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音乐欣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来源 :早期教育(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_E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一】大班音乐欣赏活动《梦幻溪》教学片断节选
  1.通过谈话导入教学活动。2.欣赏音乐。(1)在第一遍欣赏音乐后,教师请幼儿说说音乐中包含大自然里的什么事物。幼儿有的说是蛇,有的说是蚯蚓。(2)在第二遍欣赏音乐的同时,教师播放各种小溪的视频图片,一个乐句换一张,但不是在乐句的固定某处进行更换。幼儿看到这么多不停变换的图片非常高兴,听完音乐后大声地说“是小溪”。(3)在第三遍欣赏音乐时,师幼一起随音乐用手画出弯弯曲曲的波浪线。3.教师启发幼儿用身体变成小溪,跟随音乐动起来。幼儿非常兴奋,大多都趴倒在地上随意乱动。4.教师出示红色的纱巾、亮纸条,启发幼儿将它们变成“小溪水”,然后跟随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个别幼儿可以和教师一起甩一甩纱巾,但很多幼儿都在乱动,难以表现出乐感。
  【案例分析】
  1.从预设目标来看,教师预设的第三点教学目标是“理解《梦幻溪》所表达的音乐形象与情境”,但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几乎没有引导幼儿对该音乐的音乐形象和意境进行分析和理解。2.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明明是ABA结构的乐曲,教师则当成单段体乐曲进行教学,整个活动中没有引导幼儿理解乐曲曲调上的变化,这说明教师对教材分析得不够。3.从幼儿的表现来看,在进行表演时幼儿忽视音乐的感受而无节奏、无乐感地乱动,这说明幼儿对音乐欣赏得不够。
  【案例二】中班音乐欣赏活动《吉祥三宝》教学片断节选
  1.出示课件,欣赏歌曲第一遍。教师问:听起来心情怎么样?2.边看课件边欣赏歌曲第二遍。教师问:歌曲里唱了什么?3.教师介绍歌曲主要内容和歌名。4.分段欣赏,了解歌曲中问答歌唱的形式。教师问:这是谁在唱?你能跟着音乐学一学、做一做动作吗?5.启发幼儿用动作表演音乐,并提供道具头巾等让幼儿进行表演。
  【案例分析】
  1.教师比较注重幼儿的“听”,安排了整体欣赏、分段欣赏,但某些细节处理得不够好,如音乐还没有完全结束就戛然而止,这种做法非常影响幼儿对于音乐美的感受,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大忌”。2.歌曲《吉祥三宝》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是有趣的对唱部分,它的音调起伏较大,与幼儿平常接触到的歌曲很不一样。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是让幼儿听了几句对唱,并没有引导幼儿重点感受对唱部分在曲调等方面的特色。3.从教学时间分布上来看,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了用动作表演歌曲上。这不由得让我思考:幼儿对这首乐曲的哪一部分最感兴趣?乐曲最值得欣赏的点是什么?教学的重点放在用动作表演的环节是否恰当?从幼儿参与表演的积极性不强来看,教师的做法似乎欠妥。
  针对上述案例中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在组织音乐欣赏活动前,教师要充分分析选材内容
  在选择了适合幼儿欣赏的音乐作品后,教师应先将所选音乐作品“掰开”“掰碎”来分析:若选择的是歌曲,则可以从歌词内容、形象和情感表达上进行分析;若选择的是器乐曲,则可以重点分析曲式结构和情绪情感;若选择的是舞蹈音乐作品,则可以从作品的性质、动作、队形、装饰道具以及情绪情感来进行分析。然后采取适宜的教学方式来展示音乐作品的魅力,以引导幼儿提高自身的音乐欣赏能力和水平。
  2.目标定位要科学准确,找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教学目标如果定位不准确、不科学,那么即使活动组织得再严密,幼儿的情绪再高涨,也只是热热闹闹地“走过场”而已。目标的游离或过于宽泛容易导致教师把握不住活动的重难点,也就不能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解决重难点。同样,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要找准教学活动的重难点。
  3.教师要注重音乐欣赏环节设计,重点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中有着丰富而深刻的感情内涵,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欣赏者的感情活动与音乐作品蕴含的客观感情相吻合的过程。一般来说,音乐欣赏的环节应该有整体欣赏、分段欣赏或重点段落的欣赏。教师要运用倾听、观看、思考、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的表达相结合的方法,遵循层层深入的原则,通过欣赏,逐步引导幼儿更好地感受和理解音乐作品,提高幼儿的音乐欣赏能力。
其他文献
再过几天,大班的孩子们就要毕业了,有的在拍毕业照,有的在排练毕业典礼的节目。即将要离开生活三年的幼儿园了,孩子们的心情也像大人一样复杂。  多多的心情很好,常常告诉我说他可喜欢上小学了,喜欢戴红领巾,要像大哥哥大姐姐那样坐在教室里读书和写字,他还要门门考100分。现在每当一放学,他就缠着妈妈带他去小学的校园里转悠转悠,好好过把瘾!  瑶瑶对幼儿园的一切很有感情,舍不得离开。提起毕业,瑶瑶总显得有些
游戏材料是影响幼儿区域游戏质量的关键因素,自制区域材料体现着教师的创造力,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然而,教师们在自制材料的过程中,常常陷入到盲目模仿、偏重数量、单打独斗等误区中。从这些“误区”“突围”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区域活动质量提升的过程。  一、从直接“拿来”到价值“创新”  模仿也是一种学习。经过模仿达到创造是事物发展的规律。自制区域材料同样存在着模仿优秀作品的方法,但
活动背景    上海市幼儿园采用新教材,给了教师很大的选择和使用的空间。然而由于新教材不提供具体操作的教案。只有一些与主题活动相关的“素材点”。如何将素材点转化为一个个有价值的教学活动,教师普遍感到困惑。而且针对同一主题内容,各年龄段又该如何选择和实施呢?新年到来之际,我们以“欢欢喜喜过新年”主题为切入点,小、中、大各年级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设计开展符合各年龄段幼儿特点的集体活动。通过
政治文化是很难精确定义和测量的概念,但是它确实在社会生活和组织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理解人力资源管理中发生行为的特征具有现实意义。如何科学的分析传统政治文化
采用《中国大学生适应量表》对安徽师范大学200名大一新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表明:不同生源地新生的整体适应性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来自城镇的学生的择业适应和自我适应水平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