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新生膜中嗜酸性粒细胞的观察

来源 :浙江实用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ng7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硬膜下血肿新生膜的组织学结构,总结嗜酸性粒细胞出现的规律并探讨相关因素,推测它在此存在的功能。方法选择94例硬膜下血肿新生膜的病理切片经HE染色,由两位病理医师按统一的标准盲检,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评估。结果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只出现在慢性硬膜下血肿中,其浸润的高峰在外伤30天后,经统计学检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与性别、年龄及有无含铁血黄素间无相关(P〉0.05),而与损伤后的持续时间和是否含有淋巴细胞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为硬膜下出血后期进入血肿的炎症细胞,在损伤修复过程中发挥作
其他文献
本文简要介绍了南朝鲜光学工业的发展概况,主要光学企业的现状及其主要产品,并从产品结构和出口情况浅析了南朝鲜对光学工业发展政策的演变和趋势。
利用百度试验法对尾巨桉无性系DH32-26号4年生、6年生、8年生木材的干燥特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4年生、6年生、8年生木材初期开裂等级分别为3,2,3级;内裂等级分别为3,5,
在全光照自动间隙喷雾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榉树品种和不同生根剂处理对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和生根剂处理间的生根率、不定根数、平均根长、生根指数、抽梢率和新
物种多样性已成为评估一个地区生态环境质量优劣的主要标准。2017年11月—2018年1月,采用样线法对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南京财经大学3所高校的仙林校区开展了鸟
为解决紫叶锦带生长过程中长势减弱、抗逆性降低问题,采取根外追肥的方式为其提供营养,以期为其根外追肥中科学选用肥料提供理论依据。以4年生紫叶锦带苗木为试验材料,设置尿
澳大利亚光学发展虽仅有近百年的历史,但它过去成功之处,现在的研究方式及课题取舍等方面均有某些值得我们借鉴之处。本文简要地回顾了澳大利亚的光学发展史,较开详尽地提供
基于原有的色觉机制假说,包括杨一赫姆霍兹(Young-Helmholtz)的三色学说,赫林(Herin召)的对抗学说,对色盲的成因都未获得十分圆满的解释,本文从物理学及光学概念出发,对造成色盲的原因
以楸叶泡桐和白花泡桐杂交无性系的枝条为外植体,开展了离体芽增殖技术,以及愈伤组织诱导、芽分化和不定芽生根等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结果表明,增殖培养基采用MS+8mg/L6-BA+
目的 测量正常中国成年人四脯室、颅腔前后径及横径。方法利用CT轴面图像,采用Shapiro法测量300例正常成年人四脑室、颅腔前后径及横径,比较不同年龄组及性别间四脑室横径、前
目的探讨关节镜在膝关节滑膜结核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7月15例以单膝关节肿痛为主要表现、行关节镜检查及镜下滑膜切除术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5例