中为幼儿营造了愉悦的审美旅程,感受了文学语言的魅力。
  四、让幼儿参加文学作品的表演,使幼儿在乐趣中体会作品的形象
  加登纳说过:“一个听音乐和故事的儿童,他是用自己的身体在听的。”在文学作品欣赏中,幼儿不仅要用耳朵听一听,用眼睛看一看,还要用嘴巴说一说,用小手做一做,用身体来演一演。
  让幼儿通过表演的方式,体验故事的情节,也是较常见的一种幼儿参与方式。一般情况下,具有重复特征的幼儿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对话基本是重复的。比如故事《小刺猬藏猫猫》中每一个情节中小兔子和小刺猬之间的对话都是一样的,为了幼儿感受这种语言的重复,活动中我们请男孩扮演小刺猬,女孩扮演小兔子,老师读旁白,再交换角色体验一次。
  幼儿审美心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动作性和活动性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的注意持续时间比较短,他们的兴趣也易变化,稳定性较差;他们的语言发展水平也决定了他们还不可能用内部语言来“消化”审美对象,因而,幼儿缺乏静观欣赏的能力,他们的审美活动往往是动态的,喜欢自己动口、动手,以实际行动参与其中,并且在动手、动口的参与中获得审美感受。
  在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做到以“情”入手,以“美”贯穿,以“境”相连,以“神”烘托,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文学作品的特点,注意运用文学作品进行中的美育价值,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口语艺术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尚永华.语言学的语境问题[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唐露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初探[M].贵州教育出版社, 2002.
  [3]杜惠洁.幼儿家庭语言教育要项[M].辽宁教育学出版社, 2001.
  [4]周忠起,张慧.对儿童文学尴尬现状的思考[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李芳,嘉兴市艺术幼儿园(省一级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曾被评为“浙江省教科研先进个人”“浙江省少先队先进工作者”“嘉兴市青年岗位能手”“南湖区优秀教师”等,主持省级课题,并多次负责过市区级课题。
  编辑 鲁翠红
其他文献
论文采用Bak准晶弹性动力学模型研究了十次对称二维准晶材料的位错动力学问题.将Stroh公式推广到了准晶材料动力学问题的研究中,给出了位移和应力一般解的表达式.讨论了位错
五零能模式材料是一种声学超材料,虽然它一般采用固体材料设计,并且单胞常应用微桁架构型,但理论上这种材料设计的结构是不稳定的.论文从分析设计结构整体出发,探讨一种通过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作者自2002年以来,采用牵拉按压手法为主,中西药联合应用,配合卧床及功能锻练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当前,将多媒体运用到机电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拓展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为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将
无网格法直接通过节点信息构造形函数,不依赖于节点之间的有序单元连接,能够建立任意高阶连续的整体协调形函数.与传统的有限元法相比,无网格法对大变形问题、移动边界问题和
对于描述正交金属板材屈服和塑性变形行为而言,Hosford比Hill屈服函数更具有适应性.但Hosford屈服函数要求三个主应力方向与板材的轧制方向(RD)、横向(TD)和法向(ND)一致,导
纳米科技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对材料小尺度下的力学性能进行定量化测试与表征.将声学和原子力显微镜相结合的扫描探针声学显微技术(Atomic Force Acoustic Microscopy,AFAM)是
讨论了利用重离子研究宇航半导体器件单粒子效应(SEE)时应重视的几个问题,即空间辐射环境中的重离子,粒子辐射对半导体器件的影响和利用重离子束进行SEE测试,以及重离子和质子在器件单粒
由于尼龙类材料易于吸收环境中的水分,进而在不同湿度条件下体现出不同的力学特性,因此,论文研究了以尼龙6为典型对象,通过两种相对吸湿度(RHs=0、1.0和2.12%)下的应力控制循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新世纪新的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20多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